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42节(1/3)
李谕说:“无妨,整体轮廓还在,再重新修一点地上建筑就是,用不了半年就能完成。”
实话说现在的清华园面积不大,只有400亩左右,就是一个常规皇家园林大小(旁边的圆明园也差不多这么大)。而后世的清华大学有六七千亩,完全包住了清华园。
目前园内的建筑主要是工字厅,重修的难度不大,另外需要再于东面和北面修一些建筑楼作为教育及住宿用。
此时,那桐在听说李谕和唐国安在清华园后,也赶了过来,慢悠悠对他们两人说:“地方哪,就交给你们的学堂了。我已题好匾额,过几天做好了就安上。”
园内一共有两个写着“清华园”的匾额,一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咸丰写的,挂在工字厅大门上;另一个更出名的则在牌楼上,就是那桐题写。
其实李谕很想找个其他的大书法家写,能找的人有不少。不过现在清华园还属于皇家园林,那桐要题,没法阻拦。
那桐姓叶赫那拉,和慈禧算是同宗。但那桐与庆亲王奕劻属于一路货色,对他们而言捞钱最重要,掌权的姓爱新觉罗、叶赫那拉或者李王张刘陈,都不重要。
不久后,美国教育部的代表以及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来找他们一同商议建校后的章程。
美国对这所学校非常重视,毕竟老美的目标就是通过教育来影响中国的下一代,等这批人成长起来大概率会成为中流砥柱,只要他们亲美,对自己就有利。
柔克义不藏着掖着,在拟定的《管理学生规则》中明文规定:“学生不得加入政派、与闻政事”。
另外又详细制定了学制,清华的学制非常长,足足有八年。
然后还事无巨细地规定了如《教室规则》、《宿舍规则》,大到上课考试、小到洗脸吃饭、作息睡觉等等一切事务全都罗列出来;甚至还有每个人的“品行薄”,记录奖惩情况。
总之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像美国的一些精英学校。
李谕和唐国安照单全收,反正是他们出钱,等过几年正常化运作起来,自然可以收回来。
而且留美是个超级大热门,为此挤破头的人数不胜数。进校也需要选拔,进了校虽然已经是一只脚踏入美国大学的校门,但每年还是有很多淘汰的。
总之清华学校从一开始就非常内卷,学生异常用功,风气上没有北大那么轻松。
但理工类嘛,也不能说这样没有好处。
制定完规章制度,李谕和唐国安然后又去联络建筑工匠,一切安排妥当花了不少天。
此时李谕才与唐国安准备与留美学生共同赴美。
李谕与唐国安先行来到天津,过几日学生们就会在这儿集合。
不过载振正好听说了留美一事,要与徐世昌一同参加出发典礼,没办法,李谕与唐国安只好等着。
载振与徐世昌刚刚得到朝廷调令,要去东三省考察日俄战争后的情况,然后重新设置三省巡抚以及一名总督。
也就是说,清廷的确在实质上收回了东三省,不仅国民高兴,官场更兴奋,因为多了几个高官的空缺。
徐世昌是北洋二把手,他对李谕同样颇为重视,作为北洋代表顺便露个相;一同过来赴宴的还有北洋专门管教育的段祺瑞。
几人共同在酒楼吃饭。
段祺瑞说:“帝师兄弟,我准备再派一批学生赴日留学,和你们就搭乘一艘船,路上你多多提点,此前吴佩孚、孙传芳他们那一批,对你可是赞不绝口。”
李谕笑道:“我尽力而为。”
喝了几杯茶后,段祺瑞又问向徐世昌:“菊人老师,听说朝廷要拿掉大帅兵权,可有此事?”
徐世昌沉默片刻说:“的确如此。不过大帅的意思是,我们按兵不动,只要我们在,北洋就在,大帅就在,你明白吗?”
