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51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面一直有传统,就连普朗克教授都在柏林大学固定地讲授光学课程。他们一旦发力,真的不好说。”

      “我同意李谕院士的话,”贝尔说,“这些年我一直醉心于飞机研究,从报纸上的新闻就看得出,我们美国人虽然发明了飞机,但技术上现在根本比不过那些单板的德国佬还有傲慢的法国佬。对了,甚至连英国人都比不过!”

      伊士曼听后确实有些担心起来:“我明天就会着手研究在上海建销售公司的方案。”

      特斯拉不紧不慢说:“就知道先生来了上海一定要探讨生意。”

      伊士曼说:“上海不是纽约,这里什么产品都可以销售,不存在保护政策,我只能把事情尽快往前推。”

      实际上用不了一年,大名鼎鼎的徕卡原型机就会在传奇设计师奥斯卡·巴纳克手中诞生,彻底颠覆照相机行业。

      他采用的24x36mm感光胶片,逐渐成为国际标准沿用至百年之后,即相机中的全画幅尺寸。

      巴纳克拍摄的那幅《韦茨拉尔的铁矿广场》更是影史上最经典的照片之一。

      可惜由于一战突然到来,徕卡原型机在前几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一战结束才大放异彩。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务正业的建筑师

      由于贝尔、特斯拉、乔治·伊士曼几人都是美国科学界、工业界名流,得知他们到达,上海租界不少高层出席了这场晚宴,甚至新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从北京坐火车来到了上海。

      芮恩施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到五四时期,他都担任着美国驻华公使。

      芮恩施进屋后摘下帽子,与几人一一握手:“真是令人吃惊,我们在美国没有认识的机会,竟然在遥远的上海第一次见了面。”

      贝尔吸了口烟斗问道:“芮恩施是你的中文名字?”

      芮恩施说:“是音译,不过我喜欢这个名字。”

      贝尔饶有兴致地继续问道:“你可以写出来吗?”

      “当然可以!”芮恩施说,“我敢说我是现在所有美国人里写中文最好的……之一!”

      芮恩施边说边掏出钢笔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名字的中文。

      “真漂亮!”贝尔说,“这种奇妙的文字结构太让人着迷了,难以想象你可以完美掌握中文的书写。”

      芮恩施洋洋自得道:“我已经研究中国文化十多年,阅读了大量中国典籍,并且尝试练过毛笔书法。”

      特斯拉突然问道:“公使先生最喜欢哪位中国名人?”

      芮恩施脱口而出:“王阳明。”

      贝尔、特斯拉和乔治·伊士曼头上都一堆问号,他们在半个月的航行中已经了解了很多中国文化,竟然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旺养明?”贝尔艰难地复述了一遍,然后说,“他是一个什么人?”

      “天哪!”芮恩施立马侃侃而谈,“王阳明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学者、军事家、教育家,他在明朝文化界中举足轻重,哦,明朝是清朝以前的中国朝代。”

      贝尔点点头:“这点我在船上听李谕讲过。”

      芮恩施继续说:“我十年前开始读《王阳明全集》,他的‘心学’理论深深震撼了我。从此以后我的许多研究都受到了他‘知行合一’的影响。”

      贝尔一头雾水:“知行合一又是什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