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98节(3/4)
楚棠放出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壮烈而又悲愤的词作引得众人又是一阵感伤。义士弹铗,宝剑悲鸣,为那个“报国欲死无战场”将帅词人悲鸣。
【他的心中放不下的始终是家国天下,所有忧思俱与国运相连。他写《摸鱼儿》,用“君莫舞”告诫朝中奸佞,忧心忡忡的,是“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烟柳斜阳,恰似日薄西山的南宋朝廷。他准确地预见到了危机,却又无能为力。
开禧三年,也就是写完《永遇乐》之后的第二年,朝廷再次急诏辛弃疾,他有心成行,却重病在床,难遵诏令。
公元1207年,秋九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病交加的辛弃疾仿若回光返照一般,用尽全身力气高呼两声“杀贼!杀贼!”溘然长逝。这位词坛的飞将军,只能是词坛之将了。】
楚棠的声音带着叹息,似乎有无尽的怅恨,穿越了时光也没有半分消歇,就这样沉重地响在所有人心上。
南宋。
独自留在院中的陈亮早已躬下腰,扶着桌案大哭起来:“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幼安兄,你苦啊!”
北宋。
李清照哭得眼睛都红了:“如此男儿,一腔赤诚,怎么会落到抱憾终生的地步?”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各自悲伤,不是不曾见过听过壮志难酬的诗人文士,可在沉重的家国悲哀之下,没有人能似辛弃疾这样悲壮。
唐朝。
李杜元白等俱是一叹:“辛弃疾可为官、为将,可偏偏最终成了一个词人,可悲,可叹呐!”
一时间,他们似乎在辛弃疾的身上照见了自己。可他们的遗憾尚有后人言说来偿,但辛弃疾呢?那是国耻难雪,北伐无望。用楚棠之前的话来说,他是宁愿不要这词坛飞将之名,而只愿驰骋疆场,一雪国耻啊!
【辛弃疾少时,曾由祖父辛赞教养长大,祖父崇拜名将霍去病,所以给孙子取名弃疾。霍去病马踏祁连、封狼居胥,使匈奴异族再不敢犯边,他崇拜霍去病,何尝不是希望南宋也出一个霍去病那样的人物,为国雪耻?孙子辛弃疾的身上,寄托了他所有报国的期盼。
可惜,弃疾似去病,宋皇非汉武。纵有惊世才,骈死槽枥间。或许宋朝,最擅长的就是磋磨武将。可即便如此,我想,辛弃疾的英魂仍会如陈毅元帅诗中所写——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只因他说过: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话音刚落,水镜倏然一黑,依稀只见一灯如豆,仿若铁胆词人冻馁而不熄的赤心。有女声悠扬高唱:
寒衣北望,望何处,烽火慢杜鹃路……
和着歌声,人们看见了盏盏灯火下铁刃犹寒的长剑,看见了他们从未见过却一眼便知正是后人所绘的辛弃疾,看见了锦旗猎猎、战马空垂、箭矢刀光,看见了词坛飞将身骑白马,一剑能挡百万兵,也看到了画面上密密麻麻飘过的文字,怀念的、惋惜的、赞扬的、喟叹的……
长空寂静,只余宫商久久回旋。去往皇宫的辛弃疾停下脚步,神色动容,难掩泪光。他知道,那是后人为他作歌,而上面飘过的文字,是后人对他的记诵。他的赤胆忠心,他的报国之志,历史记得,百世可知,可偏偏他的君王不知!千秋万世名,可抵此时憾?
他忽然想放声痛哭。
陪着他进宫的内侍也在悄悄抹眼泪,太惨了了,辛大人这样忠心耿耿的人,怎么会那么惨呢?
秦朝。
嬴政深吸一口气,他本是坚毅之人,不为外物所动,却最是见不得忠臣良将遭弃,更何况这良将念兹在兹的还是北伐异族,一雪国耻。
“诏令。”
他目视前方,目光威严,仿佛正在注视着那个千年之后郁郁不得志的词将。
“辛弃疾胸有韬略,赤胆忠心,殷殷为国,着令统率兵马,挥师北伐,驱除敌寇,光复中原!”
南宋给不出的诏令,他大秦来给!
