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 第582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堂内,便有官员顺势打听起了市舶司的通行令发放之事。

      常岁宁含笑道:“此事不着急,一切章程尚在完善试行中。”

      众人又哪里会听不懂,所谓“完善试行”,自然是由江都来“试”,要以江都为先,等同是要看他们后续表现的意思了。

      但紧接着,常岁宁提到了各州通商之事,此事是不必等的,而是要尽快落实。

      众人对此皆十分热衷,虽说整修商道这些都是要银子的,但回报却是立竿见影的,人对于这种短期内便能看到正面回馈之事,总是拥有更多热情。厅内的气氛较之起初谈及那些新政时,要来得积极融洽太多。

      沈文双看在眼中,只觉上首那节度使大人,深知议事顺序的重要性——

      若是先说“甜”的,再谈“苦”的,“苦”的那部分便只会叫人想要挑拣回避。而若颠倒过来,先说“苦”,再谈“甜”,无形间便赋予了二者一种“先吃苦,方能有后甜”的因果认知关系。

      虽说看似是小细节,但里头却都是拿捏人心的门道啊。

      沈文双在心中感叹——斩杀两州刺史,固然叫人心生畏惧,但杀人这种事,只要手中有兵有刀,便谁人都能去杀上一杀。可是对方将十州刺史聚集在此,面对各异的人心,软硬兼施之下使他们听命行事,且是在如此短短时间内办成,却绝非寻常人等可以做到,此中展露的心性与驭人手段,远比提刀杀人来得更叫人畏惧。

      由此亦可见,这小女郎能在短短两载间坐上淮南道节度使之位,凭借得绝不是所谓运气。

      沈文双又想擦汗了,现在的年轻人,了不得啊。

      今日所议皆为大致章程,用常岁宁最后的话来说:“今日无它,主要是与诸位熟悉一二。”

      众官员大多心中滴下冷汗,这熟悉的方式可太是那个了,乃至叫他们拥有了一种被命运扼住喉咙的感受。

      常岁宁留他们在江都停留五日,以便详细商议诸事。

      众人离开后,不免私下复盘合计,而越是回想今日的一切,越觉处处皆透着深意,每想一遍,后背的冷汗就又添一层。

      也有人在琢磨江都军中如今的新制,其中有一条,还牵连到了土地制的细微变动——

      常岁宁让人在江都城外建了数处军舍,改帐为屋,可容纳近十万士兵,并在周遭划分开垦大片土地,令江都军中半数的士兵领地种地,于农闲时操练。

      对此,常岁宁给出的说法,是为了开源军饷,让军中做到自给自足,不给朝廷添负担,且又能迅速增加粮食生产。

      此制与大盛建朝时的府兵制有重合之处,但自数十年前起,弊端渐显的府兵制已逐渐名存实亡——如今常岁宁只是翻出来稍作改动,而不算是自立崭新之制,便可避免许多非议,也诚如沈文双听到时的感受一样,她总是很擅长在弹性范围内将绳子拉到最紧。

      但很多人心中清楚,此举带来的影响绝非只是自给自足,他们已知,江都军中有一条新规,校尉以上者,可接家人同来江都,入军户,入住军舍,按人口领田分地,且免除一切徭役。

      这对军中士兵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尤其是战乱年间。

      类似的条例不止此一条,无职但有功者,亦或是表现出众的士兵,都有相应的优待之策。

      在这人命如草芥的世道间,这无疑会最大程度提升军中的凝聚力,以及士兵的积极性。

      滁州刺史叹息道:“如此一来,定会有更多人愿意投向她的江都军……”

      当然,他们若效仿此制,也会很有效果,但他们各州的兵力数目是有定额的,常岁宁不可能任由他们过分坐大。这一点,从她勒令他们每月抽调两千兵力前来江都轮值之上,便能看得出来了。

      提到这里,庐州刺史忽而喃喃道:“我们抽调来的兵力,操练之余,该不会还要帮她去军田里种地吧……”

      “……”寿州刺史瞥他一眼,这重要吗?

      擅长做假账也擅长算账的庐州刺史却越算越觉吃亏,每州两千人,十二州加一起,两万多的无偿劳动力呢。

      庐州刺史叹口气,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她是真会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