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33节(1/3)
开着车来到八大胡同,听完凤铃的描述后,李谕自言自语:“这个袁二公子真是能拈花惹草,难怪死后上千妓女给他送行。”
薛丽清抹着眼泪说:“李大学士,我在袁家没攀上富贵,这是我命贱;不过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这样,他终究是袁家的骨肉。”
其实这个薛丽清不是普通的清倌人,她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可惜五岁时被人贩子掳到了青楼。
她长大后出落成大美人,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快就吸引住了袁克文。
薛丽清自然也知道袁克文的身份,拼命想要嫁入豪门。
只不过没想到进入袁家后,她才发现这个袁二公子就是曹植,虽然很有才,却一点都不热衷政治,根本没有出头的可能。
再加上他真心太风流了,薛丽清竟然忍受不,选择了离开。
李谕说:“孩子我会帮着你交给袁二公子。”
薛丽清想要跪下,吕碧城忙扶住她:“你还没有出月子,不要行礼。”
薛丽清哭诉道:“从此一别,只怕再也见不到我的儿了。”
她很清楚,让孩子回归袁家,比跟着她强一万倍。
吕碧城刚带过孩子,熟练地抱起小婴儿:“好水灵的娃。”
离开八大胡同时,薛丽清的哭声一直没有停,直到他们的车越开越远。
此时的袁克文有自己的宅子。
李谕进入后,让吕碧城把孩子递给他:“克文,这是你的儿子。”
袁克文看过襁褓里的一纸信札,惊讶道:“真的阿清生下来的!”
李谕说:“薛姑娘希望这个孩子像你,也远离政治。”
袁克文叹了口气,这些姑娘终究没有一个懂他的心事,可自己又不能说出来。
袁克文看着婴儿说:“既如此,你以后就叫家骝吧。”
李谕心头一惊,原来这个孩子就是袁家骝,自己帮对了。
袁家骝是知名的高能物理学家,而他老婆更出名——吴健雄。
第五百二十六章 沉船
民国初年颇有百花争放的感觉,《临时约法》彻底放开了报禁以及清朝对言论自由的过分压制,短短一年时间,报纸数量就从清末的100种激增到500余种;通讯社也瞬间出现了六家。
广大民众真的被帝制压抑太久,一下全部释放了出来。
李谕的无线电设备也因此在全国也卖得非常好。
对国内李谕一直低价出售,基本没有利润,反正钱都是在国际市场上挣的,养养国内理所应当。
报界在民国初年的生长极为迅速,民众们同样支持报界,在很多人看来,“共和时代,舆论为法律之母。无论为官为商,总须与报界联络”。
至于各家报纸的言论,更是没什么限制,比如上海的《民权报》,还有天津的《大中华报》,几乎“无日不骂袁世凯项城”。
袁世凯一时鞭长莫及,只好听之任之。
蔡元培曾经评价:“当时思想言论的自由,几达极点。”
梁启超后来也回忆说:“回想民国元年、二年,不啻若唐虞三代之盛。两派各有极端之主张,争论不已,固相若也。然彼时为宪法问题、借款问题、财政问题,无论其意见何若,当各有一番之研究……”
现在帝制刚消亡,国内有太多太多问题需要研究,各抒己见的自然多。
除了言论上的开放,国内同样迎来了一波结党的疯狂浪潮。
封建时代严禁结社组党、与闻国政,总是把“结党”与“营私”联系在一起。
晚清时代已经诞生了很多团体,到了民国时期,新环境刺激下,各种党派仿佛雨后春笋般出现,“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
北京城毫无疑问是最多的,但凡有点文化的,几乎都被拉进了各种党派。
&e
薛丽清抹着眼泪说:“李大学士,我在袁家没攀上富贵,这是我命贱;不过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这样,他终究是袁家的骨肉。”
其实这个薛丽清不是普通的清倌人,她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可惜五岁时被人贩子掳到了青楼。
她长大后出落成大美人,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快就吸引住了袁克文。
薛丽清自然也知道袁克文的身份,拼命想要嫁入豪门。
只不过没想到进入袁家后,她才发现这个袁二公子就是曹植,虽然很有才,却一点都不热衷政治,根本没有出头的可能。
再加上他真心太风流了,薛丽清竟然忍受不,选择了离开。
李谕说:“孩子我会帮着你交给袁二公子。”
薛丽清想要跪下,吕碧城忙扶住她:“你还没有出月子,不要行礼。”
薛丽清哭诉道:“从此一别,只怕再也见不到我的儿了。”
她很清楚,让孩子回归袁家,比跟着她强一万倍。
吕碧城刚带过孩子,熟练地抱起小婴儿:“好水灵的娃。”
离开八大胡同时,薛丽清的哭声一直没有停,直到他们的车越开越远。
此时的袁克文有自己的宅子。
李谕进入后,让吕碧城把孩子递给他:“克文,这是你的儿子。”
袁克文看过襁褓里的一纸信札,惊讶道:“真的阿清生下来的!”
李谕说:“薛姑娘希望这个孩子像你,也远离政治。”
袁克文叹了口气,这些姑娘终究没有一个懂他的心事,可自己又不能说出来。
袁克文看着婴儿说:“既如此,你以后就叫家骝吧。”
李谕心头一惊,原来这个孩子就是袁家骝,自己帮对了。
袁家骝是知名的高能物理学家,而他老婆更出名——吴健雄。
第五百二十六章 沉船
民国初年颇有百花争放的感觉,《临时约法》彻底放开了报禁以及清朝对言论自由的过分压制,短短一年时间,报纸数量就从清末的100种激增到500余种;通讯社也瞬间出现了六家。
广大民众真的被帝制压抑太久,一下全部释放了出来。
李谕的无线电设备也因此在全国也卖得非常好。
对国内李谕一直低价出售,基本没有利润,反正钱都是在国际市场上挣的,养养国内理所应当。
报界在民国初年的生长极为迅速,民众们同样支持报界,在很多人看来,“共和时代,舆论为法律之母。无论为官为商,总须与报界联络”。
至于各家报纸的言论,更是没什么限制,比如上海的《民权报》,还有天津的《大中华报》,几乎“无日不骂袁世凯项城”。
袁世凯一时鞭长莫及,只好听之任之。
蔡元培曾经评价:“当时思想言论的自由,几达极点。”
梁启超后来也回忆说:“回想民国元年、二年,不啻若唐虞三代之盛。两派各有极端之主张,争论不已,固相若也。然彼时为宪法问题、借款问题、财政问题,无论其意见何若,当各有一番之研究……”
现在帝制刚消亡,国内有太多太多问题需要研究,各抒己见的自然多。
除了言论上的开放,国内同样迎来了一波结党的疯狂浪潮。
封建时代严禁结社组党、与闻国政,总是把“结党”与“营私”联系在一起。
晚清时代已经诞生了很多团体,到了民国时期,新环境刺激下,各种党派仿佛雨后春笋般出现,“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
北京城毫无疑问是最多的,但凡有点文化的,几乎都被拉进了各种党派。
&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