“卑职明白!”段祺瑞说,“北洋六镇眼中只有大帅。”
“很好!”徐世昌说,“你如今督办陆军各军校,务必注意控制新进的年轻军官,不要让外人掺进来;另外,还要好
实话说现在的清华园面积不大,只有400亩左右,就是一个常规皇家园林大小(旁边的圆明园也差不多这么大)。而后世的清华大学有六七千亩,完全包住了清华园。
目前园内的建筑主要是工字厅,重修的难度不大,另外需要再于东面和北面修一些建筑楼作为教育及住宿用。
此时,那桐在听说李谕和唐国安在清华园后,也赶了过来,慢悠悠对他们两人说:“地方哪,就交给你们的学堂了。我已题好匾额,过几天做好了就安上。”
园内一共有两个写着“清华园”的匾额,一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咸丰写的,挂在工字厅大门上;另一个更出名的则在牌楼上,就是那桐题写。
其实李谕很想找个其他的大书法家写,能找的人有不少。不过现在清华园还属于皇家园林,那桐要题,没法阻拦。
那桐姓叶赫那拉,和慈禧算是同宗。但那桐与庆亲王奕劻属于一路货色,对他们而言捞钱最重要,掌权的姓爱新觉罗、叶赫那拉或者李王张刘陈,都不重要。
不久后,美国教育部的代表以及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来找他们一同商议建校后的章程。
美国对这所学校非常重视,毕竟老美的目标就是通过教育来影响中国的下一代,等这批人成长起来大概率会成为中流砥柱,只要他们亲美,对自己就有利。
柔克义不藏着掖着,在拟定的《管理学生规则》中明文规定:“学生不得加入政派、与闻政事”。
另外又详细制定了学制,清华的学制非常长,足足有八年。
然后还事无巨细地规定了如《教室规则》、《宿舍规则》,大到上课考试、小到洗脸吃饭、作息睡觉等等一切事务全都罗列出来;甚至还有每个人的“品行薄”,记录奖惩情况。
总之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像美国的一些精英学校。
李谕和唐国安照单全收,反正是他们出钱,等过几年正常化运作起来,自然可以收回来。
而且留美是个超级大热门,为此挤破头的人数不胜数。进校也需要选拔,进了校虽然已经是一只脚踏入美国大学的校门,但每年还是有很多淘汰的。
总之清华学校从一开始就非常内卷,学生异常用功,风气上没有北大那么轻松。
但理工类嘛,也不能说这样没有好处。
制定完规章制度,李谕和唐国安然后又去联络建筑工匠,一切安排妥当花了不少天。
此时李谕才与唐国安准备与留美学生共同赴美。
李谕与唐国安先行来到天津,过几日学生们就会在这儿集合。
不过载振正好听说了留美一事,要与徐世昌一同参加出发典礼,没办法,李谕与唐国安只好等着。
载振与徐世昌刚刚得到朝廷调令,要去东三省考察日俄战争后的情况,然后重新设置三省巡抚以及一名总督。
也就是说,清廷的确在实质上收回了东三省,不仅国民高兴,官场更兴奋,因为多了几个高官的空缺。
徐世昌是北洋二把手,他对李谕同样颇为重视,作为北洋代表顺便露个相;一同过来赴宴的还有北洋专门管教育的段祺瑞。
几人共同在酒楼吃饭。
段祺瑞说:“帝师兄弟,我准备再派一批学生赴日留学,和你们就搭乘一艘船,路上你多多提点,此前吴佩孚、孙传芳他们那一批,对你可是赞不绝口。”
李谕笑道:“我尽力而为。”
喝了几杯茶后,段祺瑞又问向徐世昌:“菊人老师,听说朝廷要拿掉大帅兵权,可有此事?”
徐世昌沉默片刻说:“的确如此。不过大帅的意思是,我们按兵不动,只要我们在,北洋就在,大帅就在,你明白吗?”
“卑职明白!”段祺瑞说,“北洋六镇眼中只有大帅。”
“很好!”徐世昌说,“你如今督办陆军各军校,务必注意控制新进的年轻军官,不要让外人掺进来;另外,还要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