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1/2)
本来河南在中原一带,少有干旱洪涝,也算是个好地方。但蔡氏在当地一家独大,他想在当地某个知府的职位很难,但退而求其次,做个通判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结果不知道为什么,连个通判也没捞着,反而被打发到了肃昌这么个偏远贫瘠的地方来。
官职倒是升得高,直接做到了知府。恐怕这其中也是有蔡氏的手笔,毕竟拿了人家的东西,事儿还是要给人家办的。
好地方是安排不上了,打发去个偏远地方,官职得高一些才好看。
梁文昌就在这里当知府又当了五六年,他本来考上进士年纪就不小了,当时将近四十岁。如今又做了十二年的官,今年差不多已经五十岁了。
后衙里,孙师爷恭敬的站着说着话:“大人,平安县的事儿闹这么大,新来的通判大人肯定已经把这事写折子递上去了。您看这……”
隔着一扇屏风,能隐隐约约的看到后面的人正在榻上斜躺着,“高庸那个蠢货,没了就没了吧,省得把这脏水喷到我这里。你说的事儿我知道了,其他你不用管了,我心里有数。”
他说完这话就没再说了,旁边站着的孙师爷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小人如今没法在平安县待了,如今通判大人一来,两人也不好再在府城呆着。您看,可否给小人安排个去处?”
第237章 第 237 章
宋声他们一行人进了城之后一路朝着府衙走去, 的确如前面带路的城门士兵所言,城南的确要比城北好上许多。
走过城北这一段路,城南的房子一排排的立着, 甚至有些人家的房子屋角还做了雕龙画凤的造型,寓意着多子多福, 龙凤呈祥。
越是靠近府衙附近, 这路段也就越平坦。不但铺的都是青石板,就连两侧的地面也都是用心打扫过的。
百姓们好奇的看着宋声他们的马车一路走过来,有消息灵通的知道是新任的通判大人来上任了,不禁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
“咱们这地方又来了一个通判呐, 不知道这个通判咋样, 会不会也跟咱们知府大人一样啥事都不管啊?”
“嘘!你小声点, 说什么知府大人,小心被听见了!”
“咱们这里够穷的了, 这要是再来一个昏官, 日子岂不是更难过啊?”
肃昌府的知府不管事儿, 大家伙都心知肚明。但肃昌府的历任通判也没几个顶事儿的,有的是嫌这个地方太穷了,来了不到两年就动用关系调到其他地方去了。
这都算是好的,在宋声前面那一任通判,一边嫌这个地方穷,一边还趁着百姓们缴纳赋税时搜刮油水。
百姓们本来就够穷的了, 家里攒的家底儿, 都是多年省下来的口粮。却被通判手刮到了自己肚子里, 这谁能忍?
都说要钱不要命, 这事被揭发出来后,肃昌的百姓们闹得很大, 这才惊动了上面的官员,把通判给革职问罪了。
以至于宋声走到城南之后,一路上都听见有人议论他这个新上任的通判大人。
甚至有些百姓胆子大,情绪激动起来,还说道:“当官如果不为民做主,那要他这个当官的有什么用!还不如回家卖番薯!他要是敢跟上一任通判一样扒着我们老百姓吸血,我就算是挨板子也要去京城告御状!”
在前面带路的守城士兵一听这人越说越过分,赶紧把人拉到一边去教训道:“大胆!这可是通判大人,岂容你这般放肆?还不赶紧站远点!”
