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26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写什么了!”

      梁启超当天回去后,才思泉涌,迅速提笔写好了一篇文章。

      这篇批判国民劣根性的文章仍旧算是休战性质,因为是革命派也赞同的观点。

      梁启超的意思传达得很明确了,不过章太炎并不买账,继续发文抨击梁启超所坚持的改良主义。

      因为章太炎想看到的是《民报》革命派的胜利,而不是仅仅休战这么简单。

      算起来,两边差不多分别写了六七十万字。

      章太炎有帮手,梁启超可没有,笔杆子都快秃了。

      梁启超有点后悔此前自己说的“自今以往,有以(革命)主义相辩难者,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吾乐相与赏之析之”。

      现在哪还有心情“赏之析之”。

      梁启超感觉自己实在太累了,但他没法休息,因为康有为又来信询问日本的情况,尤其是关于他与革命派论战的输赢一事。

      没办法,梁启超只能先挑灯给远在欧洲小岛上快活的康有为写了一封信:

      “老师,革党现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万余学生从之者过半,……近且举国

      若狂矣。真腹心之大患,万不能轻视者也。……今者我等与政府死战,犹是第二义;与革党死战,乃是第一义。有彼则无我,有我则无彼。”

      信心倒是挺满,但在章太炎他们看来,你要是不反抗,乐趣还少了许多。

      第四百三十一章 回信

      在日本这一趟让李谕几乎成了日本学术界的顶流,成果斐然,东京帝国大学挂上了郑锦精心画的肖像画,并列在一众科学大佬之后。

      但最让李谕满意的是不少东京帝国大学的顶尖学生真的开始走入了李谕为他们设置的“高端学术路线”上,尤其是高深的数学以及偏重数学的物理领域上。简单点说,都是理论方向。

      也都是李谕擅长的方向。

      而对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其实更有意义,至少先得解决有没有,才能考虑好不好的问题。

      李谕准备回国建学后,就刻意多培养工科人才。当然纯理科也不能放弃,毕竟学纯理科比较省钱,普通家的孩子也能学。

      李谕坐上了回国的船。

      从地图上讲,自东京或者横滨开出的船,先到上海最便利,然后有的航线选择继续北上青岛、天津,有的则南下厦门、广州。

      李谕在上海已经有了两所住处,一个是上海东平路的小洋楼,一个则是豫园。

      豫园主要是偶尔放松用,另外面积大,可以作为集会场所以及储存地点。

      刚到东平路别墅,李谕就看到信箱收到了不少欧洲美国寄来的科学杂志以及电报信件,其中不乏爱因斯坦、开尔文勋爵、普朗克等大佬的。

      李谕仔细看了看,发现如今的爱因斯坦还是没有成名,只是从临时三级专利员变成了二级正式专利员。收入提升了一千法郎,达到了4500法郎(约合900美元),对提高生活质量确实比较有帮助。

      不过他的穿着和发型依旧是老样子,在人堆里一眼就可以认出来。

      普朗克很重视他,已经做了两次公开讲座专门讲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让一些物理学家引起了重视,不过还是没有让爱因斯坦出圈。

      没有名气就当不了物理教授。

      一些大学的物理教授收入很高的,最典型的就是英国和美国的大学,教授收入最少也得八九百英镑,约合4000多美元。如果算上其他科研经费、校方补助、科学院补助,一年轻轻松松七八千美元。在二十世纪初,绝对是顶尖级别的收入水平。

      至于德国,虽然学术水平堪称第一档,但实话说德国的教授们收入水平和英美比少了一大截。不过这时候德国的物价还算稳定,教授最少是上流社会级别。等到一战开始,德国马克大贬值,才叫一个惨。

      爱因斯坦真的很想当个只钻研物理的大学教授,但毫无门路。

      反观李谕,已经获得了多所大学的教授邀请,还没时间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