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这话说得明白,因为自己也曾为古书作注,孔颖达明白书意的生发还是赖于注解之人,而其人的期待,则必是有补于世。

      换句话说,作出任何阐释注解,都是基于一定的立场。后世,自然也有后世的立场。

      大家当然懂得这位大儒的意思,只李世民却还是不置可否地凝眉:“话虽如此。”

      他看得更深沉些:“但这番话的识见,诸卿想必都能听出来。‘如何建设一支真正的革命队伍’本该是不宣之秘,在此却能堂而皇之说出,好似寻常之语,除那位伟人建成了这样一支队伍外,他必是还将此意广抒于众。”

      “楚棠的话说得理所当然,又是面向后世学子,可见其说极为普遍。你们说。”

      他抬眼,清亮锐利的目光环视殿中诸人,语意深沉:“后世学子,学了些什么东西?”

      仿若惊涛拍岸,堂下的贞观名臣俱是心神一震,好似窥见海潮汹涌的一角。

      ——此说,不该为天下人所共听。

      这是所有帝王此刻敏锐的共识。

      【只是还是那句话,这是我们现代对《水浒传》的解读,具有我们的时代特色,你不能要求远在北宋的宋江或者明初的施耐庵懂得马哲,就算懂了,没有与之匹配的生产力,也是空中楼阁。】

      听到这里的众位帝王才算稍稍松了口气,他们明白了,后世的“先进思想”并不适宜于当下。

      但……楚棠所说的“生产力”,又是何物?生产力与思想,需要一一匹配?

      他们的疑惑又增添一重,然而楚棠并不为他们解惑。

      【其实《水浒传》本身对忠义思想的阐述、对英雄人物的描摹与对社会问题的暗示,也有着长足的生命力,它在民间广受欢迎正在于此。】

      【不过从魔星降世、顺应天命、重归琼霄的角度看,小说也蒙上了一层宿命论的色彩。大家可以认可基于一定历史土壤的古人观念的合理性,但也要认识到其局限,批判吸收。】

      她简练地为这个话题作了小结。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作业是抓住了“风雪”这个意象进行抒情,大家非常会学以致用,“风雪”正是小说中极为重要的隐喻。】

      【然而,林冲在风雪中爆发,另有一人,则在风雪中灭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风雪严寒的鲁镇,看看祝福之夜发生的故事。】

      话音刚落,水镜的内容应声而换。

      作者有话要说:

      最后一课~让我们全体起立,欢迎返场嘉宾鲁迅。

      1.道君皇帝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水浒传》

      2.《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辣个男人3.对招安的看法与“去邪归正”参见b站毒舌的南瓜《他说,水浒传,好就好在投降》,大家可辩证看待。

      4.娘娘法旨道:“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星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勿忘勿泄。”宋江再拜谨受。娘娘法旨道:“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懈怠。若是他日责罪下来,吾亦不能救汝。此三卷之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功成之后,便可焚之,勿留于世。所嘱之言,汝当记取。目今天凡相隔,难以久留,汝当速回。”——《水浒传》

      第129章 祝福1

      ◎祥林嫂也太惨了吧!◎

      “祝福?”

      苏轼看着水镜上的题目面带疑惑:“看起来倒像是热闹喜庆的场面吗,楚姑娘却言‘在风雪中死亡’,如此反差颇让人意外。”

      “不止在此,兄长你看。”

      盯着水镜的苏辙扬了扬下巴,示意兄长抬头。苏轼顺着弟弟的目光看过去,只见水镜上已然出现一张图画,画面整体呈黑白两色,线条粗疏大片大片黑与白的泼墨,整体给人一种十分压抑质感。

      最夺目的当属画上的人物,她占据画面一侧,穿着黑布衫,一手挎着个筐,另一手拄着竹竿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