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41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服了:“其赋流丽而讽意深沉,其诗风流而立意精警。杜牧,大才也!”

      【再比如,还是《过华清宫》系列绝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一曲霓裳舞尚未唱罢,安禄山铁骑已临、中原残破。仍然是暗讽唐玄宗耽于享乐以致误国。

      至于大家熟悉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更显霍了,这都是杜牧论史的妙笔。】

      中唐。

      刘禹锡啧啧称赞:“不言史事而尽摹歌舞欢笑,然安史之祸源、君王之昏聩尽数明矣,堪称妙绝!”

      柳宗元同样赞许:“杜牧既有如此眼光,若是为官,料想必有一番作为。”

      刘禹锡点点头,确实忍不住一叹:“杜牧之赤心与才能你我共见,然似他诗中所写,君王无德、时局幽寐,纵有惊世才,怕是也难有可出头之日啊!”

      这番话说到了柳宗元的心里,一笔写不出两个大唐,杜牧后来所写,足以证明唐世飘摇、复兴无望。

      晚唐。

      杜牧心中五味杂陈:“吾诗所写俱为当世,可喜是殷殷赤心,百代可传;可悲却是……唉!”

      他重重一叹,双手紧紧按在栏杆之上,目光越过层云,仍是落在长安宫闱。

      可悲却是,庙堂之上,该引以为戒的人,却偏偏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北宋。

      欧阳修想到修唐史时所见的种种也有些怅然:“唐世之颓自玄宗始,故而其后唐人每论,未尝不以玄宗为戒,想是幽怨深沉。”

      六一居士毕竟明哲,正如那篇《阿房宫赋》借秦说唐,这几首绝句同样是以玄宗、隋炀之事警醒其时之君。责愈切,则痛愈深。诗谏如此,深得国风之致。

      “可惜啊……”

      他摇头,又想到宋朝后来的结局,分明是以唐为鉴,却走上另一个败局。

      太极宫。

      李世民紧抿着唇沉着脸不说话,他还能说什么呢?一个唐敬宗大兴土木就让他怒不可遏,接着又连数李隆基的荒唐事。安史之乱不仅是后来大唐人心中的刀疤,现在也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一挑就痛得厉害。

      “朕总算知道楚棠为什么说大唐再没有清明之象。”

      他一字一句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合着都是李隆基带的好头!”

      毫不意外的,李隆基又被之前之后的人或在口头或在心上骂了个遍。

      【说回《阿房宫赋》。杜牧的担忧是有预见性的,由于唐敬宗少年登基,又不理朝政,生性喜爱玩乐,朝政多由权宦把持,而这些宦官又只知弄权,勾结宰相排斥异己,朝堂混乱。

      一年后,唐敬宗于宫中被宦官刘克明弑杀,年仅十七岁。】

      又一个惊人的消息抛下,太极宫里,李世民拍案而起:“大胆!”

      他又是愤怒又是不敢置信:“小小阉竖竟敢弑君,谁给他的胆子?!”

      长孙无忌等人同样面带怒容,他们恼恨君王荒唐是一回事,但好好的皇帝在宫中被弑杀,还是被一个太监杀死,这皇宫是乱成了何种模样?!宣扬出去,大唐皇室颜面何存?!

      贞观君臣脸上心里俱是有气,太极宫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侍候在一旁的太监早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吓得扑通一声跪下了。

      天老爷哦,他们可不敢干弑君的事,陛下和诸位大人可千万别迁怒于我等!

      汉朝。

      连刘彻听罢都忍不住咋舌:“太监弑君?这唐朝昌明时昌明,乱时倒也乱得彻底。”

      他将目光移向两侧侍候的内侍,直把那些太监们看得两股战战、差点跪下请罪才冷哼一声,收回目光。

      让一群太监爬到头上去耀武扬威,可真是出息!

      唐朝。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民间到庙堂俱是议论纷纷。

      “皇帝竟然…被一个太监杀死了?!”

      “这个皇帝死时才十六岁,都未及冠,多可怜呐!”

    &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