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 第382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且上天看在她的面子上,说不定很快就能停雨了。

      郑潮胡思乱想着,想哭又想笑,他觉得自己终于从桎梏中解脱了,却又不免悲戚于家族走向衰落的命运,但也深知,这已是竭尽全力之下所谋得的不幸中的万幸。

      盛情难却之下,常岁宁唯有与郑潮一同留下祈福。

      祭台之上设有绣着经文的华盖,祈福者可盘坐于华盖下方诵经,但雨势大时,此物也是徒劳,并不能挡下多少雨水。

      郑潮一心为郑氏赎罪,未像僧人那般盘坐,而是跪于祭台上方,向世人和神灵陈述郑氏之过错。

      有曾得他于草堂之内指点,才得以考取功名的文人,围聚在祭台周围久久不肯离去,与之一同祈福。

      李献的心腹来回出入被玄策军牢牢把守的郑家,带走那些并不无辜的郑氏族人。问罪荥阳郑氏的一切事宜,就这样既不平静,却又异常平静地进行着。

      而在李献赶往荥阳之后,洛阳城内外各士族的看押事务,也先后换上了崔璟的人手,至此,未再有逼杀无辜之事发生。

      雨水催得天色很快暗下,阿点接过崔璟手中的伞,举着上了祭台,撑在几乎浑身湿透的常岁宁头顶。

      见常岁宁抬头看来,阿点委屈又坚定地道:“佛祖要怪就怪我好了,是我非要给你撑伞的!”

      常岁宁露出笑意:“放心,佛祖才不会和小孩子计较呢。”

      她转头透过雨幕看向黄河的方向。

      郑潮也一直在望着同一个方向,他在数着日子,不,是数着时辰。

      夜色中,有百姓的哭声响起。

      听着那些哭声,也和常岁宁一样盘坐的阿点,一手举伞,另一只手抹起了眼泪。

      当夜,荥阳百姓连夜缝制了两把万民伞,一把为“草堂先生”赶赴黄河治水献粮祈福,一把为杀徐贼,于荥阳救灾多日的宁远将军。

      天色放亮时,一名五六岁的稚童抱着两把万民伞爬上祭台,将其中一把交给阿点后,那稚童来到发髻披散开,形容疲惫不堪的郑潮身边。

      “郑先生,我给您撑伞,大家说,佛祖不会怪罪稚儿!”

      小孩子稚嫩的声音响起之际,有些笨拙地将伞撑开。

      伞被撑开的一刻,常岁宁透过伞沿边垂着的彩色布条,看向天边。

      不知是不是她出现了幻觉,她看到乌云飘散,很快,有一缕刺目的强光自东方破云而出。

      “……是太阳!”

      “这伞真好,撑一下,太阳就出来了!”阿点兴奋地蹦起来。

      很快,无数兴奋的声音自四面八方围涌而来。

      常岁宁眨了下眼睛,瞳孔被照亮。

      不是幻觉啊。

      嘴唇发白的郑潮浑身泄力,忽而仰面倒地,有眼泪自通红的眼角流淌而出,他望着越来越亮的天空,喃喃道:“天不亡河洛,天不亡河洛……”

      ……

      中原放晴,各路消息陆续传回了京师。

      第304章 她会成为传说的化身

      河洛士族被治罪屠杀之事,在士族权贵及朝堂之间掀起的动荡,比起这场洪涝天灾,只强不弱。

      但民间百姓之间流传最广的,却是宁远将军与郑氏大老爷于荥阳祈福灵验之事。

      其一,此种带有上苍显灵神秘色彩的事迹,于大众而言具备天然的吸引力,上至八十岁老翁,下至五岁稚儿,无论是深居后宅的女眷,还是街头敲碗的乞丐,谁都能唠上两句,可谓全无门槛。

      再者,相比之下,有关那些士族的政治之争,谈论起来太过危险——今因各处动荡,兵祸连结,朝廷为镇压那些对圣人不利的传言和说法,不惜动用酷吏,言行稍有不慎,便会惹来祸事。

      那些大士族,离他们这些小民也太过遥远,大致听个刺激且罢,真想过嘴瘾,那还得是祈福灵验之事,首先讲究一个脑袋安稳不搬家。

      且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