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1/2)
赵光义被他看得心脏直跳,几乎一瞬间觉得自己的龌龊心思无所遁形。强行镇定下来,他赶紧举手表忠心:
“皇兄您别看我啊,臣弟对您可是忠心耿耿,您怎么一下子就怀疑到臣弟的身上了?说不定是后朝的事呢!”
赵匡胤怀疑地看着他,赵光义半点不怵,硬着头皮和他对视。赵匡胤放下心来:“谅你也不敢。”
话是这么说,却到底是存了几分疑虑。
【但由于主将之间互相倾轧,北伐最终失败了,又与金朝签订隆兴和议,主和派重又占据上风。辛弃疾很坚定,上书皇帝并当时的宰相,客观分析宋金局势,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鼓舞斗志,坚定他们的必胜信念。嗯……听起来有点像《论持久战》?】
人才啊!人才啊!
秦皇汉武等人盯着水镜,恨不得穿越到宋朝把人给抢过来。
【然而宋孝宗壮心已失,对此的表示是已阅不回。辛弃疾对此非常郁闷,却也无计可施。不过宋孝宗也没有彻底摆烂,他开始专攻内政,将辛弃疾派到地方。君王的态度会影响朝臣,于是朝野主和的论调又甚嚣尘上了。
辛弃疾在地方干得不错,可是心中到底不平,他忘不掉扬州路上的烽火。后来孝宗退位,宋宁宗赵扩即位,形势日艰,辛弃疾又被罢官隐居。半生磋磨,他只能再梦中,再回到那吹角连营了。】
楚棠放出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壮烈而又悲愤的词作引得众人又是一阵感伤。义士弹铗,宝剑悲鸣,为那个“报国欲死无战场”将帅词人悲鸣。
【他的心中放不下的始终是家国天下,所有忧思俱与国运相连。他写《摸鱼儿》,用“君莫舞”告诫朝中奸佞,忧心忡忡的,是“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烟柳斜阳,恰似日薄西山的南宋朝廷。他准确地预见到了危机,却又无能为力。
开禧三年,也就是写完《永遇乐》之后的第二年,朝廷再次急诏辛弃疾,他有心成行,却重病在床,难遵诏令。
公元1207年,秋九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病交加的辛弃疾仿若回光返照一般,用尽全身力气高呼两声“杀贼!杀贼!”溘然长逝。这位词坛的飞将军,只能是词坛之将了。】
楚棠的声音带着叹息,似乎有无尽的怅恨,穿越了时光也没有半分消歇,就这样沉重地响在所有人心上。
南宋。
独自留在院中的陈亮早已躬下腰,扶着桌案大哭起来:“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幼安兄,你苦啊!”
北宋。
李清照哭得眼睛都红了:“如此男儿,一腔赤诚,怎么会落到抱憾终生的地步?”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各自悲伤,不是不曾见过听过壮志难酬的诗人文士,可在沉重的家国悲哀之下,没有人能似辛弃疾这样悲壮。
唐朝。
李杜元白等俱是一叹:“辛弃疾可为官、为将,可偏偏最终成了一个词人,可悲,可叹呐!”
一时间,他们似乎在辛弃疾的身上照见了自己。可他们的遗憾尚有后人言说来偿,但辛弃疾呢?那是国耻难雪,北伐无望。用楚棠之前的话来说,他是宁愿不要这词坛飞将之名,而只愿驰骋疆场,一雪国耻啊!
【辛弃疾少时,曾由祖父辛赞教养长大,祖父崇拜名将霍去病,所以给孙子取名弃疾。霍去病马踏祁连、封狼居胥,使匈奴异族再不敢犯边,他崇拜霍去病,何尝不是希望南宋也出一个霍去病那样的人物,为国雪耻?孙子辛弃疾的身上,寄托了他所有报国的期盼。
可惜,弃疾似去病,宋皇非汉武。纵有惊世才,骈死槽枥间。或许宋朝,最擅长的就是磋磨武将。可即便如此,我想,辛弃疾的英魂仍会如陈毅元帅诗中所写——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只因他说过: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话音刚落,水镜倏然一黑,依稀只见一灯如豆,仿若铁胆词人冻馁而不熄的赤心。有女声悠扬高唱:
寒衣北望,望何处,烽火慢杜鹃路……
“皇兄您别看我啊,臣弟对您可是忠心耿耿,您怎么一下子就怀疑到臣弟的身上了?说不定是后朝的事呢!”
