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2)
可是“往事”着一“越”字而翻覆千载时空,于史笔的深沉感慨之外,竟有欣欣向荣的蓬勃之势,就仿佛……就仿佛已经改天换地了似的!
怎么会有这样的怀古词!
一心想与后世诸位诗人争个高低的曹操也沉默了,此等气势,他望尘莫及。
但水镜还没有停,另一首接着出现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未央宫中的刘彻不由得坐直了身体,这些句子非常简明,简明到有些寻常,可是那句子里的诗人看到的,却是万山尽被染红,遍野如火燎原,江水澄碧、千帆竞发,雄鹰搏击于长空万里,群鱼空游在碧波江心……苒苒物华俱在青天之下迸发出蓬勃生机!
刘彻的呼吸有些急促了,汉之文学多沿楚风,他读惯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宋玉悲,哪怕见了刘禹锡的春朝笔和苏轼的橙黄橘绿,却还是难改对秋的固有情绪。可是这首词却如利剑横空劈下,生生划破他心里的萧瑟深秋。
那个人紧接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刘彻忽然被唤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豪情,自高祖斩白蛇起义,历诸吕而成文景,他接手的是一个庞大而仍有虚弱的帝国,九州十三郡,顽敌踞边陲,大汉的沉浮由谁来主宰?
他忍不住又读了一遍这首词,突然觉得有些恐惧,又有些恍惚,他难以抑制地想,能写出这首词的,到底是什么人?!
第48章 故都的秋6(修)
咸阳。
嬴政沉吟着那句“粪土当年万户侯”,眸光深沉幽邃,这像帝王词,却又不像帝王词,什么人能写出这样撼人心魄的诗句,他又为什么写这样的诗句?始皇帝难得起了些探寻之意,可楚棠显然没有多讲的意思,连注释都没有附在旁边,他也只好作罢。
连秦皇汉武唐太宗这样的帝王都被这两首词震撼,更不用说其他人了,论笔力,这两首不比他们读过的李杜苏辛差;论气势,则更是空前绝后,无人能出其右。自李杜诗之后,令人传唱不已的作品又出现了。
宋朝。
宰相晏殊亦是词坛大家,他最喜五代花间词风,尤其是南唐故相冯延巳的小令,。所谓词,正是要写樽前月下,叶底闲情,珠圆玉润,含而不露。可这首词着意却不在那些儿女情态之上,凡是直吐胸臆,更兼写景洗练,意境阔大,词气纵横,似有滔滔江河之势,读之竟令人血脉贲张!
“词竟还能如此写!”这位太平宰相今日算是服了!
不只是晏殊,如欧阳修、柳永、秦观等婉约词人纷纷觉得耳目一新。而一向被认为是豪放词代表的苏轼和辛弃疾几l乎也立刻被这首意气风发的词给攫住心神。
作为豪放派的扛鼎之人,苏辛二人对豪放词的感知自然是非常人能及。此类词章,若词家笔力不及,便有粗率、气格低下之弊,但这首词却毫无这些缺点,于衰飒秋景中见出蓬勃,于清洁笔调中流露睥睨王气,雄豪吗?不!雄豪尚不足能道!
“前人写秋之作,于此词前尽废矣!”辛弃疾拔起长剑,击节而叹。
苏轼反复吟诵,只觉自己仿佛立在那寒秋江山,满眼霜天竟自由之景。
“豪情澹荡笔意磊落,一览而胸气充盈,块垒尽消,堪称超凡之笔!只是不知是何人所作,实乃一大憾事。”
如此词人怎的不生在当代?他简直恨不得和这个人把臂同游,畅谈三日,说尽唐尧虞舜事!
几l乎每一个看到这两首词的人都生出了想见其人的感慨,每个人也都能从词中找到令自己感慨不已的句子。
当然,许多人文人学士表示他们更喜欢第二首,不说别的,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等句子简直搔中了无数读书人的痒处。
读书求仕所愿为何?必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救时弊而匡社稷!
一时之间,几l乎每个时空的士人学子都将心仪的诗句挑了出来,或写在扇面上,或题在屏风上,有些穷人家的干脆刻在墙壁、窗棂之上,提醒自己勿忘以天下为己任。
而与此同时,汉魏至唐的许多王侯世家看到后面那首词却是纷纷破防了。
&em
怎么会有这样的怀古词!
