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1/2)
当时他对这个书生不甚在意,重点全都落在了那法子上说的雕版印刷术能不能实现。
“父王,这宋声如今还在外面做官,并没有回京城。据儿子了解,这些年他应当也没有与东宫那位联系,应该也不是他们那边的人。既然不是,那咱们便还有机会。”
“我儿说的对,只是如今咱们有这般心思,说不定东宫那边也有。这件事得赶紧办,千万不能让他们得到宋声。你立刻派人去接触他吧,如果他不从,就不留他了。宁可让他死了,都不能让他为东宫的人所用。明白了吗?”
“儿子明白,这就去办。”
李凌赋大概也明白敬王的意思,先用古籍书画这些软物探探他的态度,如果利诱不行,那就只能威逼了。如果这样还不管用,那他就留不得此人了。
虽说一介巡抚突然暴毙在家这事情听起来是有些大,但如今也没别的办法,反正家中豢养的死士多的是,就是死在外面了也查不到他的头上。
敬王府在谋划着招揽宋声的事,东宫自然也没落下,太子也正在跟属下商议着此事。
不过与敬王府不同的是,太子府说话最有分量的并不是太子,而是太子的儿子,皇长孙李凌尧。
自个儿的爹虽然是太子,但肚子里却没一点墨水,庸庸碌碌,还有几分懦弱,没有一点能够为君的样子。
敬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十分愤慨,想要争一争那个位置。跟大哥相比,他才是那个有才能的人,可是皇上却把储君之位给了大哥,明明他才是那个最合适的人啊!
大哥那个人蠢笨如猪,他什么都不会,把天下交到他手上,那他们大景迟早要完。
他一定会向皇上证明他才是那个最适合做储君的人!
第311章 第 311 章(捉虫)
虽然是太子监国, 但太子并不甚勤勉,于国事一道上,更是有些惫懒。每次东宫商议事情, 大家都习惯了在太子面前走个过场,而是转头询问皇太孙的意见。
这位皇太孙有真才实学, 在他们的心里, 要比太子更适合做下一任储君。但从大景往前数,历朝历代没有这种先例,直接越过自己儿子,而册封孙子做太子的。
好在太子虽然不勤勉, 但没什么坏心眼。他本来就不喜欢处理国事, 有儿子在旁边帮忙, 他恨不得把手上的事物全都交出去给儿子管。
可如果他这么做了,御史台那些老顽固肯定该上折子说他不合规矩了。他最烦那些人叨叨叨, 所以表面上这事务还是要处理的, 但他把儿子叫过来一块儿议事, 那他就不用怎么管事儿了,肩膀上的担子一下子就轻松了。
不知景帝是不是知道这个儿子的性格,特地让李凌尧协助太子监国。反正太子对于皇上这个安排很高兴,他儿子比他能干多了,他有这个自知之明。
儿子比老子出色,放在帝王家, 他这个位置的人容易心生妒忌。但得益于他的性格所使, 他与别人的想法并不相同。儿子能干帮他分忧, 这是好事啊!
其实他不太喜欢当这个太子, 要遵守的规矩也太多了。要是能做一个闲散的王爷,每天想干什么干什么, 无拘无束,多自在啊!
可偏偏父皇把他封作太子,无形中给他套上了一层枷锁。好在他有一个出色的儿子,要不然他这个太子做的才没那么轻松呢!
于是东宫议事的日常是,太子那把人都叫过来,简单把事情一说,他就不吭声了。然后静静听着下面那些人跟自家儿子你来我往的商议事情。
日常出现的对话最多的是:
下面的官员:“balabalabala......,太子您觉得如何?”
太子转头问儿子:“尧儿啊,你怎么看?”