赵匡胤怀疑地看着他,赵光义半点不怵,硬着头皮和他对视。赵匡胤放下心来:“谅你也不敢。”
话是这么说,却到底是存了几分疑虑。
【但由于主将之间互相倾轧,北伐最终失败了,又与金朝签订隆兴和议,主和派重又占据上风。辛弃疾很坚定,上书皇帝并当时的宰相,客观分析宋金局势,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鼓舞斗志,坚定他们的必胜信念。嗯……听起来有点像《论持久战》?】
人才啊!人才啊!
秦皇汉武等人盯着水镜,恨不得穿越到宋朝把人给抢过来。
【然而宋孝宗壮心已失,对此的表示是已阅不回。辛弃疾对此非常郁闷,却也无计可施。不过宋孝宗也没有彻底摆烂,他开始专攻内政,将辛弃疾派到地方。君王的态度会影响朝臣,于是朝野主和的论调又甚嚣尘上了。
辛弃疾在地方干得不错,可是心中到底不平,他忘不掉扬州路上的烽火。后来孝宗退位,宋宁宗赵扩即位,形势日艰,辛弃疾又被罢官隐居。半生磋磨,他只能再梦中,再回到那吹角连营了。】
楚棠放出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壮烈而又悲愤的词作引得众人又是一阵感伤。义士弹铗,宝剑悲鸣,为那个“报国欲死无战场”将帅词人悲鸣。
【他的心中放不下的始终是家国天下,所有忧思俱与国运相连。他写《摸鱼儿》,用“君莫舞”告诫朝中奸佞,忧心忡忡的,是“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烟柳斜阳,恰似日薄西山的南宋朝廷。他准确地预见到了危机,却又无能为力。
开禧三年,也就是写完《永遇乐》之后的第二年,朝廷再次急诏辛弃疾,他有心成行,却重病在床,难遵诏令。
公元1207年,秋九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病交加的辛弃疾仿若回光返照一般,用尽全身力气高呼两声“杀贼!杀贼!”溘然长逝。这位词坛的飞将军,只能是词坛之将了。】
楚棠的声音带着叹息,似乎有无尽的怅恨,穿越了时光也没有半分消歇,就这样沉重地响在所有人心上。
南宋。
独自留在院中的陈亮早已躬下腰,扶着桌案大哭起来:“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幼安兄,你苦啊!”
北宋。
李清照哭得眼睛都红了:“如此男儿,一腔赤诚,怎么会落到抱憾终生的地步?”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各自悲伤,不是不曾见过听过壮志难酬的诗人文士,可在沉重的家国悲哀之下,没有人能似辛弃疾这样悲壮。
唐朝。
李杜元白等俱是一叹:“辛弃疾可为官、为将,可偏偏最终成了一个词人,可悲,可叹呐!”
一时间,他们似乎在辛弃疾的身上照见了自己。可他们的遗憾尚有后人言说来偿,但辛弃疾呢?那是国耻难雪,北伐无望。用楚棠之前的话来说,他是宁愿不要这词坛飞将之名,而只愿驰骋疆场,一雪国耻啊!
【辛弃疾少时,曾由祖父辛赞教养长大,祖父崇拜名将霍去病,所以给孙子取名弃疾。霍去病马踏祁连、封狼居胥,使匈奴异族再不敢犯边,他崇拜霍去病,何尝不是希望南宋也出一个霍去病那样的人物,为国雪耻?孙子辛弃疾的身上,寄托了他所有报国的期盼。
可惜,弃疾似去病,宋皇非汉武。纵有惊世才,骈死槽枥间。或许宋朝,最擅长的就是磋磨武将。可即便如此,我想,辛弃疾的英魂仍会如陈毅元帅诗中所写——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只因他说过: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话音刚落,水镜倏然一黑,依稀只见一灯如豆,仿若铁胆词人冻馁而不熄的赤心。有女声悠扬高唱:
寒衣北望,望何处,烽火慢杜鹃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