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620节(1/3)
青木宣纯说:“我的身份不便再去北京,此后留在上海;麻烦头山先生去趟北京。”
头山满接受他的分工安排,然后说:“我也不能接触太多北洋政界人物,否则意图暴露过于明显。我会专门找民间有影响力的人,通过他们实现目标。”
青木宣纯立刻猜到:“包含李谕吗?”
头山满说:“是的,这个人虽然经常见诸报端,但总给人感觉神神秘秘,说话云山雾绕。他在科学界还有工业界的地位已然是中国最强之人,好在不知道为什么此人不像其他中国人一样热衷政治,只愿做个普通市民。”
青木宣纯搞特务工作这么多年,疑心很重:“莫非他想像头山先生一样,成为一个虽然没有一官半职,却能左右很多重要事务之人?”
头山满眯着眼说:“我阅人无数,也猜不透他的想法,只能说有理论上的可能。”
……
北京,居仁堂。
外交次长曹汝霖把日本人签好的正式条约拿给袁世凯,盖章后生效。
袁世凯看到日本人用兵舰和机关枪作为水印图纹的纸张心生恼火:“他们处心积虑在各种小细节侮辱我,若不是有求于日本人,怎么会咽得下这口气!”
曹汝霖说:“大总统,等欧战结束,我们还有回旋余地。”
袁世凯叹了口气,又问:“关于帝制一事,日本人说什么了?”
曹汝霖回复:“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告诉我说,‘贵国一向以万世一系为宗旨,中国如欲改国体为复辟,则日本国必赞成’。”
袁世凯立刻问:“他真这么说?”
如今欧洲大战,除了英国有广大的殖民地并且在中国有巨额投资外,其他国家根本无暇东顾,而且欧洲除了法国都是君主立宪制,对袁世凯的行为不太关心。
所以现在袁世凯最在乎的只能是日本人的态度。
曹汝霖说:“都是日置益公使的原话,他还说,‘中国复辟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中日两国为一衣带水之近邻,若贵国君臣易位,我大日本天皇也受影响’。”
袁世凯心中的石头稍稍放下一些,曹汝霖继续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也在公开声明中认为,‘以今日中国民情以及国民知识发达程度的实际情况观之,均未达到共和程度。如果想做中国的皇帝,请袁大总统放心去做,日本愿意帮助一切’。”
袁世凯没想到日本人这么铁,首相亲自帮自己站台,继续确认道:“是公开声明?”
曹汝霖说:“千真万确。”
袁世凯又问:“英国公使朱尔典哪?”
曹汝霖说:“朱尔典公使说,‘若贵国无内乱,则随时可以实行。此系中国内政,他人不能干涉’。”
其实英国没心思研究远东事务,朱尔典这么说完全是因为受到日本表态的刺激。一开始英国担心实行帝制将影响中国政局稳定从而影响其在华利益,如今为了与日本争夺在华主导权,才对袁称帝的态度转趋积极。
“太好了!”袁世凯心中彻底大宽,只要有英日两国背书,就不用担心太多。
不过说到底他们两家全都属于口惠而实不至。
袁世凯如此关心洋人态度,完全是晚清民国时期的无奈之举:从八国联军侵华的庚子国难开始,晚清与民国的政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中国自己的政治;在很多实质问题上,已被西方强国以及东邻日本所左右,牵涉到很多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
比如一些国家对民国政治走向的掌控,以及对其他势力的暗中支持、操纵和阴谋,甚至牵涉到列强之间为民国政治格局的平衡所进行的交易。
非常像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而与此同时,国内的各种派系出于壮大自身的考虑,一个个也会争先恐后寻找国际势力支持,有的甚至不惜丧权辱国,向外国做出承诺。
英日两国不太明确的话语让袁世凯以为自己扫清了最大障碍,于是问杨度:“筹安会推进到什么程度了?”
袁世凯称帝一事上,杨度是
头山满接受他的分工安排,然后说:“我也不能接触太多北洋政界人物,否则意图暴露过于明显。我会专门找民间有影响力的人,通过他们实现目标。”
青木宣纯立刻猜到:“包含李谕吗?”
头山满说:“是的,这个人虽然经常见诸报端,但总给人感觉神神秘秘,说话云山雾绕。他在科学界还有工业界的地位已然是中国最强之人,好在不知道为什么此人不像其他中国人一样热衷政治,只愿做个普通市民。”
青木宣纯搞特务工作这么多年,疑心很重:“莫非他想像头山先生一样,成为一个虽然没有一官半职,却能左右很多重要事务之人?”
头山满眯着眼说:“我阅人无数,也猜不透他的想法,只能说有理论上的可能。”
……
北京,居仁堂。
外交次长曹汝霖把日本人签好的正式条约拿给袁世凯,盖章后生效。
袁世凯看到日本人用兵舰和机关枪作为水印图纹的纸张心生恼火:“他们处心积虑在各种小细节侮辱我,若不是有求于日本人,怎么会咽得下这口气!”
曹汝霖说:“大总统,等欧战结束,我们还有回旋余地。”
袁世凯叹了口气,又问:“关于帝制一事,日本人说什么了?”
曹汝霖回复:“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告诉我说,‘贵国一向以万世一系为宗旨,中国如欲改国体为复辟,则日本国必赞成’。”
袁世凯立刻问:“他真这么说?”
如今欧洲大战,除了英国有广大的殖民地并且在中国有巨额投资外,其他国家根本无暇东顾,而且欧洲除了法国都是君主立宪制,对袁世凯的行为不太关心。
所以现在袁世凯最在乎的只能是日本人的态度。
曹汝霖说:“都是日置益公使的原话,他还说,‘中国复辟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中日两国为一衣带水之近邻,若贵国君臣易位,我大日本天皇也受影响’。”
袁世凯心中的石头稍稍放下一些,曹汝霖继续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也在公开声明中认为,‘以今日中国民情以及国民知识发达程度的实际情况观之,均未达到共和程度。如果想做中国的皇帝,请袁大总统放心去做,日本愿意帮助一切’。”
袁世凯没想到日本人这么铁,首相亲自帮自己站台,继续确认道:“是公开声明?”
曹汝霖说:“千真万确。”
袁世凯又问:“英国公使朱尔典哪?”
曹汝霖说:“朱尔典公使说,‘若贵国无内乱,则随时可以实行。此系中国内政,他人不能干涉’。”
其实英国没心思研究远东事务,朱尔典这么说完全是因为受到日本表态的刺激。一开始英国担心实行帝制将影响中国政局稳定从而影响其在华利益,如今为了与日本争夺在华主导权,才对袁称帝的态度转趋积极。
“太好了!”袁世凯心中彻底大宽,只要有英日两国背书,就不用担心太多。
不过说到底他们两家全都属于口惠而实不至。
袁世凯如此关心洋人态度,完全是晚清民国时期的无奈之举:从八国联军侵华的庚子国难开始,晚清与民国的政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中国自己的政治;在很多实质问题上,已被西方强国以及东邻日本所左右,牵涉到很多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
比如一些国家对民国政治走向的掌控,以及对其他势力的暗中支持、操纵和阴谋,甚至牵涉到列强之间为民国政治格局的平衡所进行的交易。
非常像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而与此同时,国内的各种派系出于壮大自身的考虑,一个个也会争先恐后寻找国际势力支持,有的甚至不惜丧权辱国,向外国做出承诺。
英日两国不太明确的话语让袁世凯以为自己扫清了最大障碍,于是问杨度:“筹安会推进到什么程度了?”
袁世凯称帝一事上,杨度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