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1/2)
啊,你看人家老宋家那个宋三郎,那不也是考了三四次才考上的吗?我们家二郎才考了一次,没考上有什么要紧的?反正以后还有机会,多考几次总能考上的。
村里人嘴上不说,听的次数多了,心里头也有几分不屑。
人家宋三郎跟他家二郎能一样吗?宋三郎现在多有出息,人家那才叫厚积薄发,艺考不就考了个状元回来。你家二郎能考个状元?
何兰香不吭声了,嘴里还念叨着等着瞧吧,他家二郎肯定能考上的。
玉哥儿的事定了下来,宋家人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尤其现在是到了宋声这里,渐渐放松了许多,开始竹筒倒豆子似的,一点一点的跟宋声他们说着村里头发生的事。
家里今年种的棉花长势极好,收棉花的时候也没遇见什么大雨,算是大丰收。
还有二房宋峰和李氏两口子接手的麻辣烫铺子,生意是越来越好了,宛平府城里有好多人开始跟风开麻辣烫铺子,虽然有了竞争者,但他们的生意一如既往的好,今年一年挣了不少钱。
家里的田地今年上半年其实收成不好,种的麦子本来粒粒饱满,麦穗也沉甸甸的挂着,可是天空不作美,连下了好几场的雨,天气就没怎么晴过。
错过了收割的时间,麦子还长在地里头,就开始长出了麦芽,全都发黑了。这种麦子不能磨成细面吃,做出来的面有着大量的麦芽,影响口感不说,吃多了也不好,只能拿出去卖掉。
但外面收这种麦子价格极低,就算是官府的粮仓收,价格也是往常麦子价格的一半,相当于这半年的劳作都白费了,宋老大他们难过了好一阵儿。
好在今年棉花大丰收,在何县令的带领下,他们整个凤坪县有不少人家都开始大量种植棉花了,棉花的价格很高,如果卖出去的话能卖不少钱。
但张杏花只卖了一部分,剩下的说是冬天还需要做棉衣棉被用,要是都卖出去了,到时候需要的话还得到镇上去买,图啥呢?
所以这棉花虽然长得好,收的多,但其实他们也没卖多少钱。本来留给家里头今年冬天给大家做棉衣棉被的棉花,这次也全都给宋声打包带过来了。
好在虽然上半年的麦子收成不好,但下半年的蜀黍长势喜人。蜀黍需要剥壳,再打成子儿,但粒粒饱满,长的棒子也大,秋收的时候村里头人人高兴。
尤其是那些种的地比较多的农户,这才算上是大丰收,光是把这次的粮食卖出去,都能抵得上去年一年粮食的收成了。
说完这些,宋平还说了一些关于陆家的事。陆清的那个大舅舅,之前跟小舅舅陆鸣分了家,家里头他不当家,都是王氏在做主。
但王氏又是个偏心的,什么事儿都偏心他那个小儿子。她的大儿媳妇儿小王氏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两个人三天两头的吵架,他们出来之前的那一阵儿,听说还在闹分家。
陆清听到大舅舅家里头的事情,心里头没什么感觉。他跟大舅舅一家本来就不亲,再加上大舅母王氏之前做的那些事儿,只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陆寻听到这些也没说什么,他的那个大哥自小就是个温吞憨厚的性子,有个这么厉害的媳妇儿,以后的委屈只能他自己受着。
宋平又说了一些村子里别的事儿,他自幼性子跳脱,说起事情来也都带着三分笑,听起来还有几分幽默,说到个别地方的时候,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张杏花看着一家子人其乐融融的在一块说着话,她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
本来她还有些担心,大家都来了京城,这地方太过陌生,担心大家不适应,但现在看来,只要一家子在一起,其他都不是事儿。
一家子坐在一起,光是说着闲话就说了一天还多。
接下来就要张罗着玉哥儿的婚事了。
这不比在宋家村,在宋家村的话,亲朋好友都是要请来的,那肯定光摆席面都要摆上十好几桌。
现在挪到京城办了,除了宋家的人,只有宋声这边的好友在。所以不用大肆操办,只需要自家人坐在一块,请上两桌好友,见证一下新郎跟新夫郎的成亲仪式就行了。
但说到底,其实还是有些简陋的,村子里的人都不在,不能大办
村里人嘴上不说,听的次数多了,心里头也有几分不屑。
人家宋三郎跟他家二郎能一样吗?宋三郎现在多有出息,人家那才叫厚积薄发,艺考不就考了个状元回来。你家二郎能考个状元?
