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27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抄本在明清非常常见,虽然印刷术诞生已经上千年,但仅限于畅销书,其他的书籍想要流传下去,只能靠手抄本。

      即便《四库全书》这种浩瀚的皇家工程,七套书也是纯靠手抄完成。

      国外的手抄本更加常见。

      所以抄书是个很常见的营生,不少家贫的读书人都会当做兼职。

      就算1980或者1990年代,复印机还没有流行时,国内图书馆的学生还是会拿着笔记本去抄。

      张元济又说:“正好现在科举废弃,读书人数不胜数,以往抄书价格不菲,现在只需要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价格就能招来很多抄书人。”

      科举废除后的几十万读书人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他们只会四书五经,突然没了科举,几乎丧失生存技能。

      话说清朝的灭亡真的原因太多,辛亥革命各地响应那么快,清廷得罪了天下所有读书人是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至于搞新学的,更盼着清朝灭亡哪。

      李谕问道:“去哪里找抄书人?”

      “简单,”张元济说,“我们去上海县衙旁的酒馆一坐,然后贴个告示。我敢打保票,不出一刻钟,我们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

      上海县衙离着豫园并不远,李谕和他一起坐上人力车过去。

      路上,李谕看到了很多无所事事的读书人。他们读了十多年的四书五经已经毫无用处,但青春逝去,更不可能放下面子褪下长衫去做粗活,于是越发变得落魄。

      张元济指着一个长衫读书人说:“你看这个人。”

      张元济指的是一个跟在卖油条小孩后面的读书人,似乎在学着这个小孩卖油条。

      不过他不好意思开口吆喝。

      小孩子在前面大声吆喝:“卖油条喽!热乎乎的油条!”

      读书人挎着装满油条的篮子说:“亦然!”

      小孩子又吆喝道:“买油条喽!我这有刚出炉的大油条。”

      读书人又跟着说:“亦然!”

      他的声音还没有小孩子高。不用说,一根都卖不出去。

      张元济说:“我以前也想招几个秀才到印书馆,但这些人大都不愿意做工,尤其排斥印书馆里的洋机器。最麻烦的是,他们一定要穿长衫,不改穿短衫,这样可怎么做工?!”

      李谕摇头叹道:“这就是读书人下不来的高台吧,更是脱不下的长衫。”

      如今是真真正正的切身感受,一点隐喻都没有。

      谈话间,两人来到了上海县衙外的一家酒馆,张元济拿出早就写好的一张面积并不大的纸,上面写着:

      “豫园李老爷招募抄书人,要求人品端正、书法上佳、吃苦耐劳。按劳发工钱,勤劳者一天可得半吊钱。”

      张元济把纸递给了酒馆老板,让他用根杆子立在旁边。

      果不其然,不少人围了过来,消息传出去后,很多在县衙附近遛弯的读书人都来到了酒馆。

      这些人七嘴八舌道:

      “老爷,我从七岁就开始习字,选我!”

      “你才七岁,我五岁就开始习字,你有我写得好?”

      “老爷,我学了多年董其昌、赵孟頫的字,而且考上了秀才,没人比我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