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战略主权转移(1/2)
南北朝时期战略主权转移
南北朝时期几次战略主权的转移
由于南北朝战火纷飞,战略主权随着一次次的战争而不断转移。明轩在此细数一下南北朝时期的几次战略主权的转移。
刘宋王朝初期:南强北弱
由于东晋晚期,刘裕的北伐,将山东半岛和中原囊括于版图之中,加之刘宋建立之初北方仍处于分裂时期,因而,在刘宋初期,占据了战略主权的绝对优势。而文帝时期的元嘉之治为大宋在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同时积聚了经济实力。然而,随着北方拓跋大魏的崛起,南北差距开始缩小。大夏,北凉的相继被灭,宣告了刘宋王朝的外交政策的失败,檀道济被处死则是刘宋军事上的失误,加之之前的两次南北战争使得中原和山东半岛北部失守,截止至元嘉北伐前,南强北弱的态势逐步缩小。
第一次转折点:元嘉北伐
元嘉北伐在战术上,明显是北方胜利,然而在战略上的胜利却在刘宋,因为太武帝直捣建康城的计划宣破产,并在北归途中遭到顽强痛击,双方在此次战役中都有了较为大的损失。
刘宋王朝中后期:南北持平,南方稍微胜于北方。
由于元嘉北伐的失利,宋王朝军事上遭受重大挫折,转攻为守,进入了战略防御阶段,而太武帝也因为在元嘉之战中实力受损,也无法发起又一次的大规模战争,双方进入了所谓的“冷战”时期。而元嘉之战过后,刘宋王朝内斗激化,皇族自相残杀严重升温,导致政局走下坡路,与此同时,太武帝则为胡汉的民族矛盾大伤脑筋,重要谋士崔浩成了这次胡汉矛盾激化下的牺牲品。不久太武帝被太监宗爱所害,宗爱把持朝政,北方政局同样遭遇动荡。
宋齐之交至南齐前期:南北持平,北方优势开始呈现
由于刘宋王朝内部皇室倾轧严重,外戚兼权臣萧道成开始掌握政权,并改朝换代,但刘宋晚期混乱的政治导致元嘉之治积累下的国力被消耗殆尽,南齐建国初期,为恢复国力,采取防守型的政策,通过小打小闹维持危局,此时北方开始了孝文帝改革,鲜卑政权开始了全盘封建化,均田制的开始实行使得北方国力迅速恢复起来,北方开始获取战略主权。
第二次转折点:孝文帝及其子的南征
孝文帝父子两代的南征,攻取了江北淮南大片地区,加之孝文帝改革后的成果,北方取得了战略主权,开始频繁的进攻南方,南齐中后期的皇室倾轧使得江南只能勉强支撑危局。
齐中后期至南梁初期:北强南弱
齐中后期政局再次混乱,此消彼长,此时北方在孝文帝改革后国力大增,势力明显增强,南方开始进入了全面防御。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梁朝初期。
梁朝武帝前中期:南北持平,北方保持微弱优势
集才子,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皇帝于一身的萧衍经过励精图治,南方的国力迅速得到回复。而此时,在北方,北魏开始了胡太后乱政时期,北魏开始走下坡路,南方开始不断收复失地,并再次转为进攻型的军事政策。
第三次转折点:钟离之战与陈庆之北伐
胡太后的乱政导致北魏后期政局异常混乱,南梁在钟离之战中,一代名将韦睿,转守为攻,调动了周围部队与北魏进行大规模会战,并取得全面胜利,全歼北魏十万王牌部队,中山王元英嫡系部队损失殆尽,自此,北魏再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于此同时,北方尔朱部兴起,各地有实力者拥兵自重,北魏开始陷入藩镇割据局面,而南梁,派了那位神话般的将领白袍陈庆之护送北魏皇族去坐镇北方,之后,这位神话般的人物展开了神话般的战争,虽然北伐最终失败,但北魏已经是个空架子了。但另一点要说的是陈庆之从北方回来后开始意识到北方不再是蛮夷之地,这说明北方已经确定了文化上的正统,显然得益于孝文帝改革后的封建化,这也为日后隋文帝一统南北奠定了舆论基础。
南梁侯景之乱前:南强北弱
由于两次战役地胜利,加之“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的格局,南梁的国力明显强于当时的北方,而反观北魏,此时正在内战的泥沼中无法自拔,而陈庆之北伐后,萧衍开始痴迷佛学,江南错过了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可以一统天下的契机。
第四次转折点:侯景之乱
