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42节(3/4)
重兵的左良玉挥师东进、直逼南京;有心抵抗的史可法面对长驱直入的清兵孤掌难鸣,与军民于扬州城死战,最后跳水而亡。
坐拥江南富庶地、十万军民心的南明迅速灭亡,其存世,不过一年零一个月。】
【明亡何以如此速也?纵观全剧,我们可以看到满纸官绅士子,逃不过一个“私”字。马士英所谓“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江北四镇主帅“没见阵上逞威风”,倒是为了争夺元帅军帐的座位排列“早已窝里相争闹”;
弘光帝立于危难不思进取,一心纵情享乐;连作为正面人物的侯方域出场也曾道“莺颠燕狂,关甚兴亡”……统治集团腐朽、权奸误国的题旨,在戏文中被反复说尽,反是以李香君为首的倡优之流死守气节,尽显底层人物的光辉。】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再不信舆图换稿,江山都易主了。“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前贤后死,此时也不过检点史册,“放悲声唱到老。”】
《桃花扇》的曲词典雅流丽,奇而真、密而淡,笔笔又含哀情,兼之通俗晓易,轻而易举便夺了众人的心神。
兴化宅中,冒襄早已是老泪纵横:“桃花扇递送南朝,老夫亲眼送的南朝,亲眼见的舆图换稿啊!”
他捶桌大叹,悲恸的情致让孔尚任也红了眼眶。易代之悲、幻灭之感,分明是有清一代共同的感受。
太仓。
吴伟业捧着故友所贻书册自责不已:“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尊。我不如君啊……”
他的手死死捏着书卷,指甲盖都泛起了青白。
东晋。
陶渊明神情愀然,先前谈东晋之时,楚棠亦曾提到南明,此时详叙,如此真切的易代之悲一下子就令他想起了眼下的时局。
如楚棠所说,不久的将来,晋室也会灭亡,风景不殊、河山有异的感慨,最终会成为每个晋人的悲哀,如此,又怎么不是放悲声唱到老呢?陶渊明掩面而泣。
唐朝。
杜牧五指扣紧栏杆,一字一句念着水镜里的那阕《哀江南》:“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他不知道这婉转的传奇曲调该如何唱,可仅仅只是读着念着,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悲切。他通晓史传,一时万代兴亡都到眼前,不自觉便是一声哀叹:
“谁又不是……戏中人呢?”
他想起大唐,高祖初立,政起贞观,一路昂扬,凯歌称盛世,好一座巍巍高楼、万方来贺,可是安史之乱败毁楼阁,几经修葺仍难回当年盛况,如今风雨飘摇、惨惨欲坠,何尝不是楼塌之相?
杜牧悲不自胜,明明是预知后事、挽救危亡的大好机缘,他却听得万分绝望。他有济世策,他有救亡心,但有臣无君,又当如何?
南宋。
辛弃疾虎目含泪,提笔将那阕《哀江南》书于纸上,攥着笔的手青筋可见。南宋、南明,在后世的历史上,原有着一般命运。
他不知道自己如今所做的努力到底能改变多少,但天予其时,陛下治下本有清明内政,大宋亦尚未至亡败之期,如今君臣一心,他发誓不能让大宋走上既定的道路!
就算舆图换稿,也不能是异族的稿!
明朝。
奉天殿里的早已是寂静一片,朱权甚至背过身去抹了一把眼泪,朱标朱棣各个无言,朱元璋赤红着双目死死握紧掌心,声音像从齿缝里漏出来,又很快销匿:
“这群混蛋……!”
他想骂,骂子孙昏聩,骂权奸误国,骂官绅士人国难当头私欲倾轧,葬送大明壮丽江山。可是骂了又有什么用呢?
他们隔着数代君主,而该骂的该怨的,当时后世的人怕是都替他骂尽了、怨尽了,剩下的便是浓重的舆图换稿、国破家亡的悲哀,和着这些戏文词句一道浩荡而来,直直地戳到他的心上。
如此痛切!