何兰香不吭声了,嘴里还念叨着等着瞧吧,他家二郎肯定能考上的。
玉哥儿的事定了下来,宋家人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尤其现在是到了宋声这里,渐渐放松了许多,开始竹筒倒豆子似的,一点一点的跟宋声他们说着村里头发生的事。
家里今年种的棉花长势极好,收棉花的时候也没遇见什么大雨,算是大丰收。
还有二房宋峰和李氏两口子接手的麻辣烫铺子,生意是越来越好了,宛平府城里有好多人开始跟风开麻辣烫铺子,虽然有了竞争者,但他们的生意一如既往的好,今年一年挣了不少钱。
家里的田地今年上半年其实收成不好,种的麦子本来粒粒饱满,麦穗也沉甸甸的挂着,可是天空不作美,连下了好几场的雨,天气就没怎么晴过。
错过了收割的时间,麦子还长在地里头,就开始长出了麦芽,全都发黑了。这种麦子不能磨成细面吃,做出来的面有着大量的麦芽,影响口感不说,吃多了也不好,只能拿出去卖掉。
但外面收这种麦子价格极低,就算是官府的粮仓收,价格也是往常麦子价格的一半,相当于这半年的劳作都白费了,宋老大他们难过了好一阵儿。
好在今年棉花大丰收,在何县令的带领下,他们整个凤坪县有不少人家都开始大量种植棉花了,棉花的价格很高,如果卖出去的话能卖不少钱。
但张杏花只卖了一部分,剩下的说是冬天还需要做棉衣棉被用,要是都卖出去了,到时候需要的话还得到镇上去买,图啥呢?
所以这棉花虽然长得好,收的多,但其实他们也没卖多少钱。本来留给家里头今年冬天给大家做棉衣棉被的棉花,这次也全都给宋声打包带过来了。
好在虽然上半年的麦子收成不好,但下半年的蜀黍长势喜人。蜀黍需要剥壳,再打成子儿,但粒粒饱满,长的棒子也大,秋收的时候村里头人人高兴。
尤其是那些种的地比较多的农户,这才算上是大丰收,光是把这次的粮食卖出去,都能抵得上去年一年粮食的收成了。
说完这些,宋平还说了一些关于陆家的事。陆清的那个大舅舅,之前跟小舅舅陆鸣分了家,家里头他不当家,都是王氏在做主。
但王氏又是个偏心的,什么事儿都偏心他那个小儿子。她的大儿媳妇儿小王氏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两个人三天两头的吵架,他们出来之前的那一阵儿,听说还在闹分家。
陆清听到大舅舅家里头的事情,心里头没什么感觉。他跟大舅舅一家本来就不亲,再加上大舅母王氏之前做的那些事儿,只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陆寻听到这些也没说什么,他的那个大哥自小就是个温吞憨厚的性子,有个这么厉害的媳妇儿,以后的委屈只能他自己受着。
宋平又说了一些村子里别的事儿,他自幼性子跳脱,说起事情来也都带着三分笑,听起来还有几分幽默,说到个别地方的时候,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张杏花看着一家子人其乐融融的在一块说着话,她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
本来她还有些担心,大家都来了京城,这地方太过陌生,担心大家不适应,但现在看来,只要一家子在一起,其他都不是事儿。
一家子坐在一起,光是说着闲话就说了一天还多。
接下来就要张罗着玉哥儿的婚事了。
这不比在宋家村,在宋家村的话,亲朋好友都是要请来的,那肯定光摆席面都要摆上十好几桌。
现在挪到京城办了,除了宋家的人,只有宋声这边的好友在。所以不用大肆操办,只需要自家人坐在一块,请上两桌好友,见证一下新郎跟新夫郎的成亲仪式就行了。
但说到底,其实还是有些简陋的,村子里的人都不在,不能大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