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52节(1/3)
“嗯。”
赵骏说道:“麻纸皮纸各有优劣,若印刷的话,还是皮纸更好一点,其中又以高丽纸为最。可惜麻纸略微粗糙,皮纸太贵,便以竹纸最佳。”
孟承起摇摇头道:“可是竹纸还是很贵。”
“这是因为目前竹纸的造纸工艺还未推广,等以后推广之后就会好很多了。”
赵骏说道。
从战国时期就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以麻为原材料,造了麻纸。
但麻纸表皮粗糙,且沾水就黏在一起,又容易破,不适合报纸这样印刷工业。至于后世报纸专用的新闻纸,是以化学材料造成,以目前的工业水平肯定做不到。
而皮纸比较不错,表面光滑也有韧性,遇水没那么容易破。可成本非常高,因为皮纸多是用树皮制成,价格昂贵。
如高丽纸就是从宋朝传入,用的是朝鲜那边一种独有的桑树树皮,此纸白洁如玉,光泽如一,酷似蚕茧,多用做书皮纸,是非常少见的好纸。
可惜用做报纸的话,成本还是太高。
因为报纸要面向普罗大众,就必须要压低成本,对外售出的时候价格低廉,才能吸引百姓观看,不然的话跟朝廷邸报也没什么区别。
所以选来选去,就选了宋代江浙地区新出现的竹纸,这纸叫连史纸,是五代十国后汉时期发明,色洁白,面光滑,背稍涩,没有草棍、毛屑粘附,是用于制作书籍的上好材料。
但这东西到明清时期才广为普及,因此虽然竹纸造纸成本比较低,可由于主要流行于江浙地区,传入北方比较少,导致成本还是比麻纸要高一些。
听到赵骏的话,孟承起就只好说道:“前期的投入还是太大,做这东西,真的能有人买吗?”
“只要消息是市井想看的,自然有人买。”
赵骏笑了笑。
“赵公子真是大手笔。”
孟承起竖起大拇指,说道:“光买下印刷坊就是数千贯,又要花大价钱做活字,还要买竹纸,每份成本怕是得30文以上了吧。”
“不能这么算。”
赵骏摇摇头道:“印刷坊是固定投入,真正的成本是纸张、油墨和印刷投入,这竹下纸5文钱一张,成本约10文钱,卖的话,我打算卖12文钱,略贵了些,但稍微富裕点的百姓买得起,也只有他们识字。”
宋代苏舜钦卖废纸案有过记载,当时三省纸每张价值20文,新管纸每张10文钱,竹下纸每张5文钱。但那是质量最好的官用纸,普通民间用的劣质大纸每张才0.115文。
报纸采用的连史纸在当时就叫竹下纸,也称为竹纸,成本确实比较高。不过报纸本身受众就不是码头苦力,而是那些有闲心去茶馆喝茶的人。
这些人俗称宋代的小康家庭,不是特别富裕,但家庭年收入在百贯以上者。也只有这些人识字,并且喜欢看诗词、看小说,热衷于时局新闻,在市井里与别人聊天扯淡。
报纸的出现显然会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这部分人与底层打交道最多,他们是整个汴梁的大多数群体,往往接受到了新知识,很容易通过他们传播给底层民众,从而进行舆论、政治、军事方面引导。
所以在古代报纸没有出现,主要就是受众有限,成本较高。赵骏这前期投入基本就上万贯了,如果报纸不能一炮而红,在汴梁普及开来,以这每张接近10文的成本,怕是得亏死。
两个人说着就已经到了后院。
后院正忙碌着。
目前正在排版,工人们把大小不同的活字进行排列,打算印成宽约两尺(63cm),长约三尺(95cm)的四开大字报。
赵骏过来看了一眼,第一版本的报纸就是他自己设计。
封面自然是最近汴梁最大的新闻——开封府和皇城司对黑恶势力重拳出击。
昨天他就派人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发了过来,今天已经排版,里面除了关于无忧洞、鬼樊楼以外,还有官府最新捣毁的其余黑社会团体新闻。
