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56节(1/4)
嬴政不置可否:“后世所谓‘革命’,似与《易辞》不同。”
但他暂时无法参悟其意,只好将目光投放到另一个关注点:“新朝初立便该表彰有功,敌寇1945年便已投降,怎么到1952年才追认?”
1945到1952,中间竟隔了七年之久,到底是因为什么耽搁了?
【《故都的秋》里,展现的是一个具有传统气质的现代文人独特的雅俗交融的审美趣味,对秋的叙述,对秋日清、静、悲凉的呈现,都有一种唯美的色彩,所以我们很容易认为郁达夫就是个忧郁的文学青年。但事实上,大厦将倾的时代里,但凡有一点良知的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他曾举起个性解放的旗帜,和郭沫若、和鲁迅等人一起,向着几千年封建思想掷下投木仓;又在国家存亡之际与无数志士共同战斗,无所畏惧地迎向敌人的屠刀;
他有忧郁萧索的情怀,又有传统知识分子的狂狷之气,更有令人侧目的铮铮风骨!这些都共同组合成一个郁达夫。
另外,他还是个通才,除了散文小说,旧体诗词也写得非常好,简单看两句:
“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国殇”,“好是阳春三月暮,沿途开边紫藤花”,“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最后一句莫名给人一种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感觉。
五四一代文人,既有写作新文学的能力,古典文学修养也很深厚,确实是新旧交替的一代了,大家感兴趣也可以看看。】
水镜下的文人学士眼前一亮,说到这他们可是专业对口了!
白居易停下笔细细品味着:“好是阳春三月暮,沿途开边紫藤花。造语清新、明白如话,真是深得七言绝句之妙!”
原以为郁达夫只是什么新文学作家,没想到也写古诗词,还写得这样好!他觉得彻底释然了。
“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国殇。真是沉痛又悲愤,郁达夫果然笔笔不忘救时之志!”陆游对这一句实在是赞赏、感佩极了!
李白和杜甫也觉得不错:“这几句诗自然明畅,有以景写情,有以情绘景,确实可以载于诗谱。”
李商隐同样觉得喜欢:“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这几句写得甚妙,风流之致堪比杜牧之!”
一心仰慕杜牧的李商隐又开始寻思了,之前写的信杜牧收到了吗?怎么也不回信?是不是没有看到,要不再写一封吧?
毫无预兆被cue到正着的杜牧:……
虽然他还没有写到“十年一觉扬州梦”之句,但是结合上文郁达夫的诗来看,十有八九是什么落拓子的风流韵事。
深深体会到后世对诗词文人挖掘之深的杜牧忽然害怕,以后可不能太过放荡恣游,他怕在水镜上丢脸。
未央宫。
刘彻的心情有一点复杂,平心而论,听完全篇之后他还是很欣赏郁达夫的,能诗能文,一身血性,但是郁达夫对他们这些老祖宗好像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已知他们属于封建王朝,郁达夫一代新文学人要向封建思想掷下投木仓,言下之意不就是把矛头对准历代帝王?
作为一个君王,刘彻当然明白思想稳定对统治的重要性,不然他也不会考虑新学说了,新文学的目标既是封建思想,那他们这些封建君主就是讨伐的对象。
他轻啧了一声,还好,这篇文章只是写秋。
江都。
董仲舒心下思量:个性或为个人性情,性情有压抑,才会有解放,结合前后之句来看,后人该是认为,封建思想压抑了人性。
“可是……”他心中困惑不已,“个性若不加以约束,岂不是天下大乱了吗?”
【钱理群老师曾经反对过一个线性的作品分析模式:时代是苦闷的,作家必定时时处处陷入单一的苦闷之中,他写出的每一篇作品必然充满单一的苦闷感。
这种定势思维当然是错的,虽说文变染乎世情,但作家是复杂的,郁达夫悲凉、颓废的审美趣味,自然也不全然归结于时代。
有传统风致的影响,又有身世心理使然,还有异国
但他暂时无法参悟其意,只好将目光投放到另一个关注点:“新朝初立便该表彰有功,敌寇1945年便已投降,怎么到1952年才追认?”