一心想与后世诸位诗人争个高低的曹操也沉默了,此等气势,他望尘莫及。
但水镜还没有停,另一首接着出现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未央宫中的刘彻不由得坐直了身体,这些句子非常简明,简明到有些寻常,可是那句子里的诗人看到的,却是万山尽被染红,遍野如火燎原,江水澄碧、千帆竞发,雄鹰搏击于长空万里,群鱼空游在碧波江心……苒苒物华俱在青天之下迸发出蓬勃生机!
刘彻的呼吸有些急促了,汉之文学多沿楚风,他读惯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宋玉悲,哪怕见了刘禹锡的春朝笔和苏轼的橙黄橘绿,却还是难改对秋的固有情绪。可是这首词却如利剑横空劈下,生生划破他心里的萧瑟深秋。
那个人紧接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刘彻忽然被唤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豪情,自高祖斩白蛇起义,历诸吕而成文景,他接手的是一个庞大而仍有虚弱的帝国,九州十三郡,顽敌踞边陲,大汉的沉浮由谁来主宰?
他忍不住又读了一遍这首词,突然觉得有些恐惧,又有些恍惚,他难以抑制地想,能写出这首词的,到底是什么人?!
第48章 故都的秋6(修)
咸阳。
嬴政沉吟着那句“粪土当年万户侯”,眸光深沉幽邃,这像帝王词,却又不像帝王词,什么人能写出这样撼人心魄的诗句,他又为什么写这样的诗句?始皇帝难得起了些探寻之意,可楚棠显然没有多讲的意思,连注释都没有附在旁边,他也只好作罢。
连秦皇汉武唐太宗这样的帝王都被这两首词震撼,更不用说其他人了,论笔力,这两首不比他们读过的李杜苏辛差;论气势,则更是空前绝后,无人能出其右。自李杜诗之后,令人传唱不已的作品又出现了。
宋朝。
宰相晏殊亦是词坛大家,他最喜五代花间词风,尤其是南唐故相冯延巳的小令,。所谓词,正是要写樽前月下,叶底闲情,珠圆玉润,含而不露。可这首词着意却不在那些儿女情态之上,凡是直吐胸臆,更兼写景洗练,意境阔大,词气纵横,似有滔滔江河之势,读之竟令人血脉贲张!
“词竟还能如此写!”这位太平宰相今日算是服了!
不只是晏殊,如欧阳修、柳永、秦观等婉约词人纷纷觉得耳目一新。而一向被认为是豪放词代表的苏轼和辛弃疾几l乎也立刻被这首意气风发的词给攫住心神。
作为豪放派的扛鼎之人,苏辛二人对豪放词的感知自然是非常人能及。此类词章,若词家笔力不及,便有粗率、气格低下之弊,但这首词却毫无这些缺点,于衰飒秋景中见出蓬勃,于清洁笔调中流露睥睨王气,雄豪吗?不!雄豪尚不足能道!
“前人写秋之作,于此词前尽废矣!”辛弃疾拔起长剑,击节而叹。
苏轼反复吟诵,只觉自己仿佛立在那寒秋江山,满眼霜天竟自由之景。
“豪情澹荡笔意磊落,一览而胸气充盈,块垒尽消,堪称超凡之笔!只是不知是何人所作,实乃一大憾事。”
如此词人怎的不生在当代?他简直恨不得和这个人把臂同游,畅谈三日,说尽唐尧虞舜事!
几l乎每一个看到这两首词的人都生出了想见其人的感慨,每个人也都能从词中找到令自己感慨不已的句子。
当然,许多人文人学士表示他们更喜欢第二首,不说别的,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等句子简直搔中了无数读书人的痒处。
读书求仕所愿为何?必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救时弊而匡社稷!
一时之间,几l乎每个时空的士人学子都将心仪的诗句挑了出来,或写在扇面上,或题在屏风上,有些穷人家的干脆刻在墙壁、窗棂之上,提醒自己勿忘以天下为己任。
而与此同时,汉魏至唐的许多王侯世家看到后面那首词却是纷纷破防了。
&e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