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71节(2/3)
李谕看了看:“一点都不像赌场,伪装得真好。”
载振自从因为杨翠喜一事被革除所有功名后,就开始游手好闲。他的爱好是开赌场,——真是继承了庆亲王奕劻的基因,最爱钱。
一开始他在天津的赌场开得非常大,赌博的形式为麻将,一局就是3000两的彩头,而且是三家输一家赢,赢者能得近万两。
载振通过察言观色,把来赌场的人分成了上中下三等,上等人就是输了上万两仍面不改色者。
载振还在赌场设置好酒好菜招待,酒一进肚,输钱的上了头,倾其家产也想赢回来;赢钱的有酒助兴,更是挥金如土,刚刚的胜果很快就付诸东流。
不过因为赌得实在太大,很多人倾家荡产,于是开赌场的事情捅到京师,被勒令停业。
但载振不甘寂寞,又在京城继续开起赌场。
李谕进去后,看到正在喝茶的载振,他同样看到了李谕,起身迎过来道:“帝师,想不到您也有这个爱好?”
李谕说:“我不是来赌钱的。”
“太好了,你最好不是来赌钱!”载振说,“我听说,决不能让算术好的人进赌场。”
李谕无语道:“我是来请振贝子一起参加个宴会,到场的还有英美两国公使。”
载振自然想和洋人搞好关系:“帝师,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我们去另一间屋子。”
他们通过暗门到了一个装修很豪华的宅院,载振继续说:“宴会在哪?不需要知会外务部?”
李谕说:“是个人宴会,不谈政事。”
载振说:“帝师面子真是大,能请得动两国公使。”
李谕说:“对了,会上还会讨论关于牛痘以及天花的事。”
满人最怕的就是天花,载振说:“算起来载沣的孩子溥仪刚两岁,快到了接种的时候,正好让他来听听。”
载振觉得能私下见见两国公使是好事,拉上了同龄的载沣。
李谕说:“没有问题,洋人的医生也会到场。”
牛痘早就进入中国了,十多年前,鲁迅只有两三岁的时候便接种过牛痘,按他的说法,是在绍兴家里种的痘,而不是在种痘局,这“大约是特别隆重的意思”;他还记得痘官的脸,“胖而圆,红红的,还带着一副墨晶的大眼镜”。
鲁迅的回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种痘细节:种痘局很普遍,但只是设在大的市镇上,并有季节性。
不过在人们可以选择传统人痘的情况下,牛痘还远未普及。目前只是在上海以及周边的江浙地区还有广州、天津等洋人较多的地方相对常见。
第四百七十三章 最后一课
载沣对自己的这个儿子相当看重,就算自己当不了皇帝,自己儿子当也够本。
溥仪确实到了年纪,按照宫里从康熙朝就开始定下的传统,必然要进行接种。
本来他是想按照宫里以往规矩,种人痘,不过洋人一直口口声声说牛痘更好,就来了解了解。
英国公使朱尔典和美国公使柔克义最早到来,一同前来的还有一名英国公使馆的医生。
载沣则与载振随后到来。
为了招待,李谕专门让人从天津租界带来了几样非常罕见的水果,比如草莓,——别说老百姓,王公大臣现在都没几个见过。
另外,考虑到有老外,又从西餐厅找来厨师,做了顶级牛排。
人员到齐后,首先举行了一场舞会,增进感情。洋人的交际舞胜在简单,普通人很快能学个大概。
载沣与载振终究年轻,而且出过国,很快融入了这种氛围。
舞会结束后,大家又聊起了最近的文化、科教方面的事情,慢慢才提到种痘。
英国早在几十年前就试图在中国推行牛痘,他们的想法很好理解,就和当初那个关于帽子的说法一样:英国人觉得,中国有那么多人,如果每个人都买一顶英国工厂的棉帽,那么全英国的工厂都生产不过来
载振自从因为杨翠喜一事被革除所有功名后,就开始游手好闲。他的爱好是开赌场,——真是继承了庆亲王奕劻的基因,最爱钱。
一开始他在天津的赌场开得非常大,赌博的形式为麻将,一局就是3000两的彩头,而且是三家输一家赢,赢者能得近万两。
载振通过察言观色,把来赌场的人分成了上中下三等,上等人就是输了上万两仍面不改色者。
载振还在赌场设置好酒好菜招待,酒一进肚,输钱的上了头,倾其家产也想赢回来;赢钱的有酒助兴,更是挥金如土,刚刚的胜果很快就付诸东流。
不过因为赌得实在太大,很多人倾家荡产,于是开赌场的事情捅到京师,被勒令停业。
但载振不甘寂寞,又在京城继续开起赌场。
李谕进去后,看到正在喝茶的载振,他同样看到了李谕,起身迎过来道:“帝师,想不到您也有这个爱好?”
李谕说:“我不是来赌钱的。”
“太好了,你最好不是来赌钱!”载振说,“我听说,决不能让算术好的人进赌场。”
李谕无语道:“我是来请振贝子一起参加个宴会,到场的还有英美两国公使。”
载振自然想和洋人搞好关系:“帝师,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我们去另一间屋子。”
他们通过暗门到了一个装修很豪华的宅院,载振继续说:“宴会在哪?不需要知会外务部?”
李谕说:“是个人宴会,不谈政事。”
载振说:“帝师面子真是大,能请得动两国公使。”
李谕说:“对了,会上还会讨论关于牛痘以及天花的事。”
满人最怕的就是天花,载振说:“算起来载沣的孩子溥仪刚两岁,快到了接种的时候,正好让他来听听。”
载振觉得能私下见见两国公使是好事,拉上了同龄的载沣。
李谕说:“没有问题,洋人的医生也会到场。”
牛痘早就进入中国了,十多年前,鲁迅只有两三岁的时候便接种过牛痘,按他的说法,是在绍兴家里种的痘,而不是在种痘局,这“大约是特别隆重的意思”;他还记得痘官的脸,“胖而圆,红红的,还带着一副墨晶的大眼镜”。
鲁迅的回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种痘细节:种痘局很普遍,但只是设在大的市镇上,并有季节性。
不过在人们可以选择传统人痘的情况下,牛痘还远未普及。目前只是在上海以及周边的江浙地区还有广州、天津等洋人较多的地方相对常见。
第四百七十三章 最后一课
载沣对自己的这个儿子相当看重,就算自己当不了皇帝,自己儿子当也够本。
溥仪确实到了年纪,按照宫里从康熙朝就开始定下的传统,必然要进行接种。
本来他是想按照宫里以往规矩,种人痘,不过洋人一直口口声声说牛痘更好,就来了解了解。
英国公使朱尔典和美国公使柔克义最早到来,一同前来的还有一名英国公使馆的医生。
载沣则与载振随后到来。
为了招待,李谕专门让人从天津租界带来了几样非常罕见的水果,比如草莓,——别说老百姓,王公大臣现在都没几个见过。
另外,考虑到有老外,又从西餐厅找来厨师,做了顶级牛排。
人员到齐后,首先举行了一场舞会,增进感情。洋人的交际舞胜在简单,普通人很快能学个大概。
载沣与载振终究年轻,而且出过国,很快融入了这种氛围。
舞会结束后,大家又聊起了最近的文化、科教方面的事情,慢慢才提到种痘。
英国早在几十年前就试图在中国推行牛痘,他们的想法很好理解,就和当初那个关于帽子的说法一样:英国人觉得,中国有那么多人,如果每个人都买一顶英国工厂的棉帽,那么全英国的工厂都生产不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