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89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谕说:“本人多少也存了私心,此后如果我在京城设立实验室,还希望能够供给稳定的电力。”

      李谕知道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城里除了一些富户,不少民居的电力供应并不好,缺少变压器等设备,很多民居的电压不稳,灯光暗淡。

      甚至很多人称它为“黑暗公司”,也就是虽然安装了电灯,动不动还要靠蜡烛应急。

      冯恕说:“您以后就是大股东,我们当然会保障您的需求。实验室是不是就是做科研的地方?”

      李谕点点头:“没错。”

      冯恕正色道:“我是敬重教育之人,帝师放心,如果今后你的场所哪怕断一天电,我都登门谢罪。”

      此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也是华商电力公司供的电。

      由于电价昂贵,的确也就这种有钱的大学能够全天候稳定供电。

      李谕有心在京城和上海各搞一个试验中心,然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地建立中小学。

      至于大学,还是放在上海更稳妥一点,不仅安全,最主要上海这时候不仅租界面积大,相对应的城建面积也大,能够买地的地方自然多。而天津的发展要晚上十来年,等得太久。

      谢煜希在天津走完了手续,下一步就是去上海再增购一片地。

      上海的房价涨得太吓人,越早买下越好。

      而他们刚到上海,就遇上了轰轰烈烈的拒俄运动。

      其实早在两年前已经有了拒俄的苗头,不过后来《辛丑条约》签订,4.5亿两的赔款震惊全国,这事暂时也就被压下去了。

      最近沈荩的死则把沙俄的事再次抖出来,大家伙就真心不能干了。

      两人到上海后,李谕先找到哈同,让谢煜希与他商量购地的问题,而自己则动身前去张园看看情况。

      说不定能挽回两条写在教科书中的年轻生命。

      此张园非后来同样非常出名的天津张园。

      上海的张园存在历史比较短,却是晚清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张园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常常作为社会各界集会、演说的场所。由于张园地处上海公共租界,清政府无权干预,因此各种政治集会与演说多在张园举行。

      如今张园便是上海拒俄运动的中心场所。

      上海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和广大群众正在张园召开拒俄大会。

      自从南洋公学发生了上次的罢学运动后,蔡元培组织爱国学社收留了学生。

      听名字就知道都是一些血气方刚的青年。

      今天主要的组织者也是蔡元培以及爱国学社的人。

      此前他们便直接通电过俄国和清朝廷:“即使政府承允(条约),我全国国民万不承认。倘从此民心激变,遍国之中,无论何地再见仇洋之事,皆系俄国所致,与我国无涉”。

      蔡元培首先发表演说,然后还读了日本留学生们的来电。

      日本此刻倒是也站在“拒俄”的一边,只不过他们的野心是代替沙俄,侵占东北。

      而在日本留学生组织的拒俄义勇队中,还有《猛回头》和《警示钟》的作者陈天华。

      陈天华此时在嘉纳治五郎的弘文书院中读书,所以和鲁迅也算同学。

      当蔡元培读到“俄祸日急,留日学生已电请南北洋大臣主战,编义勇队赴敌,望协助”时,下面群情直接点燃。

      不少人都上台演说。

      其中便有仅仅18岁初回上海的邹容,他走上讲台慷慨激昂说:“沙俄占我东北,毁我社稷,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至矣,我父母伯叔,兄弟姊妹,将从此做人奴隶。热心的爱国男儿,对此将怎能忍受!男儿汉,宁为亡国鬼,不为亡国人!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怎能让沙俄侵吞!愿相从中华豪杰,驱尽俄夷,还我河山!”

      此后又有几十人上台演讲:

      “头可断,血可流,躯壳可糜烂,此一点爱国心,虽经千尊炮、万支枪之子弹炸破粉碎之,终不可以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