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216节(1/3)
火车停靠时间比较长,毕竟东北目前只有这么一条主干线,所以装卸货的时间很长,又没什么机械化设置,许多工作要靠人工。
当火车继续开动后,李谕看着窗外的土地出了神。
一旁的吕碧城看李谕忧郁的神情,说道:“我听严师说,当年李中堂曾定下过驱虎吞狼的计策,让日本国与俄国两虎相争,是不是也可收到渔翁之利?”
李谕苦笑道:“驱虎吞狼?此一时彼一时,荀彧给曹操提出此计时,已经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如今我们面对日俄能做什么?所谓‘驱虎’的‘驱’字,自然是要有能力驱使猛虎。但如今自己就是一只肥鸡,难道拔了毛带着铁锅在他们面前坐在锅里驱虎吞狼吗?”
吕碧城倒是读过历史,但与目前大部分人一样,并不了解世界大局势,毕竟当局者迷,于是问道:“那朝廷如何办?”
“如何办?”李谕叹了一口气,“还是想想自己如何先变强吧,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计谋都像是小孩子耍心眼骗老江湖,没什么用。所以我才说驱虎吞狼的比喻不合适,反而更像是元末明初时,陈友谅与朱元璋在江南争斗,争的是谁最终有资格去啃元朝这块大肥肉。”
吕碧城听明白了:“我们原来只是砧板上的肉。”
李谕叹道:“差不多吧。有句话说的是一流国家当棋手,二流国家当棋子,三流国家当棋盘。做不了棋手,任何计谋都没有施展的可能。”
吕碧城也是很有觉悟的:“总不能如此绝望?”
李谕再次苦笑道:“如果硬要说的话,日俄相争只能让东北的局势稍事缓和,拖缓一下列强占领的脚步。”
但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对清廷也没有太大意义。
这场战争清廷连个屁都不敢放,就眼睁睁看着别人在自己家里打仗,十分屈辱。
不过事后中日关系反而更好了。
日俄战争后,也就鲁迅等一些留学日本的学生因为日本的民粹以及歧视华人的举动开始有所警醒,但总体来说当时中国对日友好感还是提升的。
另外还有一些人讨论的诸如俄国赢了会咋样咋样,其实看形势就知道,英法美等国都不愿意看到俄国赢;同样不希望日本赢得太轻松,或者即使日本轻松胜利后也肯定会被英法找机会放血。
俄国在西线仍然是跟德奥对峙的理想主力,均势且互相牵制才是目前世界领袖英法希望看到的。
如果清朝但凡能表现出一些能跟日俄抗争的能力和意愿,英国都极可能会适当支持下清朝与日俄互相放血,但只能说大清自己太烂,真心是烂到根上。
第二百四十三章 再到圣彼得堡
西伯利亚自古没有多少人烟,更别提二十世纪初,简直就是苦寒之地。
如今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与中俄边境非常接近,此后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变幻莫测,中苏关系曾一度降到冰点,所以苏联时期又修建了一条贝阿铁路,远离边境。
吕碧城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火车,也是第一次出国,动不动就坐在窗户边眺望一望无际的旷野。
不得不说,人迹罕至的地方,有时候景色确实是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又觉得无限渺小。
搞艺术的人最喜欢这种天地之大、融入自然的感觉。
李谕已经坐过一次,没有那么大新鲜,况且上辈子飞机都坐过好几次,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进行自己的演算与研究。
火车依旧是需要在车里雅宾斯克换乘,然后去往叶卡捷琳娜堡,再一路向西经过莫斯科到达圣彼得堡。
到达车站后,圣彼得堡科学院的马尔科夫与李雅普诺夫又来迎接他。
不过这次李谕明显换了样貌,没了辫子又穿着西式服装,导致他们两人没有第一时间认出来。
反倒是李谕过去和他们先用英语打了招呼:“马尔科夫先生、李雅普诺夫先生,别来无恙。”
两人打量了一下李谕,试探道:“你莫非是……李谕?”
