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32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明朝。

      朱樉忍不住撇嘴:“这有什么奇怪的,不同的人看法肯定不一样啊……哎哟父皇,您打我干什么?”

      他捂着头敢怒不敢言地往旁边躲。

      朱元璋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早就让你多读书!贾谊为汉作鉴谈论兴亡,杜牧撰《阿房宫赋》实为劝谏敬宗勿要大兴土木沉溺声色,苏洵《六国论》则是借六国败亡故事警醒宋室,目的不同看法岂能一样?你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还不同人的看法肯定不一样,他还理直气壮!

      朱樉被自家父皇一顿批,白白让一众兄弟看了笑话,心里恨得牙痒痒,又不敢分辩,只好老老实实认错,心里转而怨起楚棠动不动就提问来。

      要是不问,他也不至于丢人啊!

      【很明显,他们选取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所以论述材料当然也不相同,杜牧要论证的是“秦爱纷奢”招致国亡,重点就要描写秦朝统治者不爱惜民力。

      那么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秦君的奢侈无度呢?】

      “这还用找?”

      刘彻乐呵呵看戏:“这不句句都是吗?”

      要不说文人一支笔呢,赋之铺排豪奢在这里全成了秦朝不爱惜民力的罪证,也不知那嬴政此时的表情是如何精彩。

      猪猪陛下啧了一声,有点想看。

      【大家会发现,前三段基本都是他的论据。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一句写得很大手笔,从“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灭六国而并天下,可以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战国史,但杜牧只用了六个字就概括完毕,“毕”“一”之间,是历史的兴亡,而这也是阿房宫建造的历史背景。

      “蜀山兀,阿房出。”,这里的“兀”“出”两个字也很好品。兀为光秃,出为出现,也就是建成。秦在关中,和隔着一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为什么他们要舍近求远去伐蜀山的木材呢?】

      秦朝。

      听到这个问题的李斯手指轻轻动了动,不准痕迹地又往后退了半步。他先前猜对了,接下来的话,陛下听了可能心情会更糟。

      乡野之间,有人猜测着:“蜀地沃野千里,树木优良?”

      “覆压三百余里,关中的木材不够砍了吧?”另一个人接着道。

      “啊……”旁边的人脸色发白,“蜀道艰远,路险难行,把木材从那运回关中,那得费多少人呐!”

      他的语气颤抖起来,刚刚说话的人听到这里也禁不住脸色发白。是啊,真要运起来,这得费多少人,死多少人啊!

      【是的,这几个字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兀”、“出”之间,虽然造语迅速,但是真实的营造怎么会那么容易呢?路途之远,运送之艰,民力之费都是可以想见的。

      关中之木伐尽而伐蜀山,蜀山之木伐尽乃成阿房,那么阿房宫有多大?秦始皇又有多奢侈?杜牧点到为止,大家细品。】

      楚棠末了说得俏皮,咸阳宫中的众人却是一阵咬牙。

      别细品了,再品下去他们怕不是要被陛下的怒火烧死了!杜牧啊杜牧,你写大秦就写大秦,用得着这么骂骂?!而且我们阿房宫还没建!没建!!

      他们恨得牙痒痒,确实不敢多说一个字,生怕一不小心就触了上首帝王的霉头。

      【讲到这里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整句,只怕“阿房出”,接着就是“秦朝毕”了!】

      “嘭——”

      一声脆响,嬴政生生砍下一块桌角”

      第111章 阿房宫赋4

      断裂下的桌角承受不了帝王之威,惶恐的在地上滚了几圈,怒响惹得本就跪了一地的臣子愈发紧张起来,恨不得把自己缩进地砖里去。

      另一侧的几个郎官胆子就更小了,他们本来便是做文书工作的,因着水镜神迹,被召来记录楚棠所讲的各项内容。

      陛下当初特意吩咐,天机难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