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1/2)
最重要的是压根没有一个发展的目标, 不管是经商还是种地, 全都平平,毫无特色,在宋声看来,如果不做一些改变, 就没有投资的价值。
“大人, 这想法好啊, 如果能够做出这上面说的酸辣粉,把它通过关口卖出去, 肯定能挣不少钱。”
到时候他们肃昌府的财政收入提高了, 不就有钱修路修房子了吗?
不过随后崔海又皱起了眉, “不过大人,这个什么酸辣粉,且不说如何制作,就光是这个粉,大家都没见过,该怎么做呢?您在这纸上写的可以用番薯做粉条, 这番薯就算蒸熟了也只是稍微软面一些, 怎么做成粉条?”
崔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宋声向他解释了一下番薯做成粉条的工艺。这也多亏了前世他在一些杂刊上面看到的,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先进的机器,但古法做粉条也能够做出来, 只是要费劲一些。
但这里的田地有很多不适合种植麦子,但却适合种植番薯。如果大量种植番薯,到时候做成粉条,不管是用来炒菜,还是做成酸辣粉,都能够成为当地的特色。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曾经在一些书上看到过做粉条的法子,咱们多试几次,总能做出来。”
崔海一听有法子,脸上立刻喜气洋洋起来,“还是大人厉害,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需要下官做什么您只管吩咐,下官一定竭尽全力。”
他赶紧表忠心,说着说着身上还有一股兴奋劲儿。宋声笑着摇了摇头,“不着急,这计划也是今天刚写出来的,我打算过两日再实地考察一下,你先帮我找几个会做活的人来,先让他们实验一下这用番薯做粉条的法子。”
崔海应了,宋声仔细想了一下做粉条的工艺,想到要用到的东西,他回到桌案前用笔蘸了墨,仔细的写了下来。
“这是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你先去准备一下。”
崔海赶紧接了过来,说马上去办。
他本来是主管文书的,之前堆积了很多文书没法弄,如今宋声一来他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倒是宋声,待在府衙的时候几乎都在处理文书,前两年堆积的实在太多了,很多东西迟迟未批复,他一一批复了之后分发下去。
比如有几个县向他申请的一些款项或者是需要他批复的文书,虽然迟了些,但最近几天好歹批复下去了。
崔海拿着宋声给他的这张纸下去准备东西了,宋声又在府衙处理了一会儿文书,等到下午五六点的时候才下衙。
今天他没有让春生来接他,天天坐马车,路也不好,颠簸的厉害,还不如自己走着回去。
这会儿西边正斜阳残照,他没有走近路回去,而是绕了远路,多转几个关口集市,看一看这里的老百姓们日子过得如何,他也想再找找商机,看看有没有别的法子跟这个酸辣粉的法子齐头并进,毕竟光靠番薯粉条,短时间内想要发展起来还是不够。
这会儿关口附近的集市还有不少百姓,大多都是摆摊的,都还没有收拾东西回家,宋声过去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正在大声吆喝着推销自己的东西。
宋声还没来过这种地方,这里的老百姓几乎都是附近村子里头的人,个个家境贫寒,他们没见过他,并不知道他就是新来的通判大人。
宋声在几个摊子前转了转,发现在这里买东西不一定非要用钱,也可以以物换物。以物换物算是比较古老的一种交易方式,因为这里是关口,有很多外邦的人过来拿东西换,花银子来买东西的倒是不多。
魏五郎坐在自己的摊位前左右打量着来往的行人,一个行人来了,他满含期待的眼神望过去,对方又走了,他脸上随即涌现着失落。
都这个点儿了,人影逐渐稀少,进城的人匆匆往回赶,城里的人匆匆往家赶,鲜少有在他的摊位前驻足停留的。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拿起手边的一根毛草,往地上甩了甩,早上天不亮的时候,他就过来摆摊了,现在都太阳西沉了,他仍旧没卖出去几件东西。
他在家里排行第五,上头还有四个哥哥,本来家中男丁多是好事,意味着劳动力多,寓意着家宅兴旺。
可谁让他们这里的田地不好呢,一家子种地得来的粮食得留下来不少当全家的口粮,交了
“大人, 这想法好啊, 如果能够做出这上面说的酸辣粉,把它通过关口卖出去, 肯定能挣不少钱。”
到时候他们肃昌府的财政收入提高了, 不就有钱修路修房子了吗?
