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740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再造几个科学之“神”。在民国这个严重缺乏自信的时代,多几个神效果很明显。

      首先要造的,是已经接近“神迹”的赵忠尧。

      他的事虽然不太难处理,但李谕一定要亲自去一趟。

      抵达美国,李谕立即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找到了赵忠尧。

      此时的赵忠尧有些失望,但见到李谕后神色一变:“院士先生!”

      李谕直接问:“实验做完了?”

      “做完了,”赵忠尧说,“可是……”

      “可是什么……”

      “实验的结果有些奇怪,”赵忠尧说,“硬γ射线通过轻元素时的吸收情况才与克莱因-仁科公式相符;而当γ射线通过重元素时,出现了反常吸收,实际吸收量远大于克莱因-仁科公式得到的预计值。例如铅元素,测量得到的数值比公式所给的数值大了约40%,十分反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李谕笑道,“但在科学上,说不定就是有什么新东西,就像当时的反常塞曼现象。所以应该尽快将这个实验论文发表出来。”

      “我估计也有新东西,可密立根教授觉得实验差距与理论预期太大,不同意签字发表论文。”密立根苦恼道。

      此时的科学界传统,学生或者社会人士的论文,一般都要有一个大学教授签字才能发表,其实就相当于一种初审。

      李谕来干的就是这事:“我去劝劝他。”

      密立根是个相对保守的科学家,或者说他是个只认实验的人,对于未知的东西不太积极。

      他能够获得诺奖,主要是他在实验方面太牛———当然,实验做得好本来就是可以拿诺奖的。很多诺奖都是当年提出理论的人获得一次,后来有人做出实验又获得一次,毕竟这些实验做起来真挺难。

      李谕把赵忠尧的论文摆到密立根面前,问道:“教授,这篇论文为什么没有签字?”

      密立根看了一眼说:“赵的实验结果太离谱!如果犯了错,反而会有损赵忠尧博士还有我的名声。”

      他的说法貌似有点道理。

      但李谕肯定不会空口无凭,马上给他摆证据,拿出另一篇论文:“这是英国狄拉克博士的方程。”

      “又一个方程?”密立根眉头微皱,他不太关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进展,于是说,“我问过康普顿教授,他说包括索尔维会议在内的几次会议,你们都没有争论出结果。现在关注这些,就是浪费时间,因为没人知道它对不对。”

      李谕说:“狄拉克的方程修复了很多缺陷,如今已经在欧洲学术圈获得了认可。”

      “这样嘛?”密立根问,“论文说了什么?”

      李谕说:“狄拉克通过方程解出了四组解,两组关于电子自旋,两组关于电子能量。前两组解很好理解,至于后两组,说明电子的能量有正负之分。”

      “负的能量?”密立根听出了关键部分,“这样的解不应该舍弃掉?”

      “狄拉克的方程具有对称性,显然不能舍弃,”李谕说,“而且他在另一篇论文中,做出了一种称之为“狄拉克之海”的假设。”

      密立根听了感觉头更大:“什么狄拉克之海?你们这些研究理论物理的总喜欢创造一些新名词。”

      李谕解释说:“按照狄拉克的说法,真空不空,而是布满了负能态轨道,但是我们看不见。如果辐射的能量足够大,就可以把一个电子从负能态轨道也就是真空中激发出来。这样,真空就留下了一个空穴,而这个空穴自然就带有了正电荷。”

      “真会想!”密立根说,但既然有理论撑腰,说明实验结果多少有一些道理,“好吧,这篇论文我签字发表。”

      如果不提前干预,赵忠尧的论文会被密立根压三个多月才同意签字。而那时候,欧洲也有一个团队发现了类似的实验结果。

      有了论文发表的时间戳,就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不过这还不够。

      需要让狄拉克赶紧修正一下。

      目前的狄拉克根据自己的狄拉克之海模型,认为这个带有正电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