朱元璋嘴唇颤抖,深吸一口气,倒是念起了先前《桃花扇》的题旨:“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坐拥江南富庶地、十万军民心的南明迅速灭亡,其存世,不过一年零一个月。】
【明亡何以如此速也?纵观全剧,我们可以看到满纸官绅士子,逃不过一个“私”字。马士英所谓“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江北四镇主帅“没见阵上逞威风”,倒是为了争夺元帅军帐的座位排列“早已窝里相争闹”;
弘光帝立于危难不思进取,一心纵情享乐;连作为正面人物的侯方域出场也曾道“莺颠燕狂,关甚兴亡”……统治集团腐朽、权奸误国的题旨,在戏文中被反复说尽,反是以李香君为首的倡优之流死守气节,尽显底层人物的光辉。】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再不信舆图换稿,江山都易主了。“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前贤后死,此时也不过检点史册,“放悲声唱到老。”】
《桃花扇》的曲词典雅流丽,奇而真、密而淡,笔笔又含哀情,兼之通俗晓易,轻而易举便夺了众人的心神。
兴化宅中,冒襄早已是老泪纵横:“桃花扇递送南朝,老夫亲眼送的南朝,亲眼见的舆图换稿啊!”
他捶桌大叹,悲恸的情致让孔尚任也红了眼眶。易代之悲、幻灭之感,分明是有清一代共同的感受。
太仓。
吴伟业捧着故友所贻书册自责不已:“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尊。我不如君啊……”
他的手死死捏着书卷,指甲盖都泛起了青白。
东晋。
陶渊明神情愀然,先前谈东晋之时,楚棠亦曾提到南明,此时详叙,如此真切的易代之悲一下子就令他想起了眼下的时局。
如楚棠所说,不久的将来,晋室也会灭亡,风景不殊、河山有异的感慨,最终会成为每个晋人的悲哀,如此,又怎么不是放悲声唱到老呢?陶渊明掩面而泣。
唐朝。
杜牧五指扣紧栏杆,一字一句念着水镜里的那阕《哀江南》:“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他不知道这婉转的传奇曲调该如何唱,可仅仅只是读着念着,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悲切。他通晓史传,一时万代兴亡都到眼前,不自觉便是一声哀叹:
“谁又不是……戏中人呢?”
他想起大唐,高祖初立,政起贞观,一路昂扬,凯歌称盛世,好一座巍巍高楼、万方来贺,可是安史之乱败毁楼阁,几经修葺仍难回当年盛况,如今风雨飘摇、惨惨欲坠,何尝不是楼塌之相?
杜牧悲不自胜,明明是预知后事、挽救危亡的大好机缘,他却听得万分绝望。他有济世策,他有救亡心,但有臣无君,又当如何?
南宋。
辛弃疾虎目含泪,提笔将那阕《哀江南》书于纸上,攥着笔的手青筋可见。南宋、南明,在后世的历史上,原有着一般命运。
他不知道自己如今所做的努力到底能改变多少,但天予其时,陛下治下本有清明内政,大宋亦尚未至亡败之期,如今君臣一心,他发誓不能让大宋走上既定的道路!
就算舆图换稿,也不能是异族的稿!
明朝。
奉天殿里的早已是寂静一片,朱权甚至背过身去抹了一把眼泪,朱标朱棣各个无言,朱元璋赤红着双目死死握紧掌心,声音像从齿缝里漏出来,又很快销匿:
“这群混蛋……!”
他想骂,骂子孙昏聩,骂权奸误国,骂官绅士人国难当头私欲倾轧,葬送大明壮丽江山。可是骂了又有什么用呢?
他们隔着数代君主,而该骂的该怨的,当时后世的人怕是都替他骂尽了、怨尽了,剩下的便是浓重的舆图换稿、国破家亡的悲哀,和着这些戏文词句一道浩荡而来,直直地戳到他的心上。
如此痛切!
朱元璋嘴唇颤抖,深吸一口气,倒是念起了先前《桃花扇》的题旨:“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