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25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苹香对李叔同说:“还去我的天韵阁吗?”

      天韵阁是李苹香的住处。

      李叔同摇摇头:“这段时间我要陪同李谕先生,他是国之大才。”

      现在的青楼女子对文人还是很看重的:“我知道,你有你的抱负。”

      李叔同对她道:“你先回去吧,过段时间我会去看你。”

      李苹香问:“还要过几日?”

      李叔同说:“是的,我可能要陪同先生去趟湖州。”

      李苹香倒是听话:“那我等你。”

      送走李苹香后,李叔同对李谕说:“不好意思,让先生久等了。”

      李谕笑道:“我懂的。”

      李叔同则面不红心不跳说:“都是红尘中的烦恼罢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出版巨子

      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听见外面传来了早点摊的叫卖声,李谕是睡在二楼,打开窗户看去,路上已经有了不少人。

      李叔同叫住一个挑着扁担的小贩,“给我来两碗馄饨。”

      “好着哩。”小贩把扁担放下,从后面的箱子里盛出了两碗馄饨。

      这种扁担叫做骆驼担,两边很高,是从苏州那边传来。

      李叔同端着馄饨来到李谕房间,“先生,尝尝这个,别看不起眼,老李头的馄饨在附近可是一绝。”

      李谕笑道:“我曾经写过《分形与混沌》一书,但这一年来还真是头一次吃馄饨。”

      李叔同说:“你的混沌我不懂,只能吃个馄饨。”

      吃完早饭,两人又来到了南洋公学找到蔡元培,蔡元培此时正在看李谕写的数理入门讲义,不住称赞:“深入浅出,理论扎实,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书!”然后看向李谕,“先生其他的论文我看不懂,但是从你写的这本入门的数理讲义来说,简直是精彩绝伦。”

      这本讲义也是李谕在北洋武备速成学堂花了一个多月的心血,作为入门书籍,确实不错了,而且里面还有一些图与表,算是比较形象。关键他直接使用了新式的数学符号,正儿八经与国际接轨。

      李谕说:“如果先生用得上,它的价值才能更加体现。”

      蔡元培道:“我当然会用到它,但我想有个人更能发挥它的作用。”

      李谕问道:“除了蔡教习,还能有谁?”

      蔡元培说:“此人与我是同科进士,名叫张元济,如今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长。”

      李谕当然知道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对于商务印书馆的贡献可太大了。

      李谕说:“蔡教习的意思莫非是让商务印书馆刊印此书?”

      “正是!”蔡元培说,“我这位同科也是心怀救国之人,如今各地新式学堂成立,却苦于没有教材,他正忧愁此事,如果看到这本书,恐怕会高兴得合不拢嘴。”

      商务印书馆如今刚创立六年,的确正准备着手编撰教材。而且这基本上是早期商务印书馆最赚钱的一项业务,几乎就是靠着它迅速壮大。

      张元济也算是有眼光,毕竟这时候中国最缺的书就是教科书,市场需求大到没边。

      李谕感觉也的确只有张元济的商务印书馆才能发挥此书的作用,欣然同意:“如果真能助力教育,再好不过!”

      蔡元培站起身,“走,我们一起去!”

      后世商务印书馆的书基本上所有人都看过,单单一本《新华字典》就是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蔡元培在路上说:“筱斋(张元济字)于戊戌变法期间还得到过当今圣上的召见,当初便进言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各种人才和注重翻译。”

      李谕说:“好在变法虽然未成,新式学堂终归是开始兴建。”

      张元济是进士,进了翰林院,受到光绪帝接见很正常。

      蔡元培说:“筱斋也曾在南洋公学任职,当时主要做的是译书,而且他的观点非常令我欣赏,他不再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