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271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鲁迅也支持李谕,指着报纸对蒋百里说:“原来差距这么小,我就说有些朝廷大官蠢得连只猴子都不如。”

      蒋百里说:“这话你回国可不要乱讲。”

      鲁迅说:“现在可不兴文字狱了。”

      蒋百里说:“只怕有心人惦记。”

      当然迅哥能够爆发自己的批判天赋,真心要等到大清没了以后。

      这些西方科学里对他来说同样很颠覆的东西,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

      而当数十年后,基因测序出现,大家才发现李谕这位顶级科学家早早就做出了断言。人们更加盛赞其超前的眼光以及深刻的科学观。

      不愧他位列二十世纪上半叶最顶级科学家的名誉。

      ——

      航行十多天多少有些无聊,李谕准备再搞几个专利出来。

      自己要是想成为博世那样的汽车供应链与知识产权巨头,肯定手里要有足够多强有力的专利。

      李谕很快在车上画出了汽车后视镜与安全带的设计草图。

      是的,此时的汽车并没有这种极为关键的零件。

      原因吗,自然是马车也没有。

      汽车诞生之初很多理念难免无法脱离人们对马车长久的印象。

      可在后世,随随便便任何一个人都知道交通工具最重要的是安全。

      ——

      吕碧城继上一次长时间坐火车后,这次又乘了超长时间的轮船,真是把如今最先进的旅行方式体验了个遍。

      “原来这才是走向世界的人生。”吕碧城非常兴奋。

      李谕笑道:“火车与轮船,现在海陆空就差一个空了。”

      “你说的空中旅行真的可以实现?”吕碧城仍旧有些感觉难以置信。

      “怎么,我说的话有哪一次错过?”李谕说。

      “没有倒是没有,但实在是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方式实现。”吕碧城说。

      “实际操作起来的确没那么简单,但其背后的原理倒是没那么复杂,其实就是伯努利原理,利用了空气的压力差。”李谕说。

      “压力差?”几个学生凑了过来,李谕以前在府上就动不动给他们讲讲科学,大家非常喜欢听。

      “是啊,有了压力差,就可以浮起来。”李谕说。

      近卫昭雪说:“浮起来?那不就和轮船一样了?”

      “如果硬要说的话,可以这么理解,”李谕说,“不过具体的实验过程十分艰辛,毕竟接近200年前人类就知道了伯努利原理,直到现在还无法实现上天的梦想。”

      李谕没法给他们讲太深入,因为流体力学的难度在经典力学各大领域(如什么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等)里是出了名的。

      不少一直到李谕穿越前都无法解决的微分方程就来自流体力学,比如挑战人类极限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这东西很多人可能没听过,但韦东奕韦神应该都晓得,他研究的就是此方程。

      具体是什么不用去试图了解,只需要知道它关于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然后巨难,不是寻常人能够染指的东西就足够了。

      剩下的,都是神之领域。

      话说实际上飞机到底为什么能够飞行,完全准确的答案目前也无法给出。

      不过已有的理论知识及风洞模型、庞大的试验数据足够支撑它安全平稳飞行。

      近卫昭雪沉思一会儿问道:“这么说来,如果能够轻易上空,各种制高点岂不失去意义?我指的是看到一些关于历史的书籍中,往往提到制高点能够俯瞰战局。”

      胡嘉言立即表示赞同:“昭雪说得对,我也曾在书上多次看到过这样的例子。”

      “你们又忘了一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李谕说,“到那时候,人类又会有能够往天上发射的大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