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 第55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学生们不再拘泥于课堂之上,几名女学生正在院内晾晒草药,也有人在廊下守着炉子上的药罐。

      来到工学馆时,便吵闹得多了,敲打声,凿刻声,还有争吵声。

      “我祖上八代都是木匠,我说行不通就是行不通!”一名穿着短打的匠工,正在锯着什么东西,嘴里说着:“书上的东西也未必都可信……上了手的人才能知道!”

      另一名文人模样的男人不服气地夺过他手中锯子:“那我便上手一试,我今日偏不信了!墨家流传下来的珍籍所载,岂会有假!”

      二人一个赛一个固执,争吵间越来越多的工匠和学徒围上前,众声交杂。

      常岁宁阻止了茂管事上前劝说,共之一事,有分歧争执才能有进步。

      她与郑潮最后来到了农学馆。

      农学馆因需要实地种植养殖,占地范围也是五馆内最大的,学馆占据了无二院大半后院,却后院之外,又先后扩出了几亩空地以备使用。

      在农学馆中,郑潮意外地见到了一位小故人。

      “郑伯父!”见到郑潮,元灏也很惊讶。

      第453章 新新之人,她甚爱之

      “……无际?”郑潮定睛瞧了瞧,才算真正将人认出,满眼意外地问:“你何故会在此处?去年不是随族人一同迁往冀州去了?”

      “途中有些变故分歧,阿姊便带我离开了。”元灏并未细言,也不曾抱怨,看向常岁宁,神情感激:“幸得刺史大人好心收留,我与阿姊才能在江都得以安身。”

      郑潮会意,在心中略一叹息,却也并不深究,只感慨道:“你们姐弟二人能顺利来到江都,便是莫大幸事……”

      说着,见元灏穿着简便的粗布袍,裤管微挽起,布鞋上沾了些泥巴,不由问:“如今你是在这农学馆中学习?”

      “是。”元灏道:“无际心中向往农学,便求了刺史大人身边的王长史,允我入农学馆。”

      看着元灏眉眼间虽依旧存五分稚嫩,但神情却坚定坦然,郑潮心中那短暂而浅显的惋惜之感散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说的欣赏与欣慰。

      小小少年周身仍有端方文气,粗布衣衫不曾掩去他的书卷气质,反而为他添了两分“去虚存实”的可靠之感。

      须知,这听来寻常的可靠之感,出现在一个不过十一岁的孩子身上,却是极罕见的。

      “人之所学,一为修心明事,二为造福社稷生民……二者得成其一,便算学有所成。”郑潮真心称赞道:“而你小小年纪,二者皆备,实在难得。你祖父与父母若泉下有知,必然也十分欣慰。”

      后半句,元灏并不确定——他不确定祖父和父母是否会愿意看到他如今的选择。

      自他出生起,祖父和父亲便将他当作了未来的元家家主栽培。

      可如今他们不在了,昔日的元家也不在了。

      现在和以后,他只想和阿姊好好地活下去,若有余力,他还想让更多像他和阿姊一样的人、或处境比他更恶劣的人,都能活下去。

      人想活,首先得吃饭,所以他选了条最“直接”的路。

      与郑潮短暂地叙旧罢,元灏与常岁宁道:“大人,请您稍等上片刻,无际去去便回!”

      常岁宁含笑与他点头。

      元灏很快跑走了,这间隙,几名农学馆的先生和七八位通晓农事的妇人闻讯上前来,在茂管事的指引下,向常岁宁行礼。

      常岁宁也是第一次见到他们,与他们问了些馆内之事。

      说话间,元灏跑着回来了,他双手各拎着一只沉甸甸的篮筐,筐内满满当当竟全是菜蔬,常岁宁瞧去,只见有胡瓜,茄,韭,还有好几种青色茹菜。

      “这些皆小子所植,今日初才摘下,本欲让人送回刺史府的——”元灏道:“大人既至,刚好亲手献与大人!”

      见元灏提得略吃力,康芷适时上前接过,有两棵韭菜掉在地上,元灏忙捡起来放进筐里,很是珍视。

      常岁宁抬手轻翻了翻,菜蔬皆是常见的菜蔬,但是不常见之处在于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