宋声看了那人一眼,说道:“算了,随他们去吧。”以后在这里当官免不了要跟百姓们打交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他们会知道的。
士兵笑了笑,心里还有些忐忑,没想到这位大人这么好说话,但愿他们肃昌这次真的来了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吧。
肃昌府的街道有些错综复杂,不像是京城那般横平竖直。府衙的位置在城南往东一些,并没有在府城的中心,而是在东南。
宋声从城北门进来之后,士兵带着他们先是穿过城北,走到城南,又从城南绕了几个弯,才到了府衙门口。
宋声率先下了马车,他抬头打量着肃昌府衙门,青砖黛瓦,大门半开
结果不知道为什么,连个通判也没捞着,反而被打发到了肃昌这么个偏远贫瘠的地方来。
官职倒是升得高,直接做到了知府。恐怕这其中也是有蔡氏的手笔,毕竟拿了人家的东西,事儿还是要给人家办的。
好地方是安排不上了,打发去个偏远地方,官职得高一些才好看。
梁文昌就在这里当知府又当了五六年,他本来考上进士年纪就不小了,当时将近四十岁。如今又做了十二年的官,今年差不多已经五十岁了。
后衙里,孙师爷恭敬的站着说着话:“大人,平安县的事儿闹这么大,新来的通判大人肯定已经把这事写折子递上去了。您看这……”
隔着一扇屏风,能隐隐约约的看到后面的人正在榻上斜躺着,“高庸那个蠢货,没了就没了吧,省得把这脏水喷到我这里。你说的事儿我知道了,其他你不用管了,我心里有数。”
他说完这话就没再说了,旁边站着的孙师爷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小人如今没法在平安县待了,如今通判大人一来,两人也不好再在府城呆着。您看,可否给小人安排个去处?”
第237章 第 237 章
宋声他们一行人进了城之后一路朝着府衙走去, 的确如前面带路的城门士兵所言,城南的确要比城北好上许多。
走过城北这一段路,城南的房子一排排的立着, 甚至有些人家的房子屋角还做了雕龙画凤的造型,寓意着多子多福, 龙凤呈祥。
越是靠近府衙附近, 这路段也就越平坦。不但铺的都是青石板,就连两侧的地面也都是用心打扫过的。
百姓们好奇的看着宋声他们的马车一路走过来,有消息灵通的知道是新任的通判大人来上任了,不禁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
“咱们这地方又来了一个通判呐, 不知道这个通判咋样, 会不会也跟咱们知府大人一样啥事都不管啊?”
“嘘!你小声点, 说什么知府大人,小心被听见了!”
“咱们这里够穷的了, 这要是再来一个昏官, 日子岂不是更难过啊?”
肃昌府的知府不管事儿, 大家伙都心知肚明。但肃昌府的历任通判也没几个顶事儿的,有的是嫌这个地方太穷了,来了不到两年就动用关系调到其他地方去了。
这都算是好的,在宋声前面那一任通判,一边嫌这个地方穷,一边还趁着百姓们缴纳赋税时搜刮油水。
百姓们本来就够穷的了, 家里攒的家底儿, 都是多年省下来的口粮。却被通判手刮到了自己肚子里, 这谁能忍?
都说要钱不要命, 这事被揭发出来后,肃昌的百姓们闹得很大, 这才惊动了上面的官员,把通判给革职问罪了。
以至于宋声走到城南之后,一路上都听见有人议论他这个新上任的通判大人。
甚至有些百姓胆子大,情绪激动起来,还说道:“当官如果不为民做主,那要他这个当官的有什么用!还不如回家卖番薯!他要是敢跟上一任通判一样扒着我们老百姓吸血,我就算是挨板子也要去京城告御状!”
在前面带路的守城士兵一听这人越说越过分,赶紧把人拉到一边去教训道:“大胆!这可是通判大人,岂容你这般放肆?还不赶紧站远点!”
宋声看了那人一眼,说道:“算了,随他们去吧。”以后在这里当官免不了要跟百姓们打交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他们会知道的。
士兵笑了笑,心里还有些忐忑,没想到这位大人这么好说话,但愿他们肃昌这次真的来了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吧。
肃昌府的街道有些错综复杂,不像是京城那般横平竖直。府衙的位置在城南往东一些,并没有在府城的中心,而是在东南。
宋声从城北门进来之后,士兵带着他们先是穿过城北,走到城南,又从城南绕了几个弯,才到了府衙门口。
宋声率先下了马车,他抬头打量着肃昌府衙门,青砖黛瓦,大门半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