内容是
赵骏说道:“麻纸皮纸各有优劣,若印刷的话,还是皮纸更好一点,其中又以高丽纸为最。可惜麻纸略微粗糙,皮纸太贵,便以竹纸最佳。”
孟承起摇摇头道:“可是竹纸还是很贵。”
“这是因为目前竹纸的造纸工艺还未推广,等以后推广之后就会好很多了。”
赵骏说道。
从战国时期就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以麻为原材料,造了麻纸。
但麻纸表皮粗糙,且沾水就黏在一起,又容易破,不适合报纸这样印刷工业。至于后世报纸专用的新闻纸,是以化学材料造成,以目前的工业水平肯定做不到。
而皮纸比较不错,表面光滑也有韧性,遇水没那么容易破。可成本非常高,因为皮纸多是用树皮制成,价格昂贵。
如高丽纸就是从宋朝传入,用的是朝鲜那边一种独有的桑树树皮,此纸白洁如玉,光泽如一,酷似蚕茧,多用做书皮纸,是非常少见的好纸。
可惜用做报纸的话,成本还是太高。
因为报纸要面向普罗大众,就必须要压低成本,对外售出的时候价格低廉,才能吸引百姓观看,不然的话跟朝廷邸报也没什么区别。
所以选来选去,就选了宋代江浙地区新出现的竹纸,这纸叫连史纸,是五代十国后汉时期发明,色洁白,面光滑,背稍涩,没有草棍、毛屑粘附,是用于制作书籍的上好材料。
但这东西到明清时期才广为普及,因此虽然竹纸造纸成本比较低,可由于主要流行于江浙地区,传入北方比较少,导致成本还是比麻纸要高一些。
听到赵骏的话,孟承起就只好说道:“前期的投入还是太大,做这东西,真的能有人买吗?”
“只要消息是市井想看的,自然有人买。”
赵骏笑了笑。
“赵公子真是大手笔。”
孟承起竖起大拇指,说道:“光买下印刷坊就是数千贯,又要花大价钱做活字,还要买竹纸,每份成本怕是得30文以上了吧。”
“不能这么算。”
赵骏摇摇头道:“印刷坊是固定投入,真正的成本是纸张、油墨和印刷投入,这竹下纸5文钱一张,成本约10文钱,卖的话,我打算卖12文钱,略贵了些,但稍微富裕点的百姓买得起,也只有他们识字。”
宋代苏舜钦卖废纸案有过记载,当时三省纸每张价值20文,新管纸每张10文钱,竹下纸每张5文钱。但那是质量最好的官用纸,普通民间用的劣质大纸每张才0.115文。
报纸采用的连史纸在当时就叫竹下纸,也称为竹纸,成本确实比较高。不过报纸本身受众就不是码头苦力,而是那些有闲心去茶馆喝茶的人。
这些人俗称宋代的小康家庭,不是特别富裕,但家庭年收入在百贯以上者。也只有这些人识字,并且喜欢看诗词、看小说,热衷于时局新闻,在市井里与别人聊天扯淡。
报纸的出现显然会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这部分人与底层打交道最多,他们是整个汴梁的大多数群体,往往接受到了新知识,很容易通过他们传播给底层民众,从而进行舆论、政治、军事方面引导。
所以在古代报纸没有出现,主要就是受众有限,成本较高。赵骏这前期投入基本就上万贯了,如果报纸不能一炮而红,在汴梁普及开来,以这每张接近10文的成本,怕是得亏死。
两个人说着就已经到了后院。
后院正忙碌着。
目前正在排版,工人们把大小不同的活字进行排列,打算印成宽约两尺(63cm),长约三尺(95cm)的四开大字报。
赵骏过来看了一眼,第一版本的报纸就是他自己设计。
封面自然是最近汴梁最大的新闻——开封府和皇城司对黑恶势力重拳出击。
昨天他就派人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发了过来,今天已经排版,里面除了关于无忧洞、鬼樊楼以外,还有官府最新捣毁的其余黑社会团体新闻。
内容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