1945到1952,中间竟隔了七年之久,到底是因为什么耽搁了?
【《故都的秋》里,展现的是一个具有传统气质的现代文人独特的雅俗交融的审美趣味,对秋的叙述,对秋日清、静、悲凉的呈现,都有一种唯美的色彩,所以我们很容易认为郁达夫就是个忧郁的文学青年。但事实上,大厦将倾的时代里,但凡有一点良知的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他曾举起个性解放的旗帜,和郭沫若、和鲁迅等人一起,向着几千年封建思想掷下投木仓;又在国家存亡之际与无数志士共同战斗,无所畏惧地迎向敌人的屠刀;
他有忧郁萧索的情怀,又有传统知识分子的狂狷之气,更有令人侧目的铮铮风骨!这些都共同组合成一个郁达夫。
另外,他还是个通才,除了散文小说,旧体诗词也写得非常好,简单看两句:
“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国殇”,“好是阳春三月暮,沿途开边紫藤花”,“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最后一句莫名给人一种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感觉。
五四一代文人,既有写作新文学的能力,古典文学修养也很深厚,确实是新旧交替的一代了,大家感兴趣也可以看看。】
水镜下的文人学士眼前一亮,说到这他们可是专业对口了!
白居易停下笔细细品味着:“好是阳春三月暮,沿途开边紫藤花。造语清新、明白如话,真是深得七言绝句之妙!”
原以为郁达夫只是什么新文学作家,没想到也写古诗词,还写得这样好!他觉得彻底释然了。
“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国殇。真是沉痛又悲愤,郁达夫果然笔笔不忘救时之志!”陆游对这一句实在是赞赏、感佩极了!
李白和杜甫也觉得不错:“这几句诗自然明畅,有以景写情,有以情绘景,确实可以载于诗谱。”
李商隐同样觉得喜欢:“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这几句写得甚妙,风流之致堪比杜牧之!”
一心仰慕杜牧的李商隐又开始寻思了,之前写的信杜牧收到了吗?怎么也不回信?是不是没有看到,要不再写一封吧?
毫无预兆被cue到正着的杜牧:……
虽然他还没有写到“十年一觉扬州梦”之句,但是结合上文郁达夫的诗来看,十有八九是什么落拓子的风流韵事。
深深体会到后世对诗词文人挖掘之深的杜牧忽然害怕,以后可不能太过放荡恣游,他怕在水镜上丢脸。
未央宫。
刘彻的心情有一点复杂,平心而论,听完全篇之后他还是很欣赏郁达夫的,能诗能文,一身血性,但是郁达夫对他们这些老祖宗好像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已知他们属于封建王朝,郁达夫一代新文学人要向封建思想掷下投木仓,言下之意不就是把矛头对准历代帝王?
作为一个君王,刘彻当然明白思想稳定对统治的重要性,不然他也不会考虑新学说了,新文学的目标既是封建思想,那他们这些封建君主就是讨伐的对象。
他轻啧了一声,还好,这篇文章只是写秋。
江都。
董仲舒心下思量:个性或为个人性情,性情有压抑,才会有解放,结合前后之句来看,后人该是认为,封建思想压抑了人性。
“可是……”他心中困惑不已,“个性若不加以约束,岂不是天下大乱了吗?”
【钱理群老师曾经反对过一个线性的作品分析模式:时代是苦闷的,作家必定时时处处陷入单一的苦闷之中,他写出的每一篇作品必然充满单一的苦闷感。
这种定势思维当然是错的,虽说文变染乎世情,但作家是复杂的,郁达夫悲凉、颓废的审美趣味,自然也不全然归结于时代。
有传统风致的影响,又有身世心理使然,还有异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