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 第267节(1/3)
姚翼瞅她一眼:“还有呢?”这三字也可以转化为“说人话”。
“还有就是我准备离京了,但还请表舅替我保密。”
姚翼立时问:“要去何处?打算做什么?”
“还未想好。”常岁宁半真半假地道:“离京后,往后若遇到什么事,怕是不能及时知会表舅,但今日既相认了,也算通了气儿,我知表舅,表舅知我,咱们彼此便也能多份默契。”
这话倒是不假,若不说清楚,俩人容易思想分叉。
姚翼看着她:“你这意思,是打算暗中离京?”
不然为何要保密呢?
却听少女认真道:“嗯,我打算悄悄并光明正大地走。”
姚翼:“??”
到底在说些什么?
他还欲再问,但此时忽有喊声传来。
第219章 宁宁糊涂啊
“小阿鲤!”
听到阿点的声音,常岁宁便知是有人过来了,遂应道:“来了。”
见常岁宁朝他施礼后就此离去,姚翼在心中焦灼又无奈地叹气,话都没说完呢!
常岁宁想说的倒是已经说完了,她只需同姚翼点明身份即可,其余的本也不必再多言。
看着那道坦然而去的背影,憋了一肚子话想问想说的姚廷尉心急如焚而又无计可施,这话谈的,是半点不管他的死活啊!
不顾姚廷尉死活的常岁宁回到前殿时,那些女眷们大多已离去,刚跟着母亲去寻僧人解了签文的姚夏恰好返回。
她喊了声“常姐姐”,便和往常一样跑过来挽起常岁宁的手臂。
“常姐姐打算在寺中住几日?”
常岁宁:“至多三日吧。”
姚夏便道:“那等常姐姐回城后,我再去兴宁坊寻常姐姐!”
常岁宁只是笑了笑,未有接话,而是问她:“近日骑射练得可好?”
“甚是得心应手呢!”姚夏自信道:“昨日射了二十支箭,足足中了三支!”
常岁宁笑着点头,这份“得心应手”,还怪不同凡响的呢。
“对了常姐姐,你可有听闻那位明女史被赐封公主,要前往吐谷浑和亲之事?”姚夏道:“就是今日早朝的事呢。”
“听说了。”常岁宁心有计较。
此前在孔庙,再往前可追溯到关帝庙中,昌氏便口口声声言之凿凿将她称之为“祸星”,起初她还不以为意,直到那日昌氏欲往下说时,明洛忽然的喝止……
那声喝止,彼时在她看来,便很是欲盖弥彰了。
所以,昌氏之所以敢毫无顾忌地对她下死手,是因得了明洛的某种“祸星”暗示怂恿吗?
但从当日明洛的反应来看,此事是其擅自为之,再放大些,或可称之为欺君瞒上。
无论圣册帝希不希望“常岁宁”死,但可以肯定的是,圣册帝绝容不下明洛的欺瞒之举。
所以,此次和亲固有政治需求,也考量到了借此进一步挽救弥补明家声誉,但,于明洛而言亦是真正意义上的弃用。
而吐蕃所图甚大,纵有大盛公主下嫁吐谷浑,吐蕃至多也只会谨慎观望一段时日,而不可能真正退却。
国力衰退而内政动荡之际的和亲,终究不是长久计。
能令虎视眈眈的豺狼真正退却的,永远只能是手中的刀,与持刀之人高大强盛的身躯。
若想救大盛,必先平内乱。
而当下扬州之内乱愈演愈烈,究竟是各处对圣册帝的不满积压已久的结果,还是有人暗中推波助澜?亦或是二者并存?
常岁宁思绪渐远。
与姚夏分开后,常岁宁本欲去寻无绝,中途却遇到一名七八岁的小和尚,双手合十向她行礼,道:“女施主,有位姓李的施主,
“还有就是我准备离京了,但还请表舅替我保密。”
姚翼立时问:“要去何处?打算做什么?”
“还未想好。”常岁宁半真半假地道:“离京后,往后若遇到什么事,怕是不能及时知会表舅,但今日既相认了,也算通了气儿,我知表舅,表舅知我,咱们彼此便也能多份默契。”
这话倒是不假,若不说清楚,俩人容易思想分叉。
姚翼看着她:“你这意思,是打算暗中离京?”
不然为何要保密呢?
却听少女认真道:“嗯,我打算悄悄并光明正大地走。”
姚翼:“??”
到底在说些什么?
他还欲再问,但此时忽有喊声传来。
第219章 宁宁糊涂啊
“小阿鲤!”
听到阿点的声音,常岁宁便知是有人过来了,遂应道:“来了。”
见常岁宁朝他施礼后就此离去,姚翼在心中焦灼又无奈地叹气,话都没说完呢!
常岁宁想说的倒是已经说完了,她只需同姚翼点明身份即可,其余的本也不必再多言。
看着那道坦然而去的背影,憋了一肚子话想问想说的姚廷尉心急如焚而又无计可施,这话谈的,是半点不管他的死活啊!
不顾姚廷尉死活的常岁宁回到前殿时,那些女眷们大多已离去,刚跟着母亲去寻僧人解了签文的姚夏恰好返回。
她喊了声“常姐姐”,便和往常一样跑过来挽起常岁宁的手臂。
“常姐姐打算在寺中住几日?”
常岁宁:“至多三日吧。”
姚夏便道:“那等常姐姐回城后,我再去兴宁坊寻常姐姐!”
常岁宁只是笑了笑,未有接话,而是问她:“近日骑射练得可好?”
“甚是得心应手呢!”姚夏自信道:“昨日射了二十支箭,足足中了三支!”
常岁宁笑着点头,这份“得心应手”,还怪不同凡响的呢。
“对了常姐姐,你可有听闻那位明女史被赐封公主,要前往吐谷浑和亲之事?”姚夏道:“就是今日早朝的事呢。”
“听说了。”常岁宁心有计较。
此前在孔庙,再往前可追溯到关帝庙中,昌氏便口口声声言之凿凿将她称之为“祸星”,起初她还不以为意,直到那日昌氏欲往下说时,明洛忽然的喝止……
那声喝止,彼时在她看来,便很是欲盖弥彰了。
所以,昌氏之所以敢毫无顾忌地对她下死手,是因得了明洛的某种“祸星”暗示怂恿吗?
但从当日明洛的反应来看,此事是其擅自为之,再放大些,或可称之为欺君瞒上。
无论圣册帝希不希望“常岁宁”死,但可以肯定的是,圣册帝绝容不下明洛的欺瞒之举。
所以,此次和亲固有政治需求,也考量到了借此进一步挽救弥补明家声誉,但,于明洛而言亦是真正意义上的弃用。
而吐蕃所图甚大,纵有大盛公主下嫁吐谷浑,吐蕃至多也只会谨慎观望一段时日,而不可能真正退却。
国力衰退而内政动荡之际的和亲,终究不是长久计。
能令虎视眈眈的豺狼真正退却的,永远只能是手中的刀,与持刀之人高大强盛的身躯。
若想救大盛,必先平内乱。
而当下扬州之内乱愈演愈烈,究竟是各处对圣册帝的不满积压已久的结果,还是有人暗中推波助澜?亦或是二者并存?
常岁宁思绪渐远。
与姚夏分开后,常岁宁本欲去寻无绝,中途却遇到一名七八岁的小和尚,双手合十向她行礼,道:“女施主,有位姓李的施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