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40节(2/3)
么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量子论才是革命性的成果,——也仅仅是或许。”
普朗克对量子论的未来仍旧未抱太大期许。
但他说得没有错。
在李谕穿越前,量子力学发展了上百年,仍旧无法解释为什么能量不连续、一份份出现。
也就是说在物理上,要用量子化来解释黑体辐射公式的话,你必须先假设能量是量子化的,而不能寄希望于通过黑体辐射公式来证明能量量子化。这就是量子理论最不讲道理的地方。
李谕对此只能回电:
“能量为什么是不连续这个问题,我认为不需要问出。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发现不连续的结果,却无法知道不连续的原因。换句话说,这是客观世界的本源,无须解释。”
不过普朗克暂时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李谕更不着急,量子力学初具规模,至少还得再过二三十年,那时候普朗克不接受也得接受。
几天后,李谕又收到一封电报。
本来以为还是从柏林发来,但打开后,却是来自格拉斯哥的卡尔文勋爵,电报写道:
“近日身体甚感不适,感冒亦迟迟难以好转。我应当临近死亡的大限,虽然无法看到两朵乌云消散,颇感遗憾,但我知道他们不会难倒如你一般的后起科学新秀。只不过我想在弥留之际,见一面你这个让我余生几年感觉到许多新奇的年轻人……”
李谕大惊失色,手都开始颤抖。
开尔文老爷子对自己真心很好,如果不是他的青睐,或许自己不会这么顺利,绝对是大贵人。
李谕决定必须去英国见他最后一面。
第四百四十五章 拜会香帅
吕碧城早已完成了书稿润色,并且找到裕德龄完成了翻译。
李谕准备录成两套,一套给纽约柯林斯出版社,一套给法国的阿歇特出版社。
但这时候裕德龄正好被召回宫中,由于书稿是用外文书写,其他人又不太会用打字机,只能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找个学生“勤工俭学”帮着誊写一下。
来到译学馆,林纾看着李谕手中厚厚的书稿,说道:“我这有名学生,英文排在全校前三,家境也较为一般,肯定会感兴趣。”
林纾随即出门,带回来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学生,给李谕介绍道:“他叫王琎,字季梁,浙江学子。”
王季梁在听到是给李谕做事后,非常情愿:“帝师是我们的偶像,能为您效劳荣幸之至!”
李谕拿出那三本星战后传的书稿:“那么就辛苦你了。”
王季梁誊写完成至少要花好几天,李谕这段时间先去拜访了刚刚调回京城的张之洞。
不止张之洞,同样被调回京的还有袁世凯。
他们两人是封疆大吏中最重要的,一起被调回京城列入军机处,看似升官,实则明升暗降。
慈禧似乎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尽自己最大可能削减汉人大官的权力,好为皇族铺铺路。
但她自己估计也清楚得很:年轻的爱新觉罗们能力太差,甚至不懂得与袁世凯等人处好关系,还以为到时拥有了权力就可以轻松拿捏这些汉人大官。
张之洞在北京居住的宅院位于什刹海南边一条叫做白米斜街里的胡同,宅院很大,后世也有遗存。
在张之洞住进来之前,此地曾是一个富家花园,由湖北善后总局拨款2万两白银进行了整体修缮,然后交给张之洞使用。
这座宅邸规模不小,是一座四进的院落,还有亭台假山、花园水池。
李谕来到大门前,看到张之洞亲笔题写的一副楹联:“朝廷有道青春好,门馆无私白日闲。”
看来张之洞对回京有提前的心理预期,猜到会较为清闲。
李谕敲响大门,开门的是张之洞的重要幕僚梁鼎芬。
“原来是帝师!快快请进。”
张之洞坐在正厅,拿着一柄
普朗克对量子论的未来仍旧未抱太大期许。
但他说得没有错。
在李谕穿越前,量子力学发展了上百年,仍旧无法解释为什么能量不连续、一份份出现。
也就是说在物理上,要用量子化来解释黑体辐射公式的话,你必须先假设能量是量子化的,而不能寄希望于通过黑体辐射公式来证明能量量子化。这就是量子理论最不讲道理的地方。
李谕对此只能回电:
“能量为什么是不连续这个问题,我认为不需要问出。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发现不连续的结果,却无法知道不连续的原因。换句话说,这是客观世界的本源,无须解释。”
不过普朗克暂时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李谕更不着急,量子力学初具规模,至少还得再过二三十年,那时候普朗克不接受也得接受。
几天后,李谕又收到一封电报。
本来以为还是从柏林发来,但打开后,却是来自格拉斯哥的卡尔文勋爵,电报写道:
“近日身体甚感不适,感冒亦迟迟难以好转。我应当临近死亡的大限,虽然无法看到两朵乌云消散,颇感遗憾,但我知道他们不会难倒如你一般的后起科学新秀。只不过我想在弥留之际,见一面你这个让我余生几年感觉到许多新奇的年轻人……”
李谕大惊失色,手都开始颤抖。
开尔文老爷子对自己真心很好,如果不是他的青睐,或许自己不会这么顺利,绝对是大贵人。
李谕决定必须去英国见他最后一面。
第四百四十五章 拜会香帅
吕碧城早已完成了书稿润色,并且找到裕德龄完成了翻译。
李谕准备录成两套,一套给纽约柯林斯出版社,一套给法国的阿歇特出版社。
但这时候裕德龄正好被召回宫中,由于书稿是用外文书写,其他人又不太会用打字机,只能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找个学生“勤工俭学”帮着誊写一下。
来到译学馆,林纾看着李谕手中厚厚的书稿,说道:“我这有名学生,英文排在全校前三,家境也较为一般,肯定会感兴趣。”
林纾随即出门,带回来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学生,给李谕介绍道:“他叫王琎,字季梁,浙江学子。”
王季梁在听到是给李谕做事后,非常情愿:“帝师是我们的偶像,能为您效劳荣幸之至!”
李谕拿出那三本星战后传的书稿:“那么就辛苦你了。”
王季梁誊写完成至少要花好几天,李谕这段时间先去拜访了刚刚调回京城的张之洞。
不止张之洞,同样被调回京的还有袁世凯。
他们两人是封疆大吏中最重要的,一起被调回京城列入军机处,看似升官,实则明升暗降。
慈禧似乎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尽自己最大可能削减汉人大官的权力,好为皇族铺铺路。
但她自己估计也清楚得很:年轻的爱新觉罗们能力太差,甚至不懂得与袁世凯等人处好关系,还以为到时拥有了权力就可以轻松拿捏这些汉人大官。
张之洞在北京居住的宅院位于什刹海南边一条叫做白米斜街里的胡同,宅院很大,后世也有遗存。
在张之洞住进来之前,此地曾是一个富家花园,由湖北善后总局拨款2万两白银进行了整体修缮,然后交给张之洞使用。
这座宅邸规模不小,是一座四进的院落,还有亭台假山、花园水池。
李谕来到大门前,看到张之洞亲笔题写的一副楹联:“朝廷有道青春好,门馆无私白日闲。”
看来张之洞对回京有提前的心理预期,猜到会较为清闲。
李谕敲响大门,开门的是张之洞的重要幕僚梁鼎芬。
“原来是帝师!快快请进。”
张之洞坐在正厅,拿着一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