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 第544节(1/3)
随着说话声和脚步声传近,很快,他便看到了那远归的少女。
她自厅外的日光下走来,身形高挑挺直,穿一身青袍,腰间佩剑,在常阔和楚行等人的陪同下跨过了厅门。
有一瞬间,喻增尚未能看清那少女面容,先见到的是其佩剑,其气势,于是,他陡然陷入怔忪之中,脑中一阵轰鸣。
厅内已然变得人声嘈杂,但喻增仍坐在原处未动。
他待人待事一向出了名的冷漠刻薄,自恃惯了,已与常岁宁寒暄罢的潘公公倒未察觉到太多异样,只笑着提醒道:“喻常侍,常刺史到了,该传旨了……”
喻增适才缓缓起身,接过一旁内侍捧着的圣旨绢帛。
常岁宁解下佩剑,交给荠菜,撂袍跪身下去,不卑不亢地垂眸抬手:“臣常岁宁,恭听圣意。”
第447章 升任节度使
绣有银龙翻飞的圣旨被徐徐展开,常阔等人跟随常岁宁一同跪下听旨,厅外院中常岁宁的部将们见状也纷纷跪了下去。
喻增宣读圣旨的声音在寂静中尤为清晰:“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值去岁倭贼来犯,国朝难安,时有宁远将军常岁宁,自荐留守江都御敌,朕排众议,着尔为抗倭大元帅,时不过一载,尔即肃清倭乱,使江都局面转危为安,威慑异域,扬大盛之国威,实未负朕望——”
“尔固年少,为女子身,然智卓绝,文武齐全,于国有功,治下有方,已堪为国朝砥柱,朕上承天命,为国朝生民而虑,特开此先例,赐尔双旌双节,领正二品淮南道节度使职,仍兼任江都刺史,望尔护佑一方,勿负朕望,不失本心,钦哉!”
喻增的声音落毕,厅内有着一瞬的寂静。
跪在常岁宁身后的王岳神情震动,激动难当。
——淮南道节度使!
大盛疆域划分十五道而治,因地方政治需求不同,至多同时设下过十位节度使,但从未有过如他家大人这般年少的!
古往今来,不过一人尔……
而他何德何能,甫一出山,便跟随见证了这样一位威慑四方的年少奇才的崛起啊!
王岳心下震颤间,斗胆微微抬首,只见一行内侍有序入内,手中皆捧有朱漆托盘。
王岳心想,这是要授予旌节了……
那些内侍手捧之物不一,有淮南道节度使的信符,门旗,龙虎旌,及麾枪二支……
另有一节,为杖形,金铜所制,上镶龙头,龙头之上悬挂朱旄。
喻增双手托起此节,连同卷起的圣旨,捧至常岁宁面前:“请常节使,接旨持节受命。”
常岁宁抬手,捧过,双手攥托起微凉的节杖。
常岁宁身后众人,无不静静注视着那双持节的手。
那双手还很年轻,看起来也并不厚重,但十指纤长有力。
这双手接下此物,便代表着淮南道十三州,这十三州内土地,军政,财政今后皆在她管辖调动之内,并掌控治下赏杀大权。
“臣常岁宁,领旨。”
那道青色的背影持节拜下,而后在众人的注目下缓缓起身。
众人跟随拜下起身后的一瞬间,厅内变得嘈杂涌动。
常岁宁起身之际,对上了喻增的眼睛。
她微微一笑,如常道:“有劳常侍。”
喻增向她微颔首,心下惊疑之感却不减反增。
“恭喜常节使了!”潘公公端着笑脸,上前抬手作揖,感慨道:“想去年夏时,咱家才带来了常刺史的任命敕书……如今时隔不过一载,常刺史便又升任淮南道节度使……节使大人不单年少英才,又这般得圣人信重青睐,实在是羡煞旁人呐!”