堂下诸臣望着上首的君王,内心一片火
壮烈而又悲愤的词作引得众人又是一阵感伤。义士弹铗,宝剑悲鸣,为那个“报国欲死无战场”将帅词人悲鸣。
【他的心中放不下的始终是家国天下,所有忧思俱与国运相连。他写《摸鱼儿》,用“君莫舞”告诫朝中奸佞,忧心忡忡的,是“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烟柳斜阳,恰似日薄西山的南宋朝廷。他准确地预见到了危机,却又无能为力。
开禧三年,也就是写完《永遇乐》之后的第二年,朝廷再次急诏辛弃疾,他有心成行,却重病在床,难遵诏令。
公元1207年,秋九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病交加的辛弃疾仿若回光返照一般,用尽全身力气高呼两声“杀贼!杀贼!”溘然长逝。这位词坛的飞将军,只能是词坛之将了。】
楚棠的声音带着叹息,似乎有无尽的怅恨,穿越了时光也没有半分消歇,就这样沉重地响在所有人心上。
南宋。
独自留在院中的陈亮早已躬下腰,扶着桌案大哭起来:“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幼安兄,你苦啊!”
北宋。
李清照哭得眼睛都红了:“如此男儿,一腔赤诚,怎么会落到抱憾终生的地步?”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各自悲伤,不是不曾见过听过壮志难酬的诗人文士,可在沉重的家国悲哀之下,没有人能似辛弃疾这样悲壮。
唐朝。
李杜元白等俱是一叹:“辛弃疾可为官、为将,可偏偏最终成了一个词人,可悲,可叹呐!”
一时间,他们似乎在辛弃疾的身上照见了自己。可他们的遗憾尚有后人言说来偿,但辛弃疾呢?那是国耻难雪,北伐无望。用楚棠之前的话来说,他是宁愿不要这词坛飞将之名,而只愿驰骋疆场,一雪国耻啊!
【辛弃疾少时,曾由祖父辛赞教养长大,祖父崇拜名将霍去病,所以给孙子取名弃疾。霍去病马踏祁连、封狼居胥,使匈奴异族再不敢犯边,他崇拜霍去病,何尝不是希望南宋也出一个霍去病那样的人物,为国雪耻?孙子辛弃疾的身上,寄托了他所有报国的期盼。
可惜,弃疾似去病,宋皇非汉武。纵有惊世才,骈死槽枥间。或许宋朝,最擅长的就是磋磨武将。可即便如此,我想,辛弃疾的英魂仍会如陈毅元帅诗中所写——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只因他说过: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话音刚落,水镜倏然一黑,依稀只见一灯如豆,仿若铁胆词人冻馁而不熄的赤心。有女声悠扬高唱:
寒衣北望,望何处,烽火慢杜鹃路……
和着歌声,人们看见了盏盏灯火下铁刃犹寒的长剑,看见了他们从未见过却一眼便知正是后人所绘的辛弃疾,看见了锦旗猎猎、战马空垂、箭矢刀光,看见了词坛飞将身骑白马,一剑能挡百万兵,也看到了画面上密密麻麻飘过的文字,怀念的、惋惜的、赞扬的、喟叹的……
长空寂静,只余宫商久久回旋。去往皇宫的辛弃疾停下脚步,神色动容,难掩泪光。他知道,那是后人为他作歌,而上面飘过的文字,是后人对他的记诵。他的赤胆忠心,他的报国之志,历史记得,百世可知,可偏偏他的君王不知!千秋万世名,可抵此时憾?
他忽然想放声痛哭。
陪着他进宫的内侍也在悄悄抹眼泪,太惨了了,辛大人这样忠心耿耿的人,怎么会那么惨呢?
秦朝。
嬴政深吸一口气,他本是坚毅之人,不为外物所动,却最是见不得忠臣良将遭弃,更何况这良将念兹在兹的还是北伐异族,一雪国耻。
“诏令。”
他目视前方,目光威严,仿佛正在注视着那个千年之后郁郁不得志的词将。
“辛弃疾胸有韬略,赤胆忠心,殷殷为国,着令统率兵马,挥师北伐,驱除敌寇,光复中原!”
南宋给不出的诏令,他大秦来给!
堂下诸臣望着上首的君王,内心一片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