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3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船,谁知遇到苏伊士运河需要修整,船只要在开罗停留两天。

      “闲着也是闲着,我就在开罗的街上闲逛,发现到处都在兜售文物,甚至还有千年之久的佳品。要不是带的随从太少,还能买回来更多。”端方说。

      李谕前年带着吕碧城也去过埃及游览,不过当时眼里全是身边的美人儿和金字塔了,根本没在意这些文物贩子。

      他更没有收购甚至保护外国文物的心思,国内的都不够他忙乎。

      而且端方作为辛亥革命中死得最大的官员之一,其子孙后代过得十分贫困,民国时期,经由一位加拿大人作中介,把端方藏品中最名贵的那套商代青铜器以约合20万银圆的价格卖给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相比埃及的文物,李谕肯定更关心这套青铜器。

      李谕说:“大人真是寻宝寻到了万里之外,埃及国可是与我们同样号称文明古国的悠久国度。”

      “是吗?我对埃及历史了解不多,但东西看着是真不错,”端方自得道,“不瞒帝师,这些埃及文物都是我的宝贝,寻常人见不到。”

      李谕笑道:“在下实在荣幸。”

      他是真的把这些东西当宝贝,以至于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幸亏如此,才让这些文物在战乱中没有遭到多少破坏,大部分流入了故宫和北大的图书馆仓库。

      端方还试图研究碑文,搞了不少拓本。只不过国内这时候哪有什么埃及学,很多人,包括康有为,都看不出所以然。

      到了56年时,咱们与埃及建交,北京图书馆给了埃及一份礼物,就是端方曾经所拓的12件古埃及碑文。

      埃及方面看到后颇为震惊,不仅大英博物馆,北京图书馆也有?!

      而且这些碑文保存很好,埃及国内都没有。

      至于那件人形彩棺,在北大图书馆的旧仓库里又沉睡了半个世纪之久。

      直到2005年,一位北大的老教授清理仓库时,在角落意外发现了它,棺中还有九件古埃及石碑以及众多拓本。

      后来经过专家鉴定,人形彩棺来自2000多年前埃及托勒密王朝,内藏本是一位女祭司,不过木乃伊肯定早就不见。

      第四百三十六章 莫名的问题

      次日,李谕与端方来到了暨南学堂。

      学生不多,并不马上过年的缘故,主要这些学生完全称得上是留学生,来自遥远的爪哇岛,根本没有回去过年的可能。

      一直到后来,暨南大学都称得上是一座“侨校”,比较特殊。

      话说李谕也是这时候才知道原来暨南大学竟然不是在广州创建,而是南京。

      学生们清一色没有辫子头,在整个晚清都很另类。

      就算很多新式学堂都默认剪发,但多少还有不少留着大辫子的。而暨南大学的学生全是南洋过来的侨生,早已剪掉。

      端方作为一个满人,竟然也坦然接受了。

      可能他也意识到南洋是个不太安生的地方,革命思潮太重,所以希望借此机会“宏教泽而系侨情”,一些细节就不太在乎了。

      不过端方想得还是太完美,这几年基本所有接触新学的学生,都是半个革命派,就算不采取实际行动支持,至少也不会反对。

      要不孙文怎么会跑去爪哇岛筹款哪。

      李谕没太多好说的,但守着端方,李谕的确有点想要表达的,于是说道:

      “教育是一国之本,直接关乎国之强弱,是国运之基石。

      “纵观西方有多年办学经验之优秀大学,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要给予学者充分的协助,运用他们的成就,千万不要左右或控制他们的脑筋。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迸发思想的活力,继而成为优秀之名校。

      “……”

      反正大体意思就是这样的。

      端方在一旁频频点头,他非常赞同李谕说的话。

      有清一代对思想的禁锢实在过于严重,如今历经几场惨败,全国都被打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