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30节(2/3)
无果,只好黯然离去。直到42岁那年被唐玄宗诏往长安,接道诏书的李白可太高兴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未央宫。
刘彻没忍住笑了一下:“真是个狂士。”语气里到底是有几分欣赏。
成大事者,便该有这份自信、这份傲气。
【42岁到44岁在长安入仕,供奉翰林,后遭排挤,被赐金放还;44岁~55岁,他再次漫游;55岁-62岁,安史之乱时期,他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其后,唐肃宗以谋反罪镇压永王,李白也因为附逆永王而被流放夜郎,幸好玄宗还都,大赦天下,才得以返还;62岁,病逝于当涂。】
楚棠三言两语叙述完毕,众人看着水镜上简短的几行文字,有些反应不过来。
“李白……就这样病死了?”
刘彻觉得自己的滤镜碎了。
他不是应该成仙了吗???
同样觉得滤镜有点碎的还有杜甫,他待在原地,脑子里下意识想到,若真如此,李白岂非一生抱负都未曾得展?
不同于其他人讶异于李白的死讯,兴庆宫里的李隆基豁然起身:“安史之乱?!这安史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历史上凡是被冠以xx之乱的名字,负面影响都是极大,比如董卓之乱、七王之乱、八王之乱,大唐,在十多年后也会生乱?
他深吸一口气,想到后面的玄宗还都,安史之乱,会让他把长安都丢了?!
同样震惊的还有太极宫中的李世民,他刚平复不久的火气又腾地一下上来了:“李隆基到底在干什么才会惹出这么大的祸乱!”
之前听楚棠说他昏聩,满以为只有沉溺声色和任用奸小,没想到在这儿等着,连长安都守不住,这就是他的大唐,这就是他李世民的子孙!
“二哥,你消消气,”长孙皇后赶紧上来劝慰,“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这样动怒也于事无补,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李世民闭着眼呼出一口气,再睁开眼手指轻颤:“去,把稚奴叫来。”
“二哥?”
“治不了李隆基,朕还治不了他爷爷吗?!把稚奴给朕叫来!”
看看他教的好孙子!
武周。
武则天冷笑一声:“阿瞒,安史之乱?”
李隆基从被上官婉儿叫来起便是战战兢兢,听到水镜中的讲述心更是凉了半截,如今只得强行镇定下来,行礼道:“皇奶奶明鉴,此事还未发生,您不能就此定孙儿的罪。”
“哦?”武则天笑了,“你的意思是,那沉湎声色宠幸奸小,以致后来造成安史之乱的人不是你?”
“孙儿不敢反驳,但事还未起,孙儿如今还不是那玄宗,皇奶奶眼明心亮,孙儿斗胆猜测,您定然不会因此迁怒。”
武则天冷哼一声:“倒是伶牙俐齿。你可知,祸乱基业,便是你皇爷爷都不一定能容你?”
天子威怒扑面而来,李隆基趴在地上,冷汗涔涔。
天宝年间。
东宫,李亨(此时还叫李绍)以手叩击桌面,暗自沉吟:“肃宗平叛,玄宗还都,难道安史之乱爆发,父皇避离长安,那肃宗趁机……”自立了?!
他的手骤然收紧,肃宗,是谁?会是自己吗?
与此同时,永王李璘只觉后背一股凉意蹿脊而上,现在的他,真的没想谋反啊!
水镜你要害死我了!
作者有话要说:目测暑假可能要更忙了/悲伤天宝初的安禄山好像还没那么如日中天,所以设定玄宗没反应过来,把详细的安史之乱留给《登高》吧hhhhhhh1.潘岳那段是根据望尘而拜的记载衍生的,说起来潘岳虽然趋炎附势,但悼亡诗写得真不错,贴几句大家看看——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
未央宫。
刘彻没忍住笑了一下:“真是个狂士。”语气里到底是有几分欣赏。
成大事者,便该有这份自信、这份傲气。
【42岁到44岁在长安入仕,供奉翰林,后遭排挤,被赐金放还;44岁~55岁,他再次漫游;55岁-62岁,安史之乱时期,他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其后,唐肃宗以谋反罪镇压永王,李白也因为附逆永王而被流放夜郎,幸好玄宗还都,大赦天下,才得以返还;62岁,病逝于当涂。】
楚棠三言两语叙述完毕,众人看着水镜上简短的几行文字,有些反应不过来。
“李白……就这样病死了?”
刘彻觉得自己的滤镜碎了。
他不是应该成仙了吗???
同样觉得滤镜有点碎的还有杜甫,他待在原地,脑子里下意识想到,若真如此,李白岂非一生抱负都未曾得展?
不同于其他人讶异于李白的死讯,兴庆宫里的李隆基豁然起身:“安史之乱?!这安史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历史上凡是被冠以xx之乱的名字,负面影响都是极大,比如董卓之乱、七王之乱、八王之乱,大唐,在十多年后也会生乱?
他深吸一口气,想到后面的玄宗还都,安史之乱,会让他把长安都丢了?!
同样震惊的还有太极宫中的李世民,他刚平复不久的火气又腾地一下上来了:“李隆基到底在干什么才会惹出这么大的祸乱!”
之前听楚棠说他昏聩,满以为只有沉溺声色和任用奸小,没想到在这儿等着,连长安都守不住,这就是他的大唐,这就是他李世民的子孙!
“二哥,你消消气,”长孙皇后赶紧上来劝慰,“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这样动怒也于事无补,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李世民闭着眼呼出一口气,再睁开眼手指轻颤:“去,把稚奴叫来。”
“二哥?”
“治不了李隆基,朕还治不了他爷爷吗?!把稚奴给朕叫来!”
看看他教的好孙子!
武周。
武则天冷笑一声:“阿瞒,安史之乱?”
李隆基从被上官婉儿叫来起便是战战兢兢,听到水镜中的讲述心更是凉了半截,如今只得强行镇定下来,行礼道:“皇奶奶明鉴,此事还未发生,您不能就此定孙儿的罪。”
“哦?”武则天笑了,“你的意思是,那沉湎声色宠幸奸小,以致后来造成安史之乱的人不是你?”
“孙儿不敢反驳,但事还未起,孙儿如今还不是那玄宗,皇奶奶眼明心亮,孙儿斗胆猜测,您定然不会因此迁怒。”
武则天冷哼一声:“倒是伶牙俐齿。你可知,祸乱基业,便是你皇爷爷都不一定能容你?”
天子威怒扑面而来,李隆基趴在地上,冷汗涔涔。
天宝年间。
东宫,李亨(此时还叫李绍)以手叩击桌面,暗自沉吟:“肃宗平叛,玄宗还都,难道安史之乱爆发,父皇避离长安,那肃宗趁机……”自立了?!
他的手骤然收紧,肃宗,是谁?会是自己吗?
与此同时,永王李璘只觉后背一股凉意蹿脊而上,现在的他,真的没想谋反啊!
水镜你要害死我了!
作者有话要说:目测暑假可能要更忙了/悲伤天宝初的安禄山好像还没那么如日中天,所以设定玄宗没反应过来,把详细的安史之乱留给《登高》吧hhhhhhh1.潘岳那段是根据望尘而拜的记载衍生的,说起来潘岳虽然趋炎附势,但悼亡诗写得真不错,贴几句大家看看——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