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344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sp; “我理解,这是必要程序。”李谕说。

      只要哈佛能出师资力量,他们提的任何要求李谕都能无条件接受,如果仅仅是钱,就更好说了。

      艾略特说:“我们会派出律师以及财经人士调查一下院士先生以及你们教育基金会的财务状况,还要去上海看一下你们的场所,希望能够配合。”

      “完全配合!”李谕毫不犹豫。

      历史上哈佛只是出了医学院的教师,这次李谕说什么也得多挖点理工类的教师。

      助手拿给艾略特一份手册,艾略特翻了翻说:“我们学校教师的薪金从一年4000美元到8000美元,另外……”

      李谕果决表态:“校长,只要是贵校派出的教师,我可以开出顶格年薪的两倍,也就是1.6万美元!如果是副教授级别,可以开出四倍顶格年薪,也就是3.2万美元。而且一年两次来回船票全部报销,在上海的一切生活开销也报销。”

      这个条件在当下非常诱人,此前提到过,当下时间节点的美国,年薪超过1万美元就是前百分之五的富豪人群。

      李谕明白,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舍得派师资。

      这可是哈佛哎!

      如果谢煜希无法接受这么贵的条件,剩下的李谕补上就是。因为在李谕看来,这钱花得简直太值了。

      清末民初可不同后世,交通并不便利,优秀的顶尖大学教师能来中国教学,必须给出足够的待遇他们才能接受,总不能让他们都抱着搞慈善的心吧。

      况且单纯的慈善举动根本不可能改变状况。

      这是后来几十年欧美资金援助非洲仍然失败,血淋淋的教训。

      “这……”艾略特还想说什么。

      李谕立刻说:“校长不要推辞了,这是我们的诚意。”

      艾略特于是起身同他握了握手:“阁下之胸襟又让我重新认识了东方。”

      李谕说:“校长的慷慨帮助同样让我感激不尽。”

      艾略特顿了顿,又说:“如果院士先生可以在我校多逗留一段时间,可以去我们的商学院听听课,免费的。”

      哈佛大学的商学院排名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但李谕知道艾略特是在隐晦地表达自己有点不懂得投资,花钱太像流水。

      不过李谕心里也算过,兴建教育的确花钱,尤其是大学,估计卡耐基的基金不会出太多钱,他们更加注重中小学教育。

      而理工类大学真的相当需要砸钱。

      后来清华能发展那么好是个特例,当时北大教师断了一年多薪水,叫苦不迭,清华却过得极为滋润,全靠的庚子赔款。

      但李谕估计就得自己出钱。

      不过李谕对自己的无线电和汽车产业非常有信心,其利润将来支撑十个一流理工大学都不成问题。

      反正李谕是要把教育搞起来的,人才是最关键的资源。实际产业当然也要搞,不过就怕经不起军阀乱战的破坏,哪怕吴佩孚和孙传芳这么卖自己面子也很难保全。

      李谕不便拂了艾略特校长好意,于是说:“听课怕是来不及,能给我点讲义就好。”

      艾略特校长说:“讲义好办。还有,来都来了,你作为新晋的理学院教授,今天怎么也该开个讲座吧?”

      李谕解决了心中的一大难事,心情非常好:“没有问题,校长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