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60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白居易写得太好了,他在诗里里听了一场,竟觉曾经所听之曲俱是索然无味了。

      群臣非常警觉:陛下,您又想做什么?

      刘彻说得颇为随意:“大汉的乐工不能比不上唐朝的琵琶女吧。”

      众臣:???陛下,这真的值得比较吗?

      他们的眼神渐渐藏不住了,仿佛左眼写着“不务”,右眼写着“正业”。

      刘彻一阵无言,怎么感觉自从水镜出现后,他的帝王威严就有些丧失了?调整了一下坐姿,他正色道:

      “行了行了,《乐记》有言,‘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听音辨情,乐可以观风俗、知盛衰,朕欲晓周礼,设立乐府,采集民乐,以观风俗盛衰。”

      众臣:?陛下您当真是这么想到的?

      刘彻不耐烦了:“怎么,《乐记》诸位没读过么?”

      自陛下与董仲舒问对后,儒典已成为大汉官员的必修课,《乐记》是儒典《礼记》中的一篇,这是突击检查啊!众人哪敢再说什么,连忙道:

      “陛下所言甚是,‘礼乐之说,管乎人情’,‘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设立乐府、采风民间不仅可以观风俗之盛衰,亦可以教化万民,广施德政。”

      发言的臣子甚至特意用上了《乐记》中的句子,以示自己当真读过《乐记》。

      刘彻终于满意了,轻轻颔首:“这件事司马相如去办吧。”

      终究还是逃不掉的司马相如赶紧上前行礼:“臣遵旨。”

      【大家会发现从影视的角度来看,这里其实是一个空镜头:船舫寂静无声,江中一轮秋月,这是第一次出现江中秋月了上一次出现是在第一段的结尾:别时茫茫江浸月。两次写月,是不是重复了?】

      “两句各自有情,何厌重复?”

      明末评论家唐汝询闻言立即答道,他五岁即双目失明,是靠着听父兄读书施教,才略有其才,他对唐诗颇有研究,正在编纂《唐诗选》,品评诸家,白居易是唐诗大家,如今听到相关问题,他自然难掩激动。

      【听到我这么问大家心里其实就有底了,肯定是不重复啦!问题是,为什么不重复?】

      ——熟悉的阅读理解又出现了。

      提到最钟爱的月亮,李白当仁不让,率先抢答:“‘别时茫茫江浸月’是离别之时的怅然之语,更兼有酒无月,醉不成欢,所以满心遗憾;‘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宁静之美,诸人心绪俱浸在乐曲余韵之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他直接用上了白居易的诗。

      水镜里的楚棠:【不错,因为所蕴含的情感不同。】

      她接着分析了一遍,所言与李白回答大体不差,最后道:

      【所以最后一句是以众人的反应与周遭的环境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所谓以感衬声。这一句写得非常美,很有意蕴,当然也意味着,它经常考。嗯……这一整段都挺常考的,大家一定要背熟啊!】

      “听到了吗?看完水镜赶紧把它背下来!”

      许多人纷纷这样对自己的孩子说,当然,加码是中国家长的惯性,他们自动将楚棠的话替换成:全都背下来。

      小院里,白行简认真对对面的白居易道:“兄长,背熟。”

      白居易:看不起谁呢?

      他,三科登第,难道还背不会自己的诗?

      【说起来,up一直很喜欢“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诗,不仅是因为它极有意蕴,还有一点点小私心。

      我党早期有位干部,叫瞿秋白,也是党内早期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他出身书香世家,却毅然背叛阶级投身革命,既主持过政治工作,又能在文化战线上执笔投木仓。

      可惜后来转移时不幸被捕,他拒不投降,高唱着《国际歌》和《红军歌》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两个月后,同样被残害的,还有烈士方志敏。

      瞿秋白和迅哥儿是好朋友,给鲁迅的杂感集写过序言,他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进行援救,得知他被处决的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