不过随后崔海又皱起了眉, “不过大人,这个什么酸辣粉,且不说如何制作,就光是这个粉,大家都没见过,该怎么做呢?您在这纸上写的可以用番薯做粉条, 这番薯就算蒸熟了也只是稍微软面一些, 怎么做成粉条?”
崔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宋声向他解释了一下番薯做成粉条的工艺。这也多亏了前世他在一些杂刊上面看到的,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先进的机器,但古法做粉条也能够做出来, 只是要费劲一些。
但这里的田地有很多不适合种植麦子,但却适合种植番薯。如果大量种植番薯,到时候做成粉条,不管是用来炒菜,还是做成酸辣粉,都能够成为当地的特色。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曾经在一些书上看到过做粉条的法子,咱们多试几次,总能做出来。”
崔海一听有法子,脸上立刻喜气洋洋起来,“还是大人厉害,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需要下官做什么您只管吩咐,下官一定竭尽全力。”
他赶紧表忠心,说着说着身上还有一股兴奋劲儿。宋声笑着摇了摇头,“不着急,这计划也是今天刚写出来的,我打算过两日再实地考察一下,你先帮我找几个会做活的人来,先让他们实验一下这用番薯做粉条的法子。”
崔海应了,宋声仔细想了一下做粉条的工艺,想到要用到的东西,他回到桌案前用笔蘸了墨,仔细的写了下来。
“这是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你先去准备一下。”
崔海赶紧接了过来,说马上去办。
他本来是主管文书的,之前堆积了很多文书没法弄,如今宋声一来他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倒是宋声,待在府衙的时候几乎都在处理文书,前两年堆积的实在太多了,很多东西迟迟未批复,他一一批复了之后分发下去。
比如有几个县向他申请的一些款项或者是需要他批复的文书,虽然迟了些,但最近几天好歹批复下去了。
崔海拿着宋声给他的这张纸下去准备东西了,宋声又在府衙处理了一会儿文书,等到下午五六点的时候才下衙。
今天他没有让春生来接他,天天坐马车,路也不好,颠簸的厉害,还不如自己走着回去。
这会儿西边正斜阳残照,他没有走近路回去,而是绕了远路,多转几个关口集市,看一看这里的老百姓们日子过得如何,他也想再找找商机,看看有没有别的法子跟这个酸辣粉的法子齐头并进,毕竟光靠番薯粉条,短时间内想要发展起来还是不够。
这会儿关口附近的集市还有不少百姓,大多都是摆摊的,都还没有收拾东西回家,宋声过去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正在大声吆喝着推销自己的东西。
宋声还没来过这种地方,这里的老百姓几乎都是附近村子里头的人,个个家境贫寒,他们没见过他,并不知道他就是新来的通判大人。
宋声在几个摊子前转了转,发现在这里买东西不一定非要用钱,也可以以物换物。以物换物算是比较古老的一种交易方式,因为这里是关口,有很多外邦的人过来拿东西换,花银子来买东西的倒是不多。
魏五郎坐在自己的摊位前左右打量着来往的行人,一个行人来了,他满含期待的眼神望过去,对方又走了,他脸上随即涌现着失落。
都这个点儿了,人影逐渐稀少,进城的人匆匆往回赶,城里的人匆匆往家赶,鲜少有在他的摊位前驻足停留的。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拿起手边的一根毛草,往地上甩了甩,早上天不亮的时候,他就过来摆摊了,现在都太阳西沉了,他仍旧没卖出去几件东西。
他在家里排行第五,上头还有四个哥哥,本来家中男丁多是好事,意味着劳动力多,寓意着家宅兴旺。
可谁让他们这里的田地不好呢,一家子种地得来的粮食得留下来不少当全家的口粮,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