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84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只要赵骏一天在,赵祯就绝不可能猜忌他。

      所以老范心里清楚得很,自己的底牌从来都不是带着宋军打胜仗,而是背后有赵骏在支持。

      “老夫并不是在挑拨,只是提醒一下经略相公而已。”

      张俭没有丝毫被拆穿后脸红的意思,只是淡淡地道:“经略相公有这份忠诚是好事,不过有些事,该做与不该做,希望相公能明白,相信大宋皇帝也能理解相公之苦心。”

      “唔……”

      范仲淹沉吟了起来,他知道张俭是在提点自己,没必要让赵祯去猜忌他。

      虽说有赵骏保着肯定安然无恙,但收复燕云一部分土地的功劳确实太大了,再加上取消了岁币,到时候朝野上怕是让他辞官致仕的都数不清了。

      南北两宋,对于有天大功劳的臣子,甭管文官还是武将,巅峰就打压,几乎都成为了惯例。别的不说,赵骏不就跟他说过,童贯收复燕云十六州,封王后眨眼间就被罢官了吗?

      想到这里,老范竟还真有点觉得对方说得有道理,只是他最终还是摇头道:“不止是颜面,这增加二十万贯赋税,又要多多少民脂民膏,我不想给百姓增加负担。”

      “你呀,真是死脑筋。”

      张俭皱眉道:“老夫问问你,若以往萧太后之时,每年寿诞要送多少礼?”

      “这个都由皇家来送,我等除非问陛下,却是不知。”

      范仲淹老实回答道。

      “每年不固定额,但基本上不会少于二十万贯。”

      张俭轻笑道:“如今大辽与宋国重修旧好,而我们陛下寿诞将近,宋国一来道贺陛下寿诞,二来欢庆于辽宋罢兵,送来寿礼,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嘛。再不济,大不了我主陛下请天后回归,再过一次天后应圣节即可。”

      范仲淹一下子就明白了。

      辽宋之间除了岁币以外,其实也还有别的互相赠礼。比如辽国与宋国皇帝、太后过生日。

      史料记载,辽宋建交一百多年,宋遣辽使节共680人次,辽遣宋671人次。

      其中光接待辽国使者的费用就达到两到四万贯,然后向皇帝、太后送礼,基本上都维持在十到二十万贯之间。

      只是由于对等关系,宋国皇帝和太后过寿诞,辽国也往往会回赠,只是没宋国那么多,但几万贯到十多万贯还是有,勉强不会让宋国亏得太多而已。

      如《契丹国志》记载,某年宋皇过生日,辽国送了大一堆礼品,包括马匹、兽皮、金箱子、银箱子、水晶腰带、海东青等等。

      礼品名单非常长,基本上都是东北特产,什么牛、羊、野猪、鱼、鹿腊肉之类的野味都每样几百箱。

      虽然不如宋国直接给绢布、金银铜钱那么大方,但林林总总算下来,其实也是价值不菲,并没有完全就是宋国给辽国厚礼,辽国打发叫花子一样给宋国薄利,否则宋国颜面上也挂不住。

      显然张俭的意思很简单。

      既然你为了颜面不直接给岁币,那就把这二十万贯当作是寿礼,双方互相给个台阶下。

      即宋国并未增币,取得了大胜,碍于与辽国兄弟之邦,不愿意你死我活,依旧维持原来的三十万贯岁币,多出来的二十万贯是什么呢?

      那是宋国给辽国皇帝庆贺生日的礼品。

      要是觉得辽国皇帝这生日过得有些奢侈的话也没关系,那就让萧太后回来,反正宋国刘太后已经驾崩了,辽国也不会再给宋国太后回礼,宋国只需要按照以前那样给萧太后庆祝生日就行。

      如此一来,双方一个拿了土地的实际好处,又有了颜面。另外一个多出来二十万贯,也能有钱安抚部落。算是大家既保住了里子,也保住了面子。

      一时间,范仲淹陷入了两难境地。

      这钱。

      该不该给呢?

      第234章 挺起自己的腰杆,把脊梁骨接上

      康定元年一月,范仲淹把辽国希望和谈的条件写成奏折送回了汴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