对于这动乱起因就不多分笔墨了,
南北朝时期几次战略主权的转移
由于南北朝战火纷飞,战略主权随着一次次的战争而不断转移。明轩在此细数一下南北朝时期的几次战略主权的转移。
刘宋王朝初期:南强北弱
由于东晋晚期,刘裕的北伐,将山东半岛和中原囊括于版图之中,加之刘宋建立之初北方仍处于分裂时期,因而,在刘宋初期,占据了战略主权的绝对优势。而文帝时期的元嘉之治为大宋在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同时积聚了经济实力。然而,随着北方拓跋大魏的崛起,南北差距开始缩小。大夏,北凉的相继被灭,宣告了刘宋王朝的外交政策的失败,檀道济被处死则是刘宋军事上的失误,加之之前的两次南北战争使得中原和山东半岛北部失守,截止至元嘉北伐前,南强北弱的态势逐步缩小。
第一次转折点:元嘉北伐
元嘉北伐在战术上,明显是北方胜利,然而在战略上的胜利却在刘宋,因为太武帝直捣建康城的计划宣破产,并在北归途中遭到顽强痛击,双方在此次战役中都有了较为大的损失。
刘宋王朝中后期:南北持平,南方稍微胜于北方。
由于元嘉北伐的失利,宋王朝军事上遭受重大挫折,转攻为守,进入了战略防御阶段,而太武帝也因为在元嘉之战中实力受损,也无法发起又一次的大规模战争,双方进入了所谓的“冷战”时期。而元嘉之战过后,刘宋王朝内斗激化,皇族自相残杀严重升温,导致政局走下坡路,与此同时,太武帝则为胡汉的民族矛盾大伤脑筋,重要谋士崔浩成了这次胡汉矛盾激化下的牺牲品。不久太武帝被太监宗爱所害,宗爱把持朝政,北方政局同样遭遇动荡。
宋齐之交至南齐前期:南北持平,北方优势开始呈现
由于刘宋王朝内部皇室倾轧严重,外戚兼权臣萧道成开始掌握政权,并改朝换代,但刘宋晚期混乱的政治导致元嘉之治积累下的国力被消耗殆尽,南齐建国初期,为恢复国力,采取防守型的政策,通过小打小闹维持危局,此时北方开始了孝文帝改革,鲜卑政权开始了全盘封建化,均田制的开始实行使得北方国力迅速恢复起来,北方开始获取战略主权。
第二次转折点:孝文帝及其子的南征
孝文帝父子两代的南征,攻取了江北淮南大片地区,加之孝文帝改革后的成果,北方取得了战略主权,开始频繁的进攻南方,南齐中后期的皇室倾轧使得江南只能勉强支撑危局。
齐中后期至南梁初期:北强南弱
齐中后期政局再次混乱,此消彼长,此时北方在孝文帝改革后国力大增,势力明显增强,南方开始进入了全面防御。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梁朝初期。
梁朝武帝前中期:南北持平,北方保持微弱优势
集才子,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皇帝于一身的萧衍经过励精图治,南方的国力迅速得到回复。而此时,在北方,北魏开始了胡太后乱政时期,北魏开始走下坡路,南方开始不断收复失地,并再次转为进攻型的军事政策。
第三次转折点:钟离之战与陈庆之北伐
胡太后的乱政导致北魏后期政局异常混乱,南梁在钟离之战中,一代名将韦睿,转守为攻,调动了周围部队与北魏进行大规模会战,并取得全面胜利,全歼北魏十万王牌部队,中山王元英嫡系部队损失殆尽,自此,北魏再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于此同时,北方尔朱部兴起,各地有实力者拥兵自重,北魏开始陷入藩镇割据局面,而南梁,派了那位神话般的将领白袍陈庆之护送北魏皇族去坐镇北方,之后,这位神话般的人物展开了神话般的战争,虽然北伐最终失败,但北魏已经是个空架子了。但另一点要说的是陈庆之从北方回来后开始意识到北方不再是蛮夷之地,这说明北方已经确定了文化上的正统,显然得益于孝文帝改革后的封建化,这也为日后隋文帝一统南北奠定了舆论基础。
南梁侯景之乱前:南强北弱
由于两次战役地胜利,加之“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的格局,南梁的国力明显强于当时的北方,而反观北魏,此时正在内战的泥沼中无法自拔,而陈庆之北伐后,萧衍开始痴迷佛学,江南错过了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可以一统天下的契机。
第四次转折点:侯景之乱
对于这动乱起因就不多分笔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