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据说当时割据湖南的势力头头挂了,虚岁年仅十一岁的幼子继承父业,于是手下就反叛了,被赵匡胤抓住机会一锅端了。

      没有一个或几个靠得住的人镇着,小孩子继位没人买账。

      辅政的大臣一定要选好。】

      天幕虽然说的是五代时期的事情,显示的却是东汉那一个个小皇帝继位时的情景。

      【宋太祖赵匡胤的统一方针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然而在他统一南方之后离奇死亡,十国中最后一国,处于北方的北汉是赵光义消灭的。】

      天幕上出现了“烛影斧声”的场面,仿佛是在看皮影戏一般,看不真切。

      宋太祖赵·离奇死亡·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听到天幕夸他,喜滋滋的,他消灭了北汉,居功至伟啊。至于“烛影斧声”什么的,有证据吗?天幕也没有直接显现出来人是他毒死的。

      他一点都不担心。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以及宋太宗消灭十国中最后一国北汉,出自十八年前的高一历史课本。

      作者菌怀疑赵匡胤只想统一江南,根本就没有再往北打的意思。“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现在的历史课本似乎已经看不到这句话了。】

      【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就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他解除部将兵权的时间太早了。

      他只是当上了皇帝,并未统一全国,还有用得上武将的地方,但是只想着自己坐稳皇位,解除武将的兵权,以减少对皇权的威胁。

      相传在赵匡胤在公元969年,南唐、南汉、吴越、北汉等国尚未灭亡之际,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这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想要完成统一大业的君主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赵匡胤第一次杯酒释兵权是可以肯定的,虽然他到底有没有宴请将领值得怀疑,但是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出自《宋史》。

      至于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存疑。

      相传赵匡胤想要用金钱从辽国手中赎回燕云十六州,先用钱赎,行不通再和辽国开战打回来。

      这一点也同样存疑,因为是出自《石林燕语》。】

      宋太祖赵匡胤听到这里整个人都蒙了,这真的是六大皇帝盘点,而不是十大败家皇帝盘点?

      他哪里不想统一南北了?

      他也多次对北汉作战,只是辽国出兵援助北汉,致使他没有成功而已。看的出这个作者菌对他解除将领兵权的行为不认同了。

      天幕所言似乎也有道理。

      赵匡胤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操之过急了一些,晚一时半刻改革军制真的就坐不稳江山了吗?

      宋太宗赵光义颇为赞同,那可不?

      北汉可是他打下来的,他也积极准备夺回燕云十六州,只是没有打下来而已,比兄长直接不打要强。

      还没来得及打就挂了,可不就是直接不打?

      【宋太祖赵匡胤改革军制,改革的方向是为了削弱军权。好比唐肃宗李亨,时刻担心自己的皇位坐不稳。在削弱军权的同时,赵匡胤还削弱宰相的权力。

      赵匡胤的一系列改革,重点在于加强皇权。】

      天幕上以图解的方式展现出了赵匡胤改革之后的军制,以及丞相的地位和权力。

      【世界经济强国大宋又被称为弱宋,是从重文轻武开始的。

      赵匡胤视掌握兵权的将领如洪水猛兽,却增加了科举录取的人数,将殿试作为最后一场考试,由皇帝直接录取,也就是说所有录取的人都是天子门生,实行糊名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举的公平性。】

      宋太祖赵·面无表情·匡胤:他已经不抱希望能听到天幕夸他是千古一帝了。

      宋朝以前的君臣们觉得赵匡胤在科举这方面的改革还是很不错的,有可取之处。增加科举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