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26节(2/3)
p;前清的遗老遗少们自然不会再来改名后的京师大学堂念书,李谕早已猜到:“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没必要强求。”
“正好给招生留下了很大空间,”严复同样轻松道,“另外,现在清华学堂没开学,你在我这儿多少代一段时间课,这个面子必须给!”
李谕笑道:“不敢不给。”
清华学堂早年间其实由于管理过于严格,而且地方偏远,所以一直不怎么知名。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校恢复开学比较晚,因为美国使馆方面要等局势稳定,北洋政府把庚子赔款补上,他们才有钱给清华学校拨款。
不过北洋政府现在同样没多少余粮,需要靠借款度日。
严复又说:“理科教务长与几名教授与你是老相识,他们知道你来,一定很高兴。”
李谕说:“我正好也想去理学院看看。”
严复说:“需要老朽陪同吗?”
“不用了,”李谕站起身,“这所学校我熟得很。”
李谕走出校长办公室,刚走到理科楼前,就看到一个贵族学生坐着人力车停下,人力车似乎还是经过改造的私家专用车。
车上挂了六盏电灯,还有两个铃,一路“铛铛铛”响着。
车上的学生抹了很重的发蜡,油光锃亮,他从车上缓步走下来,对人力车夫说:“好生在这儿等着。”
一看就是官二代学生,民初的几年,北大这样的学生一直存在。
李谕随即也上了台阶,不过理科楼的教授们不知为何并不在。
李谕只好坐在了办公室的一把椅子上等着,那名学生也没有找到人,来到了办公室中,看到李谕愣了愣,以为也是个学生,于是问道:“夏教授不在?”
李谕道:“你都看见了,除非他会隐身术。”
“你这人说话有点意思。”学生道。
“你是学生?”李谕问。
“怎么,你不也是?”学生回道。
李谕微微一笑,没有答话。
目前北京大学的学生年纪有一些比较大,像李谕这种三十岁刚出头的,真的很容易被当作学生,关键他也没穿教师服。
学生继续问:“看着像新来的,规矩都不懂。”
李谕疑惑道:“什么规矩?”
学生说:“晚来的后生,见到学长至少不能先坐下。”
“在下初来乍到,唐突了,”李谕笑着说,“我有个问题,听说北京大学一年学杂费加生活开支需要180元,节省一点的话,120元够不够?”
“原来是个外乡人”学生鄙夷道,“你咋不去清华学校?那里都是各省学生,而且连学费都报销。”
李谕说:“大家伙都说北京大学是全国大学之祖庭嘛,我一直敬仰之,所以来了。”
“这话听着还算中听,”学生说,“清华学校整得就像个军营,在里面读书一点快活都没有。”
李谕问:“学海为涯苦作舟,求学不就是要吃点苦嘛?”
“你这想法很有问题!”学生哼了一声,“求学是为了仕途,不然谁读这些鸟书?就像那个清华学校,连进出都要登记,根本不可能有私家人力车!更别提有闲情逸致时逛逛八大胡同。”
李谕讶道:“八大胡同?那是学生去的地方?”
“怎么不能去?”学生说,“你个外乡人不懂了吧,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最受欢迎的恩客。”
“什么两院一堂?”李谕问。
学生说:“两院是国会的参众两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
李谕深感无语,不过这就是清末民初的样子。
李谕又问道:“你是哪个系的?”
“仕学馆。”学生道。
李谕说:“那么学长的家境定然优越。”
&e
“正好给招生留下了很大空间,”严复同样轻松道,“另外,现在清华学堂没开学,你在我这儿多少代一段时间课,这个面子必须给!”
李谕笑道:“不敢不给。”
清华学堂早年间其实由于管理过于严格,而且地方偏远,所以一直不怎么知名。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校恢复开学比较晚,因为美国使馆方面要等局势稳定,北洋政府把庚子赔款补上,他们才有钱给清华学校拨款。
不过北洋政府现在同样没多少余粮,需要靠借款度日。
严复又说:“理科教务长与几名教授与你是老相识,他们知道你来,一定很高兴。”
李谕说:“我正好也想去理学院看看。”
严复说:“需要老朽陪同吗?”
“不用了,”李谕站起身,“这所学校我熟得很。”
李谕走出校长办公室,刚走到理科楼前,就看到一个贵族学生坐着人力车停下,人力车似乎还是经过改造的私家专用车。
车上挂了六盏电灯,还有两个铃,一路“铛铛铛”响着。
车上的学生抹了很重的发蜡,油光锃亮,他从车上缓步走下来,对人力车夫说:“好生在这儿等着。”
一看就是官二代学生,民初的几年,北大这样的学生一直存在。
李谕随即也上了台阶,不过理科楼的教授们不知为何并不在。
李谕只好坐在了办公室的一把椅子上等着,那名学生也没有找到人,来到了办公室中,看到李谕愣了愣,以为也是个学生,于是问道:“夏教授不在?”
李谕道:“你都看见了,除非他会隐身术。”
“你这人说话有点意思。”学生道。
“你是学生?”李谕问。
“怎么,你不也是?”学生回道。
李谕微微一笑,没有答话。
目前北京大学的学生年纪有一些比较大,像李谕这种三十岁刚出头的,真的很容易被当作学生,关键他也没穿教师服。
学生继续问:“看着像新来的,规矩都不懂。”
李谕疑惑道:“什么规矩?”
学生说:“晚来的后生,见到学长至少不能先坐下。”
“在下初来乍到,唐突了,”李谕笑着说,“我有个问题,听说北京大学一年学杂费加生活开支需要180元,节省一点的话,120元够不够?”
“原来是个外乡人”学生鄙夷道,“你咋不去清华学校?那里都是各省学生,而且连学费都报销。”
李谕说:“大家伙都说北京大学是全国大学之祖庭嘛,我一直敬仰之,所以来了。”
“这话听着还算中听,”学生说,“清华学校整得就像个军营,在里面读书一点快活都没有。”
李谕问:“学海为涯苦作舟,求学不就是要吃点苦嘛?”
“你这想法很有问题!”学生哼了一声,“求学是为了仕途,不然谁读这些鸟书?就像那个清华学校,连进出都要登记,根本不可能有私家人力车!更别提有闲情逸致时逛逛八大胡同。”
李谕讶道:“八大胡同?那是学生去的地方?”
“怎么不能去?”学生说,“你个外乡人不懂了吧,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最受欢迎的恩客。”
“什么两院一堂?”李谕问。
学生说:“两院是国会的参众两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
李谕深感无语,不过这就是清末民初的样子。
李谕又问道:“你是哪个系的?”
“仕学馆。”学生道。
李谕说:“那么学长的家境定然优越。”
&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