李谕说:“总算认出来了。”
马尔科夫笑道:“与印象中
当火车继续开动后,李谕看着窗外的土地出了神。
一旁的吕碧城看李谕忧郁的神情,说道:“我听严师说,当年李中堂曾定下过驱虎吞狼的计策,让日本国与俄国两虎相争,是不是也可收到渔翁之利?”
李谕苦笑道:“驱虎吞狼?此一时彼一时,荀彧给曹操提出此计时,已经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如今我们面对日俄能做什么?所谓‘驱虎’的‘驱’字,自然是要有能力驱使猛虎。但如今自己就是一只肥鸡,难道拔了毛带着铁锅在他们面前坐在锅里驱虎吞狼吗?”
吕碧城倒是读过历史,但与目前大部分人一样,并不了解世界大局势,毕竟当局者迷,于是问道:“那朝廷如何办?”
“如何办?”李谕叹了一口气,“还是想想自己如何先变强吧,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计谋都像是小孩子耍心眼骗老江湖,没什么用。所以我才说驱虎吞狼的比喻不合适,反而更像是元末明初时,陈友谅与朱元璋在江南争斗,争的是谁最终有资格去啃元朝这块大肥肉。”
吕碧城听明白了:“我们原来只是砧板上的肉。”
李谕叹道:“差不多吧。有句话说的是一流国家当棋手,二流国家当棋子,三流国家当棋盘。做不了棋手,任何计谋都没有施展的可能。”
吕碧城也是很有觉悟的:“总不能如此绝望?”
李谕再次苦笑道:“如果硬要说的话,日俄相争只能让东北的局势稍事缓和,拖缓一下列强占领的脚步。”
但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对清廷也没有太大意义。
这场战争清廷连个屁都不敢放,就眼睁睁看着别人在自己家里打仗,十分屈辱。
不过事后中日关系反而更好了。
日俄战争后,也就鲁迅等一些留学日本的学生因为日本的民粹以及歧视华人的举动开始有所警醒,但总体来说当时中国对日友好感还是提升的。
另外还有一些人讨论的诸如俄国赢了会咋样咋样,其实看形势就知道,英法美等国都不愿意看到俄国赢;同样不希望日本赢得太轻松,或者即使日本轻松胜利后也肯定会被英法找机会放血。
俄国在西线仍然是跟德奥对峙的理想主力,均势且互相牵制才是目前世界领袖英法希望看到的。
如果清朝但凡能表现出一些能跟日俄抗争的能力和意愿,英国都极可能会适当支持下清朝与日俄互相放血,但只能说大清自己太烂,真心是烂到根上。
第二百四十三章 再到圣彼得堡
西伯利亚自古没有多少人烟,更别提二十世纪初,简直就是苦寒之地。
如今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与中俄边境非常接近,此后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变幻莫测,中苏关系曾一度降到冰点,所以苏联时期又修建了一条贝阿铁路,远离边境。
吕碧城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火车,也是第一次出国,动不动就坐在窗户边眺望一望无际的旷野。
不得不说,人迹罕至的地方,有时候景色确实是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又觉得无限渺小。
搞艺术的人最喜欢这种天地之大、融入自然的感觉。
李谕已经坐过一次,没有那么大新鲜,况且上辈子飞机都坐过好几次,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进行自己的演算与研究。
火车依旧是需要在车里雅宾斯克换乘,然后去往叶卡捷琳娜堡,再一路向西经过莫斯科到达圣彼得堡。
到达车站后,圣彼得堡科学院的马尔科夫与李雅普诺夫又来迎接他。
不过这次李谕明显换了样貌,没了辫子又穿着西式服装,导致他们两人没有第一时间认出来。
反倒是李谕过去和他们先用英语打了招呼:“马尔科夫先生、李雅普诺夫先生,别来无恙。”
两人打量了一下李谕,试探道:“你莫非是……李谕?”
李谕说:“总算认出来了。”
马尔科夫笑道:“与印象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