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94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后来有些流行书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联储搞的鬼,是他们引发了一战。

      ——显然只是个阴谋论。

      细节就不赘述了,漏洞太多,经不起推敲。

      只说个基本道理:经济确实非常非常重要,但千万不要过高估计经济力量对时局的影响。

      再就是,不要以为只有美国人聪明,其他国家的人难道都是傻子不成?

      美国人在战前压根不知道一战会对自己那么有利。

      当时美国的主流观点是参战的欧洲国家将变现在美国的投资,用来购买军火,这将是美国经济的灾难。

      而且闭市前的几天,纽交所都跌得没法看了。

      李谕目前只能暂时对邹周说:“没必要对股市过多操心,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就好。”

      邹周说:“我知道了,老板。”

      大卫·别克说:“如果所有新工厂都投产,将要招募大量工人。”

      李谕说:“工人培训这么多年就没有停,人手不会缺,该多少薪水就多少薪水。”

      邹周说:“我会联系司徒美堂先生,加快培训进度。”

      他对老板的决定很开心,因为招来更多华工,美国的唐人街又能繁荣几分。

      李谕这么做,更是因为知道以后的发展。

      将来欧洲工业大面积停摆,全靠海外进口,美国距离最近,近水楼台先得月。

      英法又在美国大规模举债,并且不是用的本币举债,债务全是美元。

      ——如果以本币借款,是可以通过超发货币来抵消债务的。

      华尔街很鸡贼,又要求英法举债的钱只能用在美国。

      (这一招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

      反正一战的几年中,美国借由英法的公债大大刺激了国内经济,疯狂出口。

      欧洲各国拿着美国生产的武器自相残杀、靠着美国出口的粮食勉强果腹、借着美国发行的公债艰难度日

      美国的胜利,镌刻在了整个欧洲的墓碑之上。

      而美国这边则是空前的战时繁荣,全国所有的工厂都干冒烟。

      战前日薪五美元已经是行业最高水准,只有李谕、福特等少数工厂可以做到;而到了1917年左右,日薪10美元甚至只能招个童工。

      所以美国才能在那么早的时候成为“车轮上的国家”,汽车销量几乎占了全球六七成。

      这全是欧洲的血汗钱啊!

      美国是在通过举债透支未来!

      只不过这个未来是协约国的未来,所以美国一点都不在乎。

      美国人不在乎,李谕更不可能在乎。

      除了工厂的事,李谕顺便递交了几项专利,依旧是汽车和无线电领域。

      汽车方面有一款变速箱的改进专利,李谕让汽车的挂挡逻辑稍微简化了一些,不过相比后世的汽车肯定还要复杂很多。

      毕竟李谕是慢慢把专利释放出来,所以这个时代想开好汽车仍旧是个技术活。

      而欧洲那边则并没有采纳李谕的换挡专利。

      别说李谕这种相对优化一些的专利,欧洲的车企甚至没有采用早先福特t型车的变速箱设计。

      福特的t型车变速箱有三个挡位,两个前进挡+一个倒车挡。

      关键就在倒车挡上。

      要是欧洲愿意采用这种专利,历史可能就要改写。

      因为萨拉热窝事件中,斐迪南大公坐的那辆汽车没有倒车挡。

      司机走错了路,恰好是普林西普所在的小道,司机只能硬着头皮从前面绕出去。

      结果……就是让普林西普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造就了历史大拐点。

      竟是没有倒车挡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