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时乙班的陈夫子正在合计丙班的试卷,一边翻看一边说道:“许兄,你们班上的学子这次策论答的怎么样呀?”

      许夫子就是丙班的夫子,也就是宋声他们班上的夫子。

      只见许夫子摇了摇头,一脸恨铁不成钢的道:“太差劲了,有的东西都教很多遍了,就是不会融会贯通,还有那个文章,写的真是一团糟,我看了都生气。”

      陈夫子一听他这么说,顿时眉开眼笑起来,“哎呀,听到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还以为只有我那班上的学子写的文章让人生气。”

      俩人虽然关系好,但一人带一个班,多少有些互相比着不服输的意味。

      陈夫子有一搭没一搭的翻着丙班的策论,道:“许兄,这次的策论题目,你是不是出的太难了?看你们班上的学子答的也不大好啊!”

      他话刚说完,就翻到了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策论。

      “咦?这是哪个学子写的?”

      第041章 第 41 章

      学子们写的策论卷头都有名字和班级, 虽然这只是一次学堂大考,不是正式的科举,但依旧把卷头的名字等信息用纸糊住了, 这也是为了模拟科举考试的氛围。

      陈夫子没有立刻翻开卷头的名字,而是顺着这篇策论往下看。

      这篇策论其实文笔算不上好, 但胜在切题角度新颖, 行文论述逻辑有条理,有理有据,让人眼前一亮。

      策论的主题是盐铁,不论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还是从百姓的利益出发, 哪方面切题论述都可。

      但因为文章是写给考官们看的, 为官者大都是心中有家国大义的, 所以从家国方面的利益出发切题论述的学子很多。

      但陈夫子看到的这一篇这不太一样,因为这篇策论开头便写道:日月不并名, 冰碳不容器。

      后面接着说的却是前朝与现在两个朝代的不同。

      所以这句话意在隐喻不同的时期, 要用不同的策略治国。互相矛盾的理论, 不能同时用。

      景朝和前朝不同,前朝百姓赋税苛重,若盐铁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私营贩卖,百姓的买盐铁的开销是要低一些。若是由国家来进行专营,那么这价格便会高上许多,百姓更苦不堪言。因此从侧面来讲, 这时候的盐铁私营从表面上看确实对百姓有裨益。

      而景朝开国后便休养生息, 百姓们赋税减半, 压力要比前朝的时候少许多, 情况自然是不一样的。

      陈夫子觉得这个切题的方式很新颖,一开始并没有择其一方而入, 而是将两方进行比较。

      他又往下接着看,中间又写道: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彩,食必梁肉。亡农工之苦,有阡陌之得,而不佐国家之急。

      前朝盐铁私营的时候,许多老百姓都去贩盐贩铁,从中获得不少私利。

      获利一多,男人就不再想着种地了,女人也不再专心养蚕织布,一门心思去贩盐贩铁,仍旧吃得好,穿得好。

      然而日子一长,种地的人屈指可数。那些还余下的种地的农夫们,心里只想着田地的收成,根本不会关心国家财政如何,国库是否充裕。

      如此一来,大多数因贩卖盐铁一道的百姓们会加入小商小贩做生意,能很快富裕起来,但国家财政来源稀少,长此以往难以支撑,而后很快瓦解,进而百姓流离失所,结果与想象中的好日子背道而驰。

      国家要想财政富裕,万不可能向百姓加重赋税,所以只能从一些商贾富人以及世家大族身上入手。

      从他们手中夺回一部分工商业的经营权,可以充作国家财政来源的一部分,而这里面,首当其冲的就是盐铁。

      将盐矿铁矿把控到国家的手里,把丰厚的盐铁利润从商人士族转移到国家,然后给百姓减免赋税,减轻负担,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官营的盐铁。

      "是以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边费。"这就是盐铁官营的动机。

      而后几十年,盐铁官营的好处慢慢显现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