他是代表着天子而来,言辞间自然更偏向于天子的用人之能,以此让这位锐气过盛的新任节使大人多记两分帝王的好。
但实则,他心中又如何能不清楚,赏罚制度在此,大功在此,大赏必不可少,区别只在于怎么赏—
她自厅外的日光下走来,身形高挑挺直,穿一身青袍,腰间佩剑,在常阔和楚行等人的陪同下跨过了厅门。
有一瞬间,喻增尚未能看清那少女面容,先见到的是其佩剑,其气势,于是,他陡然陷入怔忪之中,脑中一阵轰鸣。
厅内已然变得人声嘈杂,但喻增仍坐在原处未动。
他待人待事一向出了名的冷漠刻薄,自恃惯了,已与常岁宁寒暄罢的潘公公倒未察觉到太多异样,只笑着提醒道:“喻常侍,常刺史到了,该传旨了……”
喻增适才缓缓起身,接过一旁内侍捧着的圣旨绢帛。
常岁宁解下佩剑,交给荠菜,撂袍跪身下去,不卑不亢地垂眸抬手:“臣常岁宁,恭听圣意。”
第447章 升任节度使
绣有银龙翻飞的圣旨被徐徐展开,常阔等人跟随常岁宁一同跪下听旨,厅外院中常岁宁的部将们见状也纷纷跪了下去。
喻增宣读圣旨的声音在寂静中尤为清晰:“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值去岁倭贼来犯,国朝难安,时有宁远将军常岁宁,自荐留守江都御敌,朕排众议,着尔为抗倭大元帅,时不过一载,尔即肃清倭乱,使江都局面转危为安,威慑异域,扬大盛之国威,实未负朕望——”
“尔固年少,为女子身,然智卓绝,文武齐全,于国有功,治下有方,已堪为国朝砥柱,朕上承天命,为国朝生民而虑,特开此先例,赐尔双旌双节,领正二品淮南道节度使职,仍兼任江都刺史,望尔护佑一方,勿负朕望,不失本心,钦哉!”
喻增的声音落毕,厅内有着一瞬的寂静。
跪在常岁宁身后的王岳神情震动,激动难当。
——淮南道节度使!
大盛疆域划分十五道而治,因地方政治需求不同,至多同时设下过十位节度使,但从未有过如他家大人这般年少的!
古往今来,不过一人尔……
而他何德何能,甫一出山,便跟随见证了这样一位威慑四方的年少奇才的崛起啊!
王岳心下震颤间,斗胆微微抬首,只见一行内侍有序入内,手中皆捧有朱漆托盘。
王岳心想,这是要授予旌节了……
那些内侍手捧之物不一,有淮南道节度使的信符,门旗,龙虎旌,及麾枪二支……
另有一节,为杖形,金铜所制,上镶龙头,龙头之上悬挂朱旄。
喻增双手托起此节,连同卷起的圣旨,捧至常岁宁面前:“请常节使,接旨持节受命。”
常岁宁抬手,捧过,双手攥托起微凉的节杖。
常岁宁身后众人,无不静静注视着那双持节的手。
那双手还很年轻,看起来也并不厚重,但十指纤长有力。
这双手接下此物,便代表着淮南道十三州,这十三州内土地,军政,财政今后皆在她管辖调动之内,并掌控治下赏杀大权。
“臣常岁宁,领旨。”
那道青色的背影持节拜下,而后在众人的注目下缓缓起身。
众人跟随拜下起身后的一瞬间,厅内变得嘈杂涌动。
常岁宁起身之际,对上了喻增的眼睛。
她微微一笑,如常道:“有劳常侍。”
喻增向她微颔首,心下惊疑之感却不减反增。
“恭喜常节使了!”潘公公端着笑脸,上前抬手作揖,感慨道:“想去年夏时,咱家才带来了常刺史的任命敕书……如今时隔不过一载,常刺史便又升任淮南道节度使……节使大人不单年少英才,又这般得圣人信重青睐,实在是羡煞旁人呐!”
他是代表着天子而来,言辞间自然更偏向于天子的用人之能,以此让这位锐气过盛的新任节使大人多记两分帝王的好。
但实则,他心中又如何能不清楚,赏罚制度在此,大功在此,大赏必不可少,区别只在于怎么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