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246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系非常固定。因此清军入关之后,这些家属也跟着入关。

      就这样,大量的满族人进入到了关内。

      而东北人口锐减,剩下的大都是汉人。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满清留恋关内的舒适生存环境,但后来清廷发现,必须阻止汉人入关移民,因为关外本来就没剩多少满人,移民过来的又都是汉人,时间一长,恐怕东北将全是汉人。

      清廷还抱着一种非常畸形的思想,万一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还能逃回老家。——留着后路,怎么可能真想好好统治。

      就是这种思想驱使清廷实行了禁关令。

      相当长的时间里,禁关令非常严格,甚至一度连流放犯人到此都被禁止。

      总的来说,禁关令把东北和内地完全隔开,不单禁止移民这么简单,东北和内地基本上没什么交流。

      清朝在东北地区实行了200多年的禁关令,使得东北地区严重落后于关内。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其他方面,东北地区都无法和关内相比。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口非常少,这一点对清朝的危害非常大。

      同时,为了保持东北地区的特殊性,清政府对这一地区也不设行省,采用“旗民并治”的政治制度。不设总督、巡抚,由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三大将军作为最高长官管辖。

      同时,以盛京为陪都,下设五部,形成了一个以盛京将军为首的“小朝廷”。

      到了道光时期,东北的总人口也只有一百来万,还大都集中在盛京将军辖区,也就是辽宁。

      至于吉林和黑龙江,人口更少。

      人口少,能养活的军队就少;开发的程度更低,可惜东北的千里沃土。

      就是因为这样,才让沙俄趁虚而入。

      但如今,随着关内战事迭起,灾乱不断,清廷对地方的掌控越发显得力不从心,禁关令也渐渐松弛。

      大量人口就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闯关东”。

      其中尤以山东人为多。

      因为山东离着辽宁近,此时想通过陆路走过去还是不容易,很多闯关东的是从山东坐船先抵达辽宁的大连等地,然后慢慢向北迁移。

      山东自古是农业大省,这些人都懂得开垦种地的技能,加上东北黑土地的巨大肥力,虽然闯关东的过程充满血泪,但总要比继续待在关内好多了,起码能活下来。

      李谕说:“左丞可以尽快去东北一看,趁着形势尚且明朗。”

      “尚且?”徐世昌说。

      “是的!将来一旦日俄开战,地点只能是在东北地区,我们迁移的民众,极有可能受到迫害。”李谕道。

      徐世昌讶道:“帝师,这种话可不能随便说!日俄两国一旦开战,岂不就是两虎相争,两败俱伤?能有什么好处?”

      徐世昌还是明白情况的,也没有一味贬低日本,毕竟在北洋待过,对时局的判断准确一些。

      李谕说:“好处当然是东北。总之城门失火,必然殃及池鱼。战火之下,附近居民将受到极大冲击,我想日俄的军队根本不会在乎我们的国人生死安危。”

      徐世昌后槽牙咬了咬:“帝师说得有道理,我会尽快修书给辽西练军都督,尽快组织民众撤离周边地区。”

      此时的辽西练军都督姜桂题,也是北洋的人,徐世昌能够使唤得动。

      李谕拱手道:“左丞高义!”

      徐世昌叹道:“生灵涂炭,谁又想屡屡看到。”

      徐世昌话音刚落,午宴便开始了,戏台上传出了戏曲的声音。

      载振跟随着嘴里哼起戏曲,学着戏台上的样子,走了几个武生步,立在原地,口中喝了一声:“逮!”

      四周祝贺的官员们立刻齐声欢呼:“好!”

      第二百七十三章 商业探讨

      徐世昌无心听戏,拉着李谕到了一角清静的地方。

      “帝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