这时候大家就会齐刷刷的看着李凌尧,等着听他的意见。
这种情况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反而觉得更好。皇长孙机敏果决,处事不惊,有这样的人当领导,底下的人办起事来心里也更踏实。
此时东宫的议事大厅,下面就有官员说起了宋声被封为北棣巡抚一事。
“长孙殿下,这位宋大人年
“父王,这宋声如今还在外面做官,并没有回京城。据儿子了解,这些年他应当也没有与东宫那位联系,应该也不是他们那边的人。既然不是,那咱们便还有机会。”
“我儿说的对,只是如今咱们有这般心思,说不定东宫那边也有。这件事得赶紧办,千万不能让他们得到宋声。你立刻派人去接触他吧,如果他不从,就不留他了。宁可让他死了,都不能让他为东宫的人所用。明白了吗?”
“儿子明白,这就去办。”
李凌赋大概也明白敬王的意思,先用古籍书画这些软物探探他的态度,如果利诱不行,那就只能威逼了。如果这样还不管用,那他就留不得此人了。
虽说一介巡抚突然暴毙在家这事情听起来是有些大,但如今也没别的办法,反正家中豢养的死士多的是,就是死在外面了也查不到他的头上。
敬王府在谋划着招揽宋声的事,东宫自然也没落下,太子也正在跟属下商议着此事。
不过与敬王府不同的是,太子府说话最有分量的并不是太子,而是太子的儿子,皇长孙李凌尧。
自个儿的爹虽然是太子,但肚子里却没一点墨水,庸庸碌碌,还有几分懦弱,没有一点能够为君的样子。
敬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十分愤慨,想要争一争那个位置。跟大哥相比,他才是那个有才能的人,可是皇上却把储君之位给了大哥,明明他才是那个最合适的人啊!
大哥那个人蠢笨如猪,他什么都不会,把天下交到他手上,那他们大景迟早要完。
他一定会向皇上证明他才是那个最适合做储君的人!
第311章 第 311 章(捉虫)
虽然是太子监国, 但太子并不甚勤勉,于国事一道上,更是有些惫懒。每次东宫商议事情, 大家都习惯了在太子面前走个过场,而是转头询问皇太孙的意见。
这位皇太孙有真才实学, 在他们的心里, 要比太子更适合做下一任储君。但从大景往前数,历朝历代没有这种先例,直接越过自己儿子,而册封孙子做太子的。
好在太子虽然不勤勉, 但没什么坏心眼。他本来就不喜欢处理国事, 有儿子在旁边帮忙, 他恨不得把手上的事物全都交出去给儿子管。
可如果他这么做了,御史台那些老顽固肯定该上折子说他不合规矩了。他最烦那些人叨叨叨, 所以表面上这事务还是要处理的, 但他把儿子叫过来一块儿议事, 那他就不用怎么管事儿了,肩膀上的担子一下子就轻松了。
不知景帝是不是知道这个儿子的性格,特地让李凌尧协助太子监国。反正太子对于皇上这个安排很高兴,他儿子比他能干多了,他有这个自知之明。
儿子比老子出色,放在帝王家, 他这个位置的人容易心生妒忌。但得益于他的性格所使, 他与别人的想法并不相同。儿子能干帮他分忧, 这是好事啊!
其实他不太喜欢当这个太子, 要遵守的规矩也太多了。要是能做一个闲散的王爷,每天想干什么干什么, 无拘无束,多自在啊!
可偏偏父皇把他封作太子,无形中给他套上了一层枷锁。好在他有一个出色的儿子,要不然他这个太子做的才没那么轻松呢!
于是东宫议事的日常是,太子那把人都叫过来,简单把事情一说,他就不吭声了。然后静静听着下面那些人跟自家儿子你来我往的商议事情。
日常出现的对话最多的是:
下面的官员:“balabalabala......,太子您觉得如何?”
太子转头问儿子:“尧儿啊,你怎么看?”
这时候大家就会齐刷刷的看着李凌尧,等着听他的意见。
这种情况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反而觉得更好。皇长孙机敏果决,处事不惊,有这样的人当领导,底下的人办起事来心里也更踏实。
此时东宫的议事大厅,下面就有官员说起了宋声被封为北棣巡抚一事。
“长孙殿下,这位宋大人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