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267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青木宣纯摇摇头:“没有。”

      虽然在中国,遍布日本间谍,甚至目前大部分来中国的日本人都几乎是间谍。

      但就算再往后推几十年,日本在美国的情报机构也基本是一片空白。

      看来要单打独斗了,近卫昭雪只好坦然接受:“昭雪明白了。”

      一旁的头山满说:“能够接近李谕,应该就可以获取很多情报。”

      这么说突破点还是在李谕身上。

      青木宣纯问道:“最近可有什么进展?”

      近卫昭雪说:“还没有,但我想只有长线才能钓大鱼,所以没有急于行动。”

      青木宣纯十分赞同近卫昭雪的策略:“非常好,对付聪明人,就要耐得住性子,用聪明的办法。鱼一旦上钩,我们就会更加主动。”

      ——

      几天后,到了出发的日子,由于有张百熙等二品大员随同,几乎包了三个火车厢。

      一个车厢专门坐大学堂的管理人员,比如张百熙还有日本教习服部宇之吉等;另外一个车厢则是大学堂的留学生们;一个车厢专门给女子,包括陪同送行的家人。

      因为有些大学堂的学生早就成家立业,出国这么久,肯定要带上一些家眷。反正公派留学给的待遇非常丰厚,一家子都过去也没啥大问题。

      不少人是第一次坐火车,更别提轮船,甚至连大海都没见过,一路上别提多兴奋。

      辜鸿铭与严复也在火车上,由于李谕的特殊地位,和他们同在一个车厢。

      辜鸿铭说:“听说几天前德国的一名参赞找过你。”

      李谕说:“是的,他想来讨论讨论《庄子》,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辜鸿铭哼了一声:“无论如何,洋人也不会懂得我们的经典。”

      严复说:“那辜先生还要翻译《论语》到国外。”

      辜鸿铭说:“严总办,您是懂翻译的,要是看看洋人自己翻译的四书,估计能活活气死。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他们的误解恐怕更大。”

      但实际上翻译再好也没太大用处,大部分外国人直到后世,仍只是把《论语》当做一本格言警句集而已,并不认为其有多么深厚的影响。

      严复捋着胡须:“我们想要了解洋人却要感觉更容易一些,洋文翻译到中文轻松不少。只不过现在翻译过来的书籍太少,无法真正窥视西方全貌。”

      毕竟中文实在是太特殊太复杂,神韵难以传达。

      辜鸿铭说:“要说现在翻译成洋文并且真正流传出去的,还得是帝师你的星战小说。”

      李谕笑道:“消遣读物而已。这次我正好带着翻译好的续作,要进行出版。”

      “已经有了续作?”辜鸿铭问道。

      “应该说是前传。”李谕说。

      “有趣!我一定第一时间拜读。”辜鸿铭此前根本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兴趣大得很。

      而且对他们来说,读小说就是一大闲来乐事。

      到达塘沽后,众人需要等待轮船到达。

      张百熙借此时间给学生们好好做了一番动员演讲。

      李谕没啥兴趣,无非就是让他们好好进修、将来回来报效国家。

      可他知道,这些学生将来的确会报效国家,但过不了多久就不是大清朝了。

      正想四处逛逛,他看到远处吕碧城带着两个老者走了过来。

      “他就是李谕?”说话的是个男老者。

      吕碧城回道:“是的,舅父,你……你和他讲话千万不要太重。”

      他是吕碧城的娘家舅,严凤笙。

      当年吕家被霸占家产后,吕碧城的母亲严氏带着几个女儿投奔了在塘沽当盐运使的舅舅家。

      现在严凤笙已经卸任盐运使职位,但这些年攒下不少积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