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彻的大笑戛然而止。

      他听到了什么?刘猪猪?猪什么?什么猪?什么猪猪?!

      嬴政:“……”体会到了心痛的感觉。

      焚书之举,功在当代,罪在千秋。现在多备份一些,交由官吏们保管还来的及吗?

      手不释卷的赵匡胤长叹一口气:“哎!”

      先有秦始皇焚书,后有项羽火烧咸阳宫,先秦的典籍就这样付之一炬,未能流传下来。

      秦始皇焚书是政治举措,项羽瞎凑什么热闹?这项羽是不是一介武夫,没有读过书,不知道书籍的重要性?

      武夫当道,可真是一场灾难。

      不重视文化,如何能坐稳江山?他略带嘲讽地想,项羽如此目光短浅,难怪会被刘邦打败。

      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想到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场景,义愤填膺,忍不住批判,这项羽怎么跟个外人似的,对别人的珍宝肆意破坏?

      他不知道烧的是自己家吗?

      好歹也是名门之后,在咸阳城烧杀抢掠,与土匪强盗何异?还不如出身低微的刘邦,攻入咸阳城后约法三章,不杀害百姓抢夺财物。

      所以刘邦才是天命所归啊。

      【所以萧何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典籍没有了,怎么办?好在当时避世的大儒不少,他就请来有学问的人,将典籍都默写出来,收录保存。】

      【他这一举措,为历史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古籍,虽然后来又多经战乱遗失,但思想与文化却留存下来,深深影响着后世两千年来的文人们。】

      听到此处,嬴政对萧何更加的赞赏,还好本来就是他秦朝的官员。

      这样的人才,他一定要提拔重用。

      大秦正是缺人之际,张良、韩信,以及天幕提及的所有人才,能寻到的,都要想尽办法招揽。

      第12章 刘邦直呼上当

      【前面我们说到,“汉初三杰”之中,韩信被忌惮杀害,张良远离朝堂,只有萧何安然稳立朝堂之中。接下来说说萧何是如何逃过刘邦的屠刀,稳立朝堂的。】

      刘邦:“……”又怎么说话的呢?说的他好像是刽子手一样。

      唐朝的开国功臣们想到其他朝代开国功臣们的境遇,有点幸灾乐祸。他们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功高震主,因为曾经是秦王的陛下同样也是开国功臣,功劳还比他们的大。

      该担心的是自己的功劳不够大,被陛下嫌弃。

      其余朝代的开国功臣们很多都没有读过这段历史,纷纷竖起耳朵,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不,是身家性命。

      【首先,萧何将族中子弟送到刘邦身边做人质。

      刘邦在前线和项羽作战的时候,对后方的萧何十分不放心,频繁地派人慰劳留守后方的萧何。萧何听从门客的建议,让族中子弟上前线,到刘邦身边,这才暂时打消了刘邦的怀疑。】

      刘邦坚持自己的怀疑没有错。

      他有数次全面溃败,几乎是只身逃脱,全赖萧何的兵、粮补给,才能够接着打天下。尤其是在他和项羽战况焦灼的关头,萧何若是有反心,他的性命危矣。

      萧何与他是同乡,他的得力干将樊哙、曹参、夏侯婴、周勃等人都与萧何相熟,甚至与萧何的关系比他还要好。

      只要萧何有反心,那就是一呼百应。

      他这个领袖是萧何推举的,萧何趁他处于劣势的时候拉他下马轻而易举。有句话说的好:“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出去打仗,后方要稳。

      东汉末年的曹操不置可否,这要看人。

      马超父亲、兄长、族人都在邺城当人质,可马超还是反叛了,为了自己称雄一方,连父兄的性命都可以不顾,非人哉!

      【接着,萧何在助刘邦除去韩信之后,对刘邦的封赏并不贪心,反倒贴出家财充盈国库。为什么呢?因为刘邦派了五百士兵给萧何当保镖。萧何的门客认为刘邦这是在怀疑萧何,建议推辞封赏,散财保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