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706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谕也不拆穿,说:“可以,我答应你。”

      李闲高兴道:“我明天就告诉他!”

      李谕心中暗笑,小孩子真是藏不住一点秘密。

      钱三强的父亲是国学大师钱玄同,介绍过好几次;钱学森的老爹钱均夫名气小一点,但也绝对是一个文化人,如今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和鲁迅算是同事。

      也是巧了,他们几个竟然都在同一所小学上学。

      钱学森自小就是个神童级别的天才少年,真要是测测智商,放眼全京城可能都是数得着的,关键他还非常勤奋。李谕对于自己的儿子比不过他并不太当回事。

      不过自家这手丑到家的书法竟然继承了下去,太尴尬了!

      民国时期嘛,读书人要是不能写一手好字,的确让人笑话。

      自己练了这么多年,本来马上有所小成,但多次被打断,要么去了其他城市,要么出了国,没有完整坚持下来,谁叫自己太忙了。

      李谕一狠心,决定再去琉璃厂买点宣纸,苦练一下。

      虽然不见得有多少功效……

      卖宣纸的店一般叫做“南纸店”。老北京城里还有京纸店,卖的是高丽纸、旧式账本、窗户纸等民用纸张。南纸店卖宣纸、湖笔徽墨、端砚,大都来自南方,而宣纸又是大宗经营,所以叫南纸店。

      李谕好久没来琉璃厂,溜达了一小段,对其中一家南纸店有了兴趣,因为这家店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湖南白石,印石书画;扇面润格,特价两元!”

      看起来是已经58岁的“北漂”齐白石做客的一家店。

      这个润格非常低,其他的店,只要是成名画家,扇面价格一般都要四元钱。

      齐白石初来北京,确实有点水土不服,北方还不太了解他,没什么人买他的画,只能一再压低价格。

      李谕走进这家店,看到一面墙上挂着几幅齐白石的画,已经非常有功力。

      齐白石一般用生宣纸作画,尤其爱用生宣纸中最薄的、吸水吃墨很厉害的“料半”。这种纸最容易展现笔痕,显现笔墨技法,但是没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很难驾驭,因为它渗水太快,不易掌握。下笔运笔之中,稍有迟疑、停顿,就会在墨线中出现疙瘩,无法修改。

      齐白石的风格正好被这种纸所体现出来,往往只是寥寥数笔,便形神兼备。

      一个穿着长袍的人看到李谕端详齐白石的话,凑过来说:“先生穿着颇为西式,也爱丹青墨宝?白石先生如今的画作已颇有八大山人之风,能欣赏的都是好眼力!”

      李谕笑道:“我……只是觉得挺好看。”

      “觉得好看便是艺术欣赏的第一步,继而才能———咦,您是李谕先生?”

      对方认出了自己。李谕问道:“先生是?”

      “本人陈师曾,几年前随同张謇先生在上海拜见过先生,可能您忘记了。”陈师曾说。

      “实在不好意思。”李谕连忙道歉,这种情况不是头一回。

      陈师曾说:“当时我在人群中,确实不显眼。”

      陈师曾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孙子,在民国初年的画坛很有影响力,与李叔同、齐白石交情不浅。尤其齐白石,要是没有陈师曾帮助,齐白石还要默默无闻上好多年。

      “我来买点纸,”李谕又指着那些齐白石的画,“这些也卖?”

      “当然!”陈师曾高兴地说,“终于觅得慧眼识珠之人!”

      另一个顾客突然说:“慧眼识珠?呵呵!一个木匠,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画得俗不可耐,有什么好的?”

      陈师曾面色不悦,对那个顾客说:“孙举人,说话太刻薄了吧?”

      被称作孙举人的不依不饶:“一个老头子,没有半点名声,只能画这种东西,连范进都不如!”

      李谕问道:“这位举人先生,我倒是好奇了,俗与不俗,有什么标准?你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孙举人冷冷一笑:“街头摆摊上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