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38节(2/3)
p; 真正紧缺的毫无疑问还是实业。而实业这么多门类,他都感觉自己都忙不过来,只有尽可能在自己搞精深的理科同时,培养一些工科方面的人才,然后最大限度帮助并且推动实业的发展。
——
次日,李谕来到上海中学,看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自从有了几名荷兰籍教师加盟,以及李谕的名头,学校声名鹊起,很多人都慕名而来。
李谕到了学校,一名荷兰老师就带过来个学生:“院士先生,他一定要进入中学。”
眼前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李谕问道:“你叫什么?为什么要进入上海中学?”
对方有礼地回道:“先生,我叫侯德榜,我想进最好的学堂。”
竟然是他。
李谕打量了一下侯德榜的行头:“你是刚来上海?”
“是的,”侯德榜说,“我去年从福州英华学堂毕业,今年经姑姑资助来到上海,我本想学铁路工程,但突然听说这里有一所可以留美的上海中学,还是最伟大的科学巨子李谕先生所创,所以就来了。”
李谕又问:“你为什么想学铁路工程?”
侯德榜不假思索说:“因为我感觉这是外国人最厉害的东西,学会了它,就能超过洋人,而且还能给家乡福建兴建铁路。”
李谕说:“洋人最厉害的不是铁路。”
“那是轮船?是轮船我就学轮船。”侯德榜说。
李谕笑道:“如果只有火车轮船,没有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不过外强中干,十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就是例子。”
侯德榜有些疑惑,但很快就说:“我听先生的。”
“至于你说的想为家乡修建铁路……”李谕说,“想法同样很好,不过不是当务之急。”
福建是出了名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几乎都是山地,修建铁路难度极大。不考虑短暂存在的漳厦铁路,整个福建在铁路交通上一片空白,一直到基建狂魔出手,1950年代后才解决了福建的铁路问题。
所以李谕真不是打击侯德榜。
历史上侯德榜确实先学了两年铁路工程,甚至还到当时正在施工的津浦铁路干了两年。
但他最终还是转而去考清华学校的留美预科。
李谕这么做是帮他少走点弯路,好尽快发挥他在化学工业上的特长,完成民族工业的起步。
李谕说:“你先进入学校,不必这么早就决定以后选择什么专业,全凭自己兴趣,说不定你会发现化学、物理很有意思。”
侯德榜高兴道:“这么说先生同意了?”
李谕点点头:“同意。”
侯德榜又问道:“是不是不管学什么,都可以出洋留学?”
李谕说:“那要看你的成绩如何,每年赴美留学的名额有限,必须达到前几名,才有资格。”
侯德榜自信道:“我最擅长的就是读书,难不倒我!”
侯德榜是个学霸型人才,当时在清华园的十科考试成绩全部满分,总分1000,非常恐怖。
第四百四十三章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谕的上海中学办得红红火火,此前编撰的教材卖得更好。
张元济找到李谕,将一本账目拿给他看:“这是第一版的费用,一共7636两。”
李谕没想到竟然这么多,于是说道:“留着这笔钱改进已有教材吧,最好专门办个教材编委会。”
“教材编委会?”张元济感觉是个好主意,以后的教材市场大得很,没必要在乎眼前的一两年,“可就算要成立编委会,也要走个流程。钱必须先打到你的账上,然后再由你出资编委会。”
李谕笑道:“好吧,那就走完固定流程。”
商务印书馆收上来的钱大部分是碎钱,大都在钱庄。虽然没有银行方便,但钱庄的信誉也挺好。
两人一
——
次日,李谕来到上海中学,看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自从有了几名荷兰籍教师加盟,以及李谕的名头,学校声名鹊起,很多人都慕名而来。
李谕到了学校,一名荷兰老师就带过来个学生:“院士先生,他一定要进入中学。”
眼前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李谕问道:“你叫什么?为什么要进入上海中学?”
对方有礼地回道:“先生,我叫侯德榜,我想进最好的学堂。”
竟然是他。
李谕打量了一下侯德榜的行头:“你是刚来上海?”
“是的,”侯德榜说,“我去年从福州英华学堂毕业,今年经姑姑资助来到上海,我本想学铁路工程,但突然听说这里有一所可以留美的上海中学,还是最伟大的科学巨子李谕先生所创,所以就来了。”
李谕又问:“你为什么想学铁路工程?”
侯德榜不假思索说:“因为我感觉这是外国人最厉害的东西,学会了它,就能超过洋人,而且还能给家乡福建兴建铁路。”
李谕说:“洋人最厉害的不是铁路。”
“那是轮船?是轮船我就学轮船。”侯德榜说。
李谕笑道:“如果只有火车轮船,没有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不过外强中干,十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就是例子。”
侯德榜有些疑惑,但很快就说:“我听先生的。”
“至于你说的想为家乡修建铁路……”李谕说,“想法同样很好,不过不是当务之急。”
福建是出了名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几乎都是山地,修建铁路难度极大。不考虑短暂存在的漳厦铁路,整个福建在铁路交通上一片空白,一直到基建狂魔出手,1950年代后才解决了福建的铁路问题。
所以李谕真不是打击侯德榜。
历史上侯德榜确实先学了两年铁路工程,甚至还到当时正在施工的津浦铁路干了两年。
但他最终还是转而去考清华学校的留美预科。
李谕这么做是帮他少走点弯路,好尽快发挥他在化学工业上的特长,完成民族工业的起步。
李谕说:“你先进入学校,不必这么早就决定以后选择什么专业,全凭自己兴趣,说不定你会发现化学、物理很有意思。”
侯德榜高兴道:“这么说先生同意了?”
李谕点点头:“同意。”
侯德榜又问道:“是不是不管学什么,都可以出洋留学?”
李谕说:“那要看你的成绩如何,每年赴美留学的名额有限,必须达到前几名,才有资格。”
侯德榜自信道:“我最擅长的就是读书,难不倒我!”
侯德榜是个学霸型人才,当时在清华园的十科考试成绩全部满分,总分1000,非常恐怖。
第四百四十三章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谕的上海中学办得红红火火,此前编撰的教材卖得更好。
张元济找到李谕,将一本账目拿给他看:“这是第一版的费用,一共7636两。”
李谕没想到竟然这么多,于是说道:“留着这笔钱改进已有教材吧,最好专门办个教材编委会。”
“教材编委会?”张元济感觉是个好主意,以后的教材市场大得很,没必要在乎眼前的一两年,“可就算要成立编委会,也要走个流程。钱必须先打到你的账上,然后再由你出资编委会。”
李谕笑道:“好吧,那就走完固定流程。”
商务印书馆收上来的钱大部分是碎钱,大都在钱庄。虽然没有银行方便,但钱庄的信誉也挺好。
两人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