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23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房玄龄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也点点头道:“这几句从晋代张载的《剑阁铭》化用而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蜀地形势险要,剑门关隘更是易守难攻之处,若无亲要驻守,确实容易酿成大患。”

      李世民轻轻颔首,内心不禁又浮现出几分忧虑。李太白既有如此之笔,莫非是察觉了什么?

      【名流与才子一见如故,如此乐事当然少不了喝酒庆祝一番,于是贺知章就请李白去酒馆喝酒。两人都是海量,这一顿应该喝得非常尽兴,但等到结账的时候,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就发生了——他们都没带钱。】

      楚棠的声音里有显而易见的笑意,水镜下的李白和贺知章想到这段旧事,对视一眼,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贺知章想了想,将自己腰间的金龟袋解了下来,当作酒钱。金龟袋是唐代官员的配饰,是他们入宫的通行证,也是身份的象征,到达一定的品级才能拥有。这样重要的东西,却被贺知章拿来当酒钱抵给店家,大家可以想见他当时的心情。

      身份、凭证甚至官场规矩,比起我此时的心情,比起我能遇到你这个朋友,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龟换酒”,也是独属于盛唐诗人的潇洒落拓。】

      三国。

      曹植拊掌大笑:“好一个金龟换酒,世间俗物比起同友人痛饮又算得什么?”

      曹操本还在心中赞叹贺知章的气度,听到自家儿子的话一皱眉,眯着眼睛开始警告:

      “平日饮酒我不管,若是误了军情坏了规矩,看我不敲你。”

      “怎么会?”曹植反驳道,“孩儿岂是不分轻重之人。”

      曹操回想了一下儿子的日常表现,终究是对他的喜爱占了上风,神色松动下来,点点头:“谅你也不敢。”

      兴庆宫。

      李隆基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这个贺监,朕的御赐金龟就这样当酒钱了?”

      高力士观他神情,知道他并未真正动怒,便奉承道:“贺监真性情,与李供奉这样的仙才一见如故,陛下手下有这样两位大才,便是向天下人显示我大唐的对读书人的优容啊!”

      李隆基被这一番话哄得十分开心,再开口便颇有些自得:

      “听楚棠的意思,应是各个时段都可以看到水镜。朕光复李唐,又将国家治理得如此蒸蒸日上,身边人才济济,被后世冠以盛世之称,太宗陛下看到必然会对朕颇为肯定。”

      “陛下说的是,”高力士附和道,“大唐既有盛世之称,陛下的文治武功自然可与太宗比肩,太宗陛下若能知晓,想必也会夸赞陛下呢!”

      “哈哈哈哈哈不错!”李隆基大笑,“朕一定能成就太宗的功业!”

      【李白一生任情潇洒,交游遍天下。与贺知章的这一次相遇,是他少有的宣于诗章的念念不忘。

      天宝三年,贺知章辞官回乡,李白作诗相赠:“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狂客即是贺知章,他被称作四明狂客。据说贺知章辞官的理由是年纪大了想回家做道士,所以李白称他山阴道士。

      在这首诗中,李白表达了对贺知章的情谊和后会有期的愿望。

      第二年,回乡不满一载的贺知章于道山仙逝,李白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他深情地回忆,“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风流,是唐代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曾经的相聚还历历在目,可转眼已然是“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洒脱如李白,也不得不“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许久后,李白还在对这位忘年交念念不忘:“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我想往江东游览,可是故友不再,又能与谁共饮呢?只好棹船回转。

      失去友人的落寞可见一斑。】

      长安院落,李白的脸上有少见的怔然,对面的贺知章面上却是带着笑,轻松道:“还要等两年,老夫才能归乡啊!”

      “贺监……”李白犹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