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84节(1/3)
而《世界报》是真的懂营销,自己研究了研究发现搞不定三神问题,于是专门设了个小奖项,第一个给出答案的人可以赢得500美元。
奖项并不大,但也是普通工薪族几乎半年的薪水,所以很多人争相去买报纸。
《世界报》借此发行量又增加不少。
这只是报纸这边,许多数理科学圈的人看到博弈论后,更深知其中的奥妙。
希尔伯特现在对李谕比较关注,拿到博弈论后直接盛赞:“这将是比《分形与混沌》更加席卷世界的学说!”
数学工作者们对此的研究确实更关键,其中最有意思的当属英国的罗素。
罗素出身贵族,已经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完成了学业,并且成为了一名研究员。
当他拿到这本博弈论时,立刻被其中的各种模型吸引。
“有点意思,只有头脑异常灵活并且堪称空灵的人才能写出这样优秀的东西。”
罗素边读便开始做笔记,并且亲笔动手演绎其中的每一个模型。几天时间罗素沉浸书房之中,专心研究博弈论,当他读完后,脑海中的一些观点也在不断碰撞。
博弈论其实早就有了许多碎片,包括古代许多如同《孙子兵法》之类的都是博弈论,因为研究的也是胜负问题。
但早期博弈论仅仅停留在下棋、打牌,甚至赌博之中,并没有向理论化发展。
此后策梅洛、波莱尔及冯·诺依曼、摩根斯坦等人又对博弈论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比如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但直到约翰·纳什才完成了大一统。
而此时,罗素在看到李谕给出的博弈论数学证明理论后,越来越想到了自己多年来思索的一个问题,或者说一个悖论:
某个村子的理发师宣布了这样一条原则:他给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并且,只给村里这样的人刮脸。
当人们试图回答下列疑问时,就认识到了这种情况的悖论性质:“理发师是否自己给自己刮脸?”
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那么他按原则就该为自己刮脸;如果他给自己刮脸,那么他就不符合他的原则。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理发师悖论”,或者说是“罗素悖论”,当然了,它还有更加数学化的表述,主要针对的是数学中集合论。
而这个看似小小的问题,就将彻底引爆“第三次数学危机”。
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破头的问题
此时的日本对中国盯得还是很紧的,自从李谕的博弈论发表后,在华的日本机构早早就买去。
仔细一读,虽然后面的数学部分不太明白,但也能感觉出这是一本关于胜负的书籍,似乎不仅仅是数学著作那么简单,当然就很重视。
日本现在的当头大敌是沙俄,而在日本眼中,此时的沙俄就是个庞然大物,惹不起,更赢不了。
日本认为自己处在弱势一方,但又想再搞一次“下克上”,干赢北极熊,所以博弈论的观点很多就用得上。
日本这个民族真的有点让人难以捉摸,似乎一直有一种天生的危机感,即便后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并且发达程度还不低,也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但依旧对欧美存在毕恭毕敬的态度。
就是说表面上看似非常有自豪感,但内心深处还是藏着自卑感。
或许也是因为被美国打服了,美军长期驻军也不在乎,有了一种畸形的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特点吧。
这种感觉正好和中国反过来,虽然咱们这一百多年非常不顺,一直被人欺负,许多人膝盖好像也直不起来,但总体上还是有一种大国自豪感在内心深处的。
京师大学堂,心理学教习服部宇之吉办公室,他正在与一位同为日本前来中国的教习藤井恒久会谈。
藤井恒久不久之后就会被委任为北洋工艺学堂教务长。
反正现在清廷的教育制度大都是学习日本,请日本教习很常见。
“服部君,你可曾读到这本《博弈论》?”藤井恒久问道。
奖项并不大,但也是普通工薪族几乎半年的薪水,所以很多人争相去买报纸。
《世界报》借此发行量又增加不少。
这只是报纸这边,许多数理科学圈的人看到博弈论后,更深知其中的奥妙。
希尔伯特现在对李谕比较关注,拿到博弈论后直接盛赞:“这将是比《分形与混沌》更加席卷世界的学说!”
数学工作者们对此的研究确实更关键,其中最有意思的当属英国的罗素。
罗素出身贵族,已经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完成了学业,并且成为了一名研究员。
当他拿到这本博弈论时,立刻被其中的各种模型吸引。
“有点意思,只有头脑异常灵活并且堪称空灵的人才能写出这样优秀的东西。”
罗素边读便开始做笔记,并且亲笔动手演绎其中的每一个模型。几天时间罗素沉浸书房之中,专心研究博弈论,当他读完后,脑海中的一些观点也在不断碰撞。
博弈论其实早就有了许多碎片,包括古代许多如同《孙子兵法》之类的都是博弈论,因为研究的也是胜负问题。
但早期博弈论仅仅停留在下棋、打牌,甚至赌博之中,并没有向理论化发展。
此后策梅洛、波莱尔及冯·诺依曼、摩根斯坦等人又对博弈论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比如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但直到约翰·纳什才完成了大一统。
而此时,罗素在看到李谕给出的博弈论数学证明理论后,越来越想到了自己多年来思索的一个问题,或者说一个悖论:
某个村子的理发师宣布了这样一条原则:他给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并且,只给村里这样的人刮脸。
当人们试图回答下列疑问时,就认识到了这种情况的悖论性质:“理发师是否自己给自己刮脸?”
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那么他按原则就该为自己刮脸;如果他给自己刮脸,那么他就不符合他的原则。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理发师悖论”,或者说是“罗素悖论”,当然了,它还有更加数学化的表述,主要针对的是数学中集合论。
而这个看似小小的问题,就将彻底引爆“第三次数学危机”。
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破头的问题
此时的日本对中国盯得还是很紧的,自从李谕的博弈论发表后,在华的日本机构早早就买去。
仔细一读,虽然后面的数学部分不太明白,但也能感觉出这是一本关于胜负的书籍,似乎不仅仅是数学著作那么简单,当然就很重视。
日本现在的当头大敌是沙俄,而在日本眼中,此时的沙俄就是个庞然大物,惹不起,更赢不了。
日本认为自己处在弱势一方,但又想再搞一次“下克上”,干赢北极熊,所以博弈论的观点很多就用得上。
日本这个民族真的有点让人难以捉摸,似乎一直有一种天生的危机感,即便后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并且发达程度还不低,也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但依旧对欧美存在毕恭毕敬的态度。
就是说表面上看似非常有自豪感,但内心深处还是藏着自卑感。
或许也是因为被美国打服了,美军长期驻军也不在乎,有了一种畸形的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特点吧。
这种感觉正好和中国反过来,虽然咱们这一百多年非常不顺,一直被人欺负,许多人膝盖好像也直不起来,但总体上还是有一种大国自豪感在内心深处的。
京师大学堂,心理学教习服部宇之吉办公室,他正在与一位同为日本前来中国的教习藤井恒久会谈。
藤井恒久不久之后就会被委任为北洋工艺学堂教务长。
反正现在清廷的教育制度大都是学习日本,请日本教习很常见。
“服部君,你可曾读到这本《博弈论》?”藤井恒久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