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念奴的艳名经过皇帝御口揄扬,又经风流润色,成为了文人竞相歌咏的题材,后来元稹写《连昌宫词》,所谓“念奴潜伴诸郎宿”,“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念奴娇”这个名字,大概是取意于这里。不过这个词牌是到北宋才有人写的。

      说起来李隆基这个人也是……难评,我们熟知的两大词牌名都和他有关,另一个大家也学过,是《雨霖铃》。】

      元白二人对视一眼俱是沉默,唐宋沿袭,文学之间的关涉果然良多。

      “相传马嵬之变后,杨妃缢死,明皇驾回途中,风雨凄凄敲打銮驾金铃,明皇有感,悼念杨妃而作《雨霖铃》曲,这《雨霖铃》应是本于此吧!”白居易说到。

      元稹颔首:“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若从此处袭来,那《雨霖铃》词,恐怕多有哀怨伤怀之音。”

      可惜楚棠不曾顺势放出一首二首。具体风貌如何他们也无从得知了。

      太极宫。

      李世民的脸色又有转黑的趋势:“什么时候才能没有李隆基这个孽障?!”

      一个李隆基,养活了两朝文坛是吧!

      李世民气不打一处来,前面楚棠曾提到过,元稹写作《连昌宫词》,探讨唐朝治乱兴亡之因由。他还遗憾不能看到全篇,现在好了,从这几l句就可以看出来来,又是李隆基沉湎声色的锅!

      未央宫。

      本来还因为那几l句诗有点眼馋念奴美貌与歌喉的刘彻猛然清醒过来。

      托李隆基的福,又因为那些诗人喜欢以汉代唐,刘彻这段时日以来明里暗里不知道被臣子提醒了多少遍要勤于政事少看美人歌舞,连姐姐平阳公主都有意无意来劝,刘彻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但好在,这些话到底还是入了心。他反思着,君王过度耽于逸乐,就是王朝不幸的开端。

      劝君莫学李隆基,安史祸起满乱离。暗暗给自己提了个醒,猪猪又有自信去骂人了。

      “李隆基,愚蠢!”

      北宋。

      柳永尚未说什么,秦楼楚馆的姑娘们不乐意了。

      “天下人作《雨霖铃》,谁有柳七作得好?应该将那词放出来,好教众人看看柳七的文采。”

      “是啊是啊,”有姑娘附和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读来真似那夜雨闻铃,写得哀怨极了。”

      这些歌女都是柳永的粉丝,柳永在烟花巷陌作歌,她们也曾收到过他的一词半句,当即便为柳永打抱不平起来。一时之间,楼馆里又唱起了“寒蝉凄切”的词,主角苏轼在这一刻痛失姓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怀古,是古诗中一种特定的题材,比如我们熟知的《咏怀古迹》、金陵五题等。以词来写怀古,这自然又是苏轼的创举。这里也可以看出苏轼的又一词学贡献——以诗为词,将诗的题材、特点引入词中。】

      苏辙目露崇拜:“兄长于词境当真有开拓之功!”

      谁懂啊,以诗为词,他哥是独一份!

      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摇头赞叹:“是何等才人……”

      唯一不高兴的大概只有李清照了:“瞎说,瞎说!词别是一家,什么以诗为词,岂不是不伦不类?”

      你们后世之人到底懂不懂词啊!

      【再来看正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讲写文章要先声夺人,苏轼这句爱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书上说,大江指长江,大江东去就是“长江滚滚向东流去”的意思,这样理解也没问题,就是太过简单了。】

      哦?

      苏轼起了些兴趣,侧耳倾听。

      【大江东去,是诗人看到的景象,所以最起码,这里隐藏了一个诗人的视角,他登高远眺,东望大江,才可能将江水滔滔而去的壮观尽收眼底。】

      “不错!”

      李白为苏轼叫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惟有身处山川高地,才能见江水茫茫去不还之景,这一句起得妙,有大气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