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35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从小就讨厌打小报告的,准备让周诒春早点取消校园里的“谍战”。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上课

      唐国安给李谕在工字厅安排了一个办公室及住处。

      至少民国时期,不管学生还是教授,清华的住宿条件都要远超北大一截。

      很多民国的大师或者从国外来中国视察的大学者,基本都会选择住在清华工字厅,比如泰戈尔。

      受唐国安校长的要求,李谕这段时间在学校里上点课。

      其实清华不缺老师,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美国过来的老师。

      论授课的本事,李谕都不如讲台上会卡壳的爱因斯坦,不过李谕胜在有超前一百年的认知水平,能够在高屋建瓴的层次上进行指导,说出一些超前观点。

      从教育学上看,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另一边,谢煜希也很给力,回了趟美国后利用卡耐基基金会以及卡耐基的巨大号召力,又带回了三名老师:两名女老师、一名男老师。

      这几名老师的薪水将直接从教育基金会支取,不占用清华的办校经费。

      早期来清华的美籍老师,相当长时间里一直是女老师多过男老师。

      1910年时,唐国安通过“美国和加拿大大学校际间基督教青年会”从美国选聘合适的教员,经过缜密细致的选聘,组成了17人的美国教师团:9名女性8名男性,包括一位医生和一位体育指导

      至于为什么女老师多,可能是因为清华给的薪水多,女老师在美国的收入又远远比不上男老师,还不如远赴海外。

      多点女老师也有好处,起码对国内风气开化很有用,——没有女老师,怎么招女学生。

      李谕感激道:“这几年你在中国东西南北四处跑,忙于教育一事,真是辛苦了。”

      她一直忙于基金会创立的几所学校,每年加起来可以招募上千学生,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十分优秀。

      谢煜希说:“这几年我的观念发生了很多改变,与我曾经脑海中的中国区别太大了。巨大的差异感有时让我非常迷茫,甚至看不到希望,我只希望用忙碌来暂时忘记困惑。”

      她的成长越来越多,一个在纽约长大的顶级富豪家族的千金,放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确实格格不入。

      谢煜希又拿出一封信:“芝加哥大学贾德森校长托基金会给你带了一封信。”

      李谕展开读了读,主要是询问哈佛中国医学院的情况。

      几年前,芝加哥大学也曾想过在中国办个“芝加哥大学”分校,不过计划一直没能推进下去,因为单靠大学的力量确实太薄弱,最关键的还是那两个字:经费。

      李谕说:“可以让贾德森校长在美国观察一下赴美留学生的情况。至于办学,他最好联系洛克菲勒先生。”

      谢煜希道:“洛克菲勒先生早有在远东投资教育的情况,看到我们的基金会取得如此成果,已经蠢蠢欲动。”

      李谕说:“这是好事,他们有任何疑问都可以询问我;如果派来考察团,我便亲自帮着接待。”

      谢煜希道:“我会把你的想法转达回去。”

      ……

      清华作为预备留美学校,课程安排与其他学校大不相同,总体上可以分为上午课与下午课。

      上午课是英文、数学、地理、历史(西洋史)、生物、物理、化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公民等,一律用美国出版的教科书,纯英文授课。

      下午课则是国文、历史、地理、修身、哲学史、伦理学、修辞、中国文学史等,一律用国语,中国的教科书。

      这样划分的目的显然是要加强英语教学,使学生有更多接触英文的机会。

      所以这时候的清华学校学生普遍英文比其他学校也要好一些。

      上午课的教师一部分是美国人,一部分是能说英语的中国人。

      下午课的教师则是一些国内的老先生